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的效果及耐受性分析
2018-04-10王涛黄迪泽徐丹陈建鹏
王涛 黄迪泽 徐丹 陈建鹏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阿帕替尼治療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的效果及耐受性。方法 对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4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是否应用阿帕替尼药物治疗,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以及耐受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CAl 9—9、CA72—4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死亡率等指标相对较好,死亡率测评结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耐受情况较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阿帕替尼;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肿瘤标志物;耐受性;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4..02
近年来全球恶性肿瘤总体发病率总体呈现持续升高趋势,我国恶性肿瘤病死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尤其是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合计占恶性肿瘤前十位死亡总数的构成比40.75%,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胃癌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体质差,多不能耐受放化疗及相关血管或非血管介入治疗,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方法治疗晚期胃癌恶性肿瘤。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特异性地竞争细胞内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生成。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阿帕替尼对多种肿瘤具有抗肿瘤活性,包括胃癌等。本人对所在院开展的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的效果及耐受性进行了调研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中选取4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1例、9例,年龄41至65岁,平均年龄为(48.4±5.3)岁。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2例、8例,年龄39至61岁,平均年龄为(49.9±3.6)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胃癌晚期,同时排除其他心肺功能不全等病症。两组基础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过基础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增加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干预治疗,根据患者病症程度、临床症状,确定用药规格和标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定时定量服药。密切监视用药过程,一旦发现不良情况,立即终止用药,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1.3 观察测评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客观缓解情况以及疾病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死亡情况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情况
用药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用药前明显下降,用药前后差异非常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各项指标分析
同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年内死亡率分别为50%、90%。见表2。
3 讨 论
医学研究数据显示,引起人体内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或是恶性腹腔内积液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位于肿瘤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的生长因子,即VEGFR。由于毛细血管网的通透性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加,从而扩大了渗透面积,也容易生成肿瘤血管,所以靶向VEGF以及受体的血管形成抑制剂在治疗恶性肿瘤时有很大的功效。在本文的多个胃癌晚期案例中,尽管患者二线化疗失败,但使用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的阿帕替尼还是初步体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阿帕替尼的特异性使其能够占夺细胞中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信号转递,进一步阻止肿瘤血管的生成,且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在治疗晚期胃癌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等恶性疾病中均有临床成功实验。阿帕替尼的副作用包括血液学毒性和非血液学毒性两种,通常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高血压,蛋白尿,腹泻无力等,但通常药物治疗即可恢复。因此,阿帕替尼安全性高,副作用低,是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的良好药剂。
参考文献
[1] 曲范杰,于韦韦,张 捷.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7,(08):923-925.
[2] 吕丽婷,茅国新.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J].交通医学,2017,(01):53-55.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