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不只是表演

2018-04-10卞华锋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晚会主持人小朋友

卞华锋

“来,问问坐在前排的小朋友,大胆地猜一猜,你说说这两个一模一样的符号,是代表什么字?”这是2017年9月1日,中央電视台《开学第一课》主持人撒贝宁,扮演语文老师给舞台上一个班的同学讲甲骨文时的提问。著名的主持人这句话有毛病吗?看下面这件事,你就知道了。

同样是开学第一天,晚上家长给我电话,说自己孩子坐在最后一排,想调到前排。我苦口婆心解释了很多,最后算是暂时得到了家长的理解。

民间有个俗语:看戏第一排,开会往后坐。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坐在前排听课。我们学校建议所有家长和孩子都收看《开学第一课》,如果真的有和我一样敏锐的家长,听到小撒老师的那句——“来,问问坐在前排的小朋友”,会听出什么言外之意?不算牵强地可以理解为“坐在后排的小朋友这个问题不要回答”。试问,那位因孩子坐在后排而给我打电话的家长,听到这句教学用语,他会怎么想……

也许是撒贝宁即兴冒出的台词,也许是导演为确保演出精彩而故意布置前排同学,甚至是某个同学来回答。但不管怎么说,这都不是真实的课堂,虽然桌椅摆放成教室里的模样,虽然同学们也做出像上课的样子,但这只能算是表演,给全国观众看的一场“上课秀”。

当然我们不能用学校课堂的标准来衡量“晚会”的优劣,也不能用教育的理念来要求主持人,毕竟表演艺术和教学艺术还是有所侧重的。主持人动情的语言,优雅的姿态,从容的应对,这些基本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是相通的。这些著名主持人的表达能力,掌控能力,都是值得老师学习的典范。

我们很多语文公开课的确也给人“晚会”演出的印象,学生上来就可以有感情朗读课文,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仿佛无需思考便能对答如流、妙语连珠,加上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让观摩者沉浸于一场视听盛宴之中。从教师华丽的语言到学生精彩的应答,从教师煽情的叙说到学生动情的落泪,课堂也更多地追求进程的流畅、包装的华美、演艺的刺激,教学成了学生配合老师完成的“成果展示”。看不出从读得流利到读出感情的进步过程,看不出学生从不会到会的思考过程,也看不出老师在学生疑惑之处的点化过程。这些只求对话的流畅和形式的精彩,甚至都预先排练过几遍的课,是“伪学习”。这样的课和央视《开学第一课》一样,也只是止步于“表演艺术”,而没有升华到“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有自己独特的属性。

教学艺术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艺术。课堂不是晚会,课堂是“学堂”,是要在教师这个“主持人”的引导下,让学习真正在学生的身上发生,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上获得提升。真实教学呈现出的不应该是最终的演出,其实“学堂”更多的是演出之前的“排练”,从不会到会,从生涩粗糙到精益求精,整个学习的过程也不可能那么一帆风顺,教师带着孩子探究未知领域,过程是有波折的,是有意外的。正是因为学生不会,学生才需要走进学堂,才需要教师来教,才需要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也比主持人要运用更多的点拨启发,经历更多的临场应变。

“蹲下来看学生”的于永正老师,常常在学生读书时,走动在学生中间或表扬,或点拨,或纠正错误。他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读书声、讨论声、笑声,总是洋溢在课堂上,使孩子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很多特级教师的课堂看不出什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而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然后又带着同学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自己生成的问题中学到新知识,这就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教学艺术是“学生在课堂中央”的艺术。学校组织一批老师来到澳大利亚墨尔本某小学听课,一大早来到三年级教室听第一节课,我们习惯性地坐在后面准备听课,上课的澳大利亚老师很是不解地跟中国老师说:“你们到前面来呀!这样看小朋友,才清楚。”从听课的座位就可以感受到,原来西方课堂观摩的更多是学生的表现。是啊,观摩课堂,不能像观看晚会那样,听着老师带着班上几个优秀学生进行多次的精彩发言,而是要观察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如何探究学习,生长拔节,步步登高,要观察有多少学生参与其中,沉浸其中,甚至与学生面对面,连表情变化都可以观察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这也许就叫“学生在课堂中央”吧!

教学艺术是“一个都不能少”的艺术。班上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前排的也有后排的,有张扬的,也有内敛的,所有学生都要参与到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越高越好,课堂是全班的而不只是前排的或只是几个优秀学生的。“前排的同学来回答”看似一句不经意的提问语,实则暴露出提问人的理念、目标,都偏离了教与学的本质,只是为了晚会的需要说的一个串场词引出下一环节罢了,至于其他小朋友参与了没有,思考了没有,完全不影响展演的效果。而教学追求的是全体的参与,教师的提问要让每个同学都产生期待,随时准备回答,哪怕他的表现可能是糟糕的,哪怕他是最后一排,只要进入课堂,参与的权利不可剥夺。教师也不要担心学生回答错了,有时错误的回答就是教学的起点,是你引导孩子成长的契机。

教学的艺术是“亲其师信其道”的艺术。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堂,在简简单单的交流对话中实现了学生智慧的生长。在他的课堂上,因为老师放手让学生敞开思维大胆回答,对话中,学生常常闪现出很多意料之外的精彩。在学习过程中,有障碍,有磕磕绊绊,这却是教育的最好时机。薛老师往往抓住个别孩子回答的不足,即时评价、巧妙引导、顺势而学,在试错与纠错中让全班学生共同提高,在个别学生与全体学生之间穿针引线,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铺路架桥。教师不只是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参与者,至少看上去是在共同学习探讨,年龄差距再大,也是亦师亦友。“亲其师信其道”,薛法根就像生活中的大哥哥一样亲切。教师 “亲吾生”学生就“亲吾师”,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遇到难题一起解决,同命运,共进退。教师“爱吾道”,学生才会“信其道”,没有煽情,没有音效,有的是老师对学生语文核心要素的培养,有的是和蔼可亲的交流,有的是融洽自然的生长。薛法根老师这样演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也许就叫“本色出演”。

特级教师陶兴学说:“课堂是表演的艺术,‘台词要清晰,让每位学生清楚地听到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更高的要求就是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是的,课堂是表演,但又不止于表演。

猜你喜欢

晚会主持人小朋友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咖喱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