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野童玩”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18-04-10王素晴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特色课程课程实施课程设计

王素晴

摘要:乡镇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农村地域优势,加强特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努力将乡土资源与幼儿学习活动进行有机整合,通过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指导策略的三维立体映照,为农村幼儿构筑“乡野童玩”特色课程,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特色课程;课程设计;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2B-0101-04

我园地处农村,是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周边布满农田、沟渠、树林、荷塘。我们基于 “以幼儿发展为本、以现有资源为本”的重要原则,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构建并发展了丰富多彩的“乡野童玩”特色课程,旨在营造健全的幼儿文化生态,引导孩子重拾乡野游戏并感受它的美好。

一、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理念

“乡野童玩”特色课程紧紧围绕 “乡土游戏促幼儿和谐发展”的办园理念,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乡野童玩”特色课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特征:

1.尊重童心。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追随幼儿兴趣,给幼儿多种尝试和实践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与周围环境积极互动。

2.体悟野趣。主张幼儿走进自然,通过参与捉龙虾、采莲子、挖野菜、掰玉米等典型的乡野活动,在童年留下关于乡野的生活印迹,感受和体验乡野生活乐趣,激发其对家乡的眷念和热爱。[1]

3.贴近生活。通过做中学、玩中学,引导幼儿感受本土生活,提高其生活技能。如,秋天去稻田捡拾稻穗、冬天给小麦施肥、夏天采摘荷叶制作荷叶茶、春天挖荠菜和马兰头;端午节和老师、家长一起采芦苇叶、包粽子、蒸绿豆糕、制艾叶香包等,不断积累有关经验,获得情感体验,逐步建构生活经验以及对家乡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课程目标

“乡野童玩”特色课程聚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五大领域的目标和要求,筛选出幼儿园周边的优质地域资源,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以及教师现有知识经验,提出以下特色课程的目标:

1.了解农村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征和乡约民情,发现、感受和欣赏乡野环境中美好的事物。

2.与同伴、老师一起积极参与乡野游戏,通过更新材料、创新玩法,体会乡野游戏的趣味性。

3.帮助幼儿形成善于发现、积极探究、勇于表现的性格特质,促进其身心和谐、个性地发展。

(三)课程内容

为了实现“乡土游戏促幼儿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和办园理念,“乡野童玩”特色课程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活动,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直接感知获得成长。“乡野童玩”特色课程由“丛林梦想”“田头嬉戏”“池塘趣多”“温馨村落”四个板块架构而成(见图1)。“乡野童玩”特色课程的内容是动态、开放的——时间上根据季节、节气的特征顺势而动;空间上覆盖树林、田野、荷塘、村庄等自然场景;活动主体由幼儿、老师、家长灵活组合。

二、课程的实施

“乡野童玩”特色课程实施分为“日常活动”和 “节假日活动”两大类。

(一)日常活动

1.集体教学活动

“乡野童玩”特色课程和我园的基础课程都是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呈现的。主题活动下的集体活动旨在解决大多数幼儿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逐渐建立合作意识、归纳意识、探索意识。如,孩子们对野菜很感兴趣,就围绕主题“香喷喷的野菜”开展了“野菜的营养—野菜的种类—挖野菜—挑拣野菜—洗野菜—野菜的做法—野菜宴”系列活動。在开展“挖野菜”集体活动之前,孩子们设计了活动计划书,对行走路线、挖野菜的工具、挖野菜的具体方法都做了认真准备。在学习野菜的种类时,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孩子们对野菜的外形特征有了基本的认知。在“野菜宴”活动中,通过讨论、收集野菜的烹制方法,孩子们发现野菜可以凉拌、做汤、清炒、做馅。最后,通过品尝,孩子们对不同的野菜口味也有了更直接的感性认识。

2.区域活动

许多集体活动因受空间限制而不能得到有效的拓展和延伸,主题活动下的区域活动能很好地弥补这个不足。另外,区域活动也为集体活动的开展,积累了感性经验或作为幼儿拓展探索的条件。如“粘知了”活动之前,老师在生活区投放了面粉,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知道将面团里的淀粉洗掉就会变成黏糊糊的面筋,直观了解面筋能粘住知了的原因,为接下来集体活动的开展积累了感性经验。围绕主题活动进行区域之间的联动,也是“乡野童玩”特色课程实施的一大亮点。如在“田间地头(麦先生)”主题活动中,老师和幼儿一起设置了美工区、音乐区、生活区、角色区,孩子们在美工区里捏面人、在音乐区里玩“白白的馒头哪里来”节奏游戏、在生活区里学习制作馒头、在角色区里买卖馒头、在科学区里比较“等量面粉兑进不等量的水”与“不等量面粉兑进等量的水”的实验结果……多元整合不同领域学习的区域活动,促使幼儿获得综合的发展。

3.“互通式”活动

在实施“乡野童玩”特色课程时,我们提出了班本特色建设的要求。每个班级根据主题设置了“互通式”活动环境和内容,做到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避免班级之间游戏材料、情节、内容的重复。如大班年级组由四个班组成,在开展“玉米建构”活动时,四个班级分别收集了玉米皮、玉米芯、玉米秆,玉米须。如大一班用玉米皮编结成一条条的“小辫”,然后将“小辫”缠绕在饮料瓶上,变成一只只漂亮别致的玉米皮花瓶;大二班借助玉米芯坚硬、可塑性强的特点,建构了“八宝亭”“运河大桥”等建筑;大三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玉米秆截成长短不一的棒状,添加了麻绳和彩色缎带,织成了帘子;大四班用玉米须给布娃娃设计出时尚、可爱的发型。在每周四下午的“互通式”时间里,四个班的孩子会轮流有序地选择同位班的材料进行游戏,也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将几种材料进行整合开展活动,直至孩子玩得彻底尽兴后再更换另一种游戏材料。除了同位班级之间的横向“互通”,我们还尝试进行小、中、大班之间进行纵向“互通”。“好吃的藕粉”活动中,小中班的弟弟妹妹参观大班的“藕制品加工厂”,和哥哥姐姐一起擦藕片、滤藕渣、晒藕粉;哥哥姐姐将藕粉糊糊做好,再送至弟弟妹妹手中供其品尝。

猜你喜欢

特色课程课程实施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