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72)杨氏3A+疗法“眩五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2018-04-10方朝敏杨才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颈性杨氏针刀

方朝敏杨才德

(上接第6期)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常指颈部病变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综合征。眩晕的发生与头颈部活动关系密切,其特点是呈间断性、反复性发作,临床常伴有恶心、呕吐、颈部不适等症状。亦与椎体本身有极大关系,如颈椎骨质损害、颈部软组织病变、颈椎凝滞等。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长期伏案工作者及长时间持续低头手工操作者日益增多,颈椎病患者逐年增多,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的影响。中医学治疗本病常用针灸治疗,采用针刺百会、四神聪、风池等为基础穴进行加减治疗,但疗效不太理想。本人运用导师兰大一院东岗院区杨才德主任首创的杨氏3A+疗法“眩五针”治疗颈性眩晕[1-2],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全部来自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住院及门诊病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区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眩晕的诊断标准。参照五版中医内科教材,诊断依据: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颈性眩晕” 最突出的特点为“体位性眩晕”,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2)可伴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汗出面色苍白等。(3) 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旋转试验阳性。(4) 测量血压,查心电图及血色素红细胞计数,脑干诱发电位,电测听,眼震电图及颈椎X线,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头颅CT检查。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等。

1.2.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眩晕》(栗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2版,2008年)诊断要点:

(1)多因头位或体位变动而诱发眩晕发作性视物或自身应转感、晃动感,不稳感。(2)眩晕同时可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3)具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 (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 (或)辐辏反射等。(4)测量血压,查血项及其他相关检查。(5)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眩晕的病患。

1.3纳入标准(1)符合以上颈源性眩晕的诊断标准;(2) 年龄20~71岁,起始发病年龄小于71岁,性别不限;(3)签署知情同意书受试者;(4)能按医生要求坚持完成疗程者。

1.4排除标准(1) 不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2)同时具有肝、肾、心以及脑血管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等合并症的患者;(3)过敏性体质的患者;(4)经期、哺乳期和妊娠期的妇女。1.5治疗方法

1.5.1治疗组 采用杨氏3A+疗法“眩五针”治疗。

1.5.1.1“眩五针”定点 星状神经节点[4]: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略下方处。

定晕穴:风池穴上1寸。

内关点: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

肝俞点: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丰隆点: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 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内与条口相平,当外膝眼(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1.5.1.2辨证配穴 肝阳上亢型眩晕:配行间;痰湿中阻型眩晕:配中脘、阴陵泉;瘀血阻窍型眩晕:配膈俞、阿是穴;气血亏虚型眩晕:配脾俞、气海;肾精不足型眩晕:配关元。

1.5.1.3埋线针刀和线体的选择 操作针具使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杨才德主任发明的埋线针刀,选用3.4 cm、6.8 cm长的7#埋线针刀;选用4-0的2 cm长PGA线体,对折线体后,将其一半穿入埋线针刀,另外一半留于埋线针刀外。

1.5.1.4操作方法 令病人仰卧,充分暴露术区;医师戴检查手套,定点,术区严格消毒。

术者固定皮肤,右手持针刀,快速突破皮肤,缓慢推进,有酸胀感后,旋转360°并缓慢出针,无菌创可贴贴敷。

3次为1疗程,每次间隔15 d,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5.2对照组 给予传统针刺治疗,穴位为风池、四神聪、百会等,根据《针灸治疗学》辨证加减。若痰浊上蒙型眩晕:加中脘、丰隆、内关除湿化痰;若风阳上扰型眩晕:加太冲、行间、太溪平肝熄风;若气血不足型眩晕:加气海、血海、足三里补益气血;若肝肾阴虚型眩晕:加肝俞、肾俞、太溪滋补肝肾。

操作:百会用2寸毫针向后斜刺1.5寸,得到酸胀沉重感为度;风池用1.5寸毫针针尖向对侧眼球刺入1~1.2寸,提插捻转,使酸胀感窜向颗部,不留针;其他的毫针常规刺,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天1次,10次为个疗程。

1.6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第一辑)中规定的疗效标准。(1)基本痊愈:眩晕等主要症状消失。(2)显效:眩晕等主要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3)有效:头昏或眩晕减轻,能坚持工作,但影响生活和工作。(4)无效:头昏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1.7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75.0%,总有效率95.0%。而对照组治愈率45.0%,总有效率77.5%;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可见使用杨氏3A+“眩五针”疗效优于传统针灸。具体结果见表1。2.2 2组主要症状、体征发生率比较 2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发生率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体征及症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1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发生率比较 [例(%)]

2.3治疗组3次治愈率 通过本次临床观察得知治疗组治疗1次临床治愈率为25%,2次治愈率为30.0%,3次治愈率为20.0%,总治愈率为75.0%,故使用杨氏3A+“眩五针”治疗颈性眩晕取得良好的疗效。

3 讨论

颈源性眩晕 (cervical vertigo,CV)是由于颈椎椎本及椎旁组织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类眩晕病。传统观念认为“颈性眩晕”是颈段软组织由于长期慢性损伤及内压增高,反射性刺激其内与大脑神经相通的神经支导致眩晕,亦称Barre-Lieon综合症。随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亦逐年增高且趋于年轻化。目前认为椎动脉的颅外段受受压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异常是引起该病的关键。

颈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的范畴,其发生多由颈部劳损或扭伤导致颈部经脉运行不畅,络脉受阻,脑脉失于气血荣养导致头晕目眩、视物旋转等为主症的一类临床常见病症。现代医学多认为,椎动脉常常起于锁骨下动脉,向上走行经第6颈椎横突孔至第1颈椎横突孔后,再经枕骨大孔入颅;颈部肌肉等软组织可能由于长期劳损,颈部小关节紊乱或颈椎骨质增生,由此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故而导致的眩晕综合征。

杨氏3A+疗法“眩五针”治疗颈源性眩晕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5]。“眩五针”具有操作简便、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显著等特点和长效针灸的作用,临床常采用此法治疗本病。临床研究显示杨氏3A+疗法“眩五针”能够更好地改善颈部微循环及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可以及时调整脊柱的病理状态,缓解肌肉痉挛,减轻对椎动脉压迫牵拉最终缓解眩晕。星状神经节点:定位在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略下方处,在此埋线可以调节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保证其功能的正常行使;还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纤维的功能,从而治疗眩晕;定晕穴[5]:在风池穴上1寸,埋线可以改善颈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内关点: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可醒脾化湿,平肝降逆;古医籍中明确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为肝阳上扰清窍所致,故肝俞点:即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以平肝潜阳、平肝降逆;“无痰不眩”(《丹溪心法·头眩》),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是其病因病机,然丰隆点: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内与条口相平,当外膝眼(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可以祛湿化痰,以上五点共同治疗眩晕取得良好效果;常规针刺主要作用在改善局部供血或解除血管痉挛,一般需要长时间多次治疗,才能累积一定的疗效,但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及各种原因很难做到及时按医嘱治疗,故疗效得不到累积。2组相比,治疗组更具有持久有效性。

临床观察表明,杨氏3A+疗法“眩五针”治疗颈性眩晕症安全、有效而稳定,疗程短,见效快,对减轻患者痛苦有确切的疗效,有极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1]杨才德,雒成林.穴位埋线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27-30.

[2]杨才德,包金莲,李玉琴,等.埋线针刀-穴位埋线的新武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4):63-6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杨才德,赵大,于灵芝,等.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黄褐斑疗法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5(10):48-51.

[5]权伍成,朱汉章,张秀芬.针刀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引起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9):18-22.

猜你喜欢

颈性杨氏针刀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Fort Besieged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