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TS系列分析鉴定野生灵芝属菌种*

2018-04-10严俊杰柯丽娜张志鸿赖碧梅

中国食用菌 2018年2期
关键词:灵芝菌种真菌

袁 滨,严俊杰,柯丽娜,张志鸿,赖碧梅

(1.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漳州 363005;2.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菌物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2)

漳州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辖区地势由北西向东南倾斜,西北多山,东南濒海,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条件独特,环境条件复杂多样,食用、药用菌资源丰富[1]。笔者从南靖等地采集、分离到多个野生大型真菌菌种,同时成功驯化栽培部分菌株,如编号为西灵5的灵芝属(Ganoderma)菌株,其子实体朵形漂亮,出芝整齐,产量较高,极具开发利用价值。该试验以分离菌种为材料,通过ITS序列克隆与分析,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和栽培出菇试验,旨在鉴定其遗传进化关系,进而为开发利用当地野生食用、药用菌的菌种资源提供研究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供试菌种

试验菌种如表1所示。

1.1.2培养基

表1 供试菌种Tab.1 Introduction of tested strains

液体培养基:去皮土豆200 g,切块后加水煮烂(约25 min),再用纱布过滤去掉土豆渣,定容至1 L,然后加入葡萄糖 5 g·L-1、蔗糖 15 g·L-1、磷酸二氢钾2 g·L-1、硫酸镁1 g·L-1,熔化后再定容至1 L即可。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粉18 g·L-1。pH 自然,121℃灭菌 20min。

1.1.3试剂

DNA提取试剂:CTAB抽提液:2%CTAB,EDTA (pH8.0) 20 mmol·L-1, Tris-HCl(pH8.0) 100 mmol·L-1, NaCl 1.4 mol·L-1; CTAB 沉 淀 液 : 1%CTAB, EDTA (pH8.0)10 mmol·L-1, Tris-HCl(pH8.0) 50 mmol·L-1;CTAB/NaCl(200 mL):去离子水 150 mL,NaCl 8.2 g,CTAB 20 g,65℃加热搅拌,定容至200mL;TE缓冲液:EDTA 1mmol·L-1,Tris-HCl 10 mmol·L-1。其他:DNA Marker、10×buffer、rTaq酶、dNTPs等均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其它试剂均为进口或国产分析纯试剂。ITS引物和内切酶,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稀释后浓度为10mol·L-1。

1.2 方法

1.2.1菌丝体分离纯化

将采集回来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挑尖端菌丝2次,获得纯培养物,保藏于冰箱,工作温度4℃。

1.2.2菌株的分子鉴定

(1) 基因组DNA的提取

将7个菌株接种于液体培养基,26℃培养12 d后,收集菌丝1.5 g。各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参考CTAB法[2-3],改进后提取各供试菌株的DNA。

(2) ITS系列PCR扩增

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样品进行PCR扩增,PCR体系如表2所示。

ITS-PCR程序: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s,54℃退火45 s,72℃延伸1 min,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

表2 PCR扩增体系Tab.2 Reaction systems of PCR

ITS-PCR产物的检测:取ITS-PCR产物6μL加入1μL 6×溴酚蓝上样缓冲液,混匀,1.0%琼脂糖凝胶(含0.5μg·mL-1GoldviewTMDNA染料) 进行电泳,电压为4 V·cm-1,电泳1 h后通过凝胶成像系统观察并拍照。

(3)ITS片段的克隆与测序

按照pMD18-TVector的说明书进行操作。阳性克隆经PCR验证后,委托上海生工进行测序。在GenBank上对所得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4-6],采用MEGA5.10软件,Clustalw进行多序列比对,NJ法构建系统进化树,自检值(Bootstrap) 设置为1000,确定供试菌株的分类地位。

(4) 栽培出芝试验

为初步探索野生菌株代料栽培的可能性与开发利用潜力,于2016年8月进行大棚栽培试验。栽培料配方:阔叶树杂木屑85%、麸皮10%、豆粕2%、轻质碳酸钙3%,各物料混合均匀后堆积发酵30 d,期间翻堆4次,处理方法同参考文献[7]。装袋后常压灭菌12 h,(25±1)℃室内养菌,28 d左右菌丝满袋,统一后熟7 d,之后在大棚内开袋进行出芝管理[8-10]。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生菌种基因组DNA的提取和PCR扩增结果

采用CTAB改良法提取各菌株的基因组DNA,用分光光度计检测OD260/OD280的比值在1.8~2.0,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DNA纯度较高,结构完整,无明显降解。各野生菌种DNA的电泳图见图1,从左至右依次为:MK、白灵芝、白芝2号、西灵1、西灵5、长泰灵芝、松杉灵芝、农大灵芝。

从图1可以看出,供试菌株西灵5、农大灵芝的PCR产物片段大小为700 bp~750 bp,与预期结果较为一致,表明该方法提取获得的DNA质量较好,可以用于后续分子鉴定。

图1 野生菌种DNA电泳图Fig.1 DNA electrophoretogram ofwild strains

2.2 构建系统发育树

将PCR产物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并将各菌株测序后的结果在Gen Bank上进行比对,同时采用MEGA5.10软件,Clustalw进行多序列比对,NJ法构建系统进化树,自检值(Bootstrap) 设置为1000,上述7种真菌的BLAST比对结果见表3和图2。

表3 7种真菌的BLAST比对结果Tab.3 BLAST comparison of 7 fungi

测序结果显示白灵芝、白芝2号、西灵1、西灵5、长泰灵芝、松杉灵芝、农大灵芝的ITS序列分别为 655 bp、696 bp、638 bp、734 bp、669 bp、684 bp、705 bp。基本可以明确白芝2号为雅致栓孔菌(Trametes elegans),西灵 1为假芝 (Amauroderma rugosum),西灵5和长泰灵芝为韦伯灵芝(Ganoderma weberianum),松杉灵芝为赤芝(Ganoderma lucidum),农大灵芝与四川灵芝(Ganoderma sichuanense)接近,白灵芝与Nemania bipapillata较接近。

2.3 栽培试验结果及子实体形态特征

初步对7个供试菌株进行栽培出芝试验,具体见图3。

图3 野生灵芝子实体Fig.3 Wild Ganoderma lucidum fruiting body

从图3可以看出,白芝2号、西灵5、农大灵芝、西灵1等4个菌株成功培育出子实体。西灵5子实体单生,菌盖半圆形,菌盖表面新鲜时紫褐色,有漆样光泽;菌盖上表面生长初期和边缘为白色,触摸后变为褐色;菌柄偏短,侧生,与菌盖同色;朵形漂亮,出芝整齐,产量较高。白芝2号子实体无明显菌柄,新鲜时革质,干后硬革质,与培养基连接紧密;菌盖半圆形、扇形;菌盖表面白色、乳白色或浅灰白色,近基部有瘤状突起。西灵1子实体单生,有菌柄,干后木栓质;菌盖近圆形,表面灰褐色至褐色,无光泽,具明显同心环纹,无绒毛,中心部分凹陷;孔口表面新鲜时灰白色,手触后变血红色、黑色;菌肉褐色至深褐色。农大灵芝分化不好。尽管还有3个菌株没能培育出子实体,但4个出菇菌株的形态特征从侧面佐证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是可信的。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ITS序列测序与分析,对采集到的6个野生真菌菌种进行分子鉴定,结合传统形态学研究,初步确定西灵5等菌株的分类地位,并进行了栽培出菇试验,为西灵5、白芝2号、西灵1等菌株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2 基于ITS构建的NJ进化树Fig.2 NJevolutionary tree based on ITS

野生生物资源为生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奠定基础,对野生大型真菌种质资源的收集、驯化,已成为当前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11]。但单纯依据形态学对野生大型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存在诸多缺陷,尤其是一些形态特征相似的种,区分起来难度很大,这就需要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来进行鉴定。在野生大型真菌的分类鉴定中,一般认为菌株的ITS序列相似性达到或超过99%,可以认为他们是同一个种。本研究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测序,可以确定西灵5等菌株的具体种属,但并不能肯定白灵芝等的种属,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漳州市政府网.漳州概况[EB/OL].(2017-10-26)[2017-11-23].http://www.zhangzhou.gov.cn/cms/html/zzsrmzf/zzgk/index.html.

[2]胡银岗.植物基因工程[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袁滨.三明地区野生香菇菌种的分离与利用[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7.

[4]刘主,蔡爱群,刘静华,等.基于ITS区序列的疑似野生“南华”草菇菌株的分子鉴定[J].北方园艺,2016(1):126-130.

[5]牛宪立,吴群,姬可平.3种药用红树植物rDNAITS序列初步研究[J].广东农业学报,2011(17):109-110,116.

[6]和晓娜,李书兰,李安利,等.基于ITS序列对秦岭4种未知真菌进行分子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271-1295.

[7]袁滨,张金文,张志鸿,等.漳州白背毛木耳集约化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2:18:64-66.

[8]张笑,候伟,任淑谊,等.灵芝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16(6):96,109.

[9]陈丽新,陈振妮,黄卓忠.桑枝灵芝高产栽培集成技术[J].南方园艺,2016,27(1):40-42.

[10]张红红,巫宝花.粤北地区血芝袋料栽培技术初探[J].药用植物,2014,17(5):44-45.

[11]肖自添,刘明,何焕清.一株野生乌芝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6(3):72-77.

猜你喜欢

灵芝菌种真菌
春天来了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中国高等大型真菌的主要代表物种
灵芝,冠县的富民之苗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的管理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真菌病害怎样正确选择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