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品B2B销售网站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8-04-09王昭君
王昭君
[摘 要]随着产能的飞速拓展,我国的GDP增长放缓,如何开发销售出路,已经成为各化工企业的头等大事。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产业携手互联网平台,构建B2B网站,转化信息传播方式,以实现产业增值。文章将以化工产业为切入点,对化工品的销售环境以及B2B销售模式进行阐述分析,旨在为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助力。
[关键词]化工产业;B2B销售;发展环境;前景预测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1.190
1 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环境
1.1 宏观环境分析
自2011年起,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出现增长放缓的现象,甚至有持续负增长的趋势。更令人堪忧的是,2015年我国GDP的增长率直接降为6.9%,这是从1990年开始就再也不曾出现的状况。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呈下滑趋势。2015年是“十二五”与“十三五”之间的重要转折点,这预示我国的“十三五”将是GDP由高速增长到中高速,乃至中速缓慢增长的过渡阶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2013年全国性工业产值比上一年同期上涨9.7%;2014年上涨8.3%;2015年上涨6.1%,比2015年国内GDP总值的6.9%的增长速度还要低。可见,在国内外GDP增长速度放缓的重压之下,我国的工业产业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化工产业属于我国工业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在工业产业增速放缓、国民经济改革以及全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遭遇了前有未有的挑战。诸多化工企业不得不调整产业结构、缩减产能、发展新能源,进行企业转型,寻求销售新出路。
1.2 化工行业运行情况
在国民经济增长放缓、运行环境日益恶劣的双重压力之下,我国的化工产业在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以及投资金额上均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以行业规模化工企业的角度分析,其主营业务收入自2013年的7.29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5年的8.02万亿元(人民币),突破了8万亿元的大关,但是其同期增长速度从12.6%突降至2.3%,同比下降竟高于10%以上;其利润总额由2013年的3598.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5年的4028.9亿元(人民币),而其同期增长速度从12.1%下降到6.8%,累积下降总值在5%以上。利润总额有所增长,同比增长下滑,这说明我国化工产业发展进入了困境;其资金投入在2013—2015年,从原来的1.29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44万亿元(人民币),这三年间同比增长下降率为13%。从化工产业的重要经营指标角度分析,中国的化工企业面临着产业增长放缓、同比增速下滑、投资金额不足的三重压力。详见图1,图2,图3。
图1 我国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及同比增幅 图2 我国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幅 图3 我國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同比增幅
在经济转型、由攻转守的重要时期,我国化工产业的经营模式存在一定问题,亟须解决。一方面,国民经济整体呈持续下滑趋势。化工行业作为重污染产业,其发展受到诸多环保条款的限制。另一方面,对于石油化工产业而言,其化工品的产能过剩程度要明显比天然气、炼油业等严重,尤其是在氯碱、化肥、轮胎、原材料生产等领域的问题更为突出。结构性产能过剩导致化工市场环境存在供需冲突,进而影响了化工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由于大宗商品产能过剩,化工品的下游周边产业的问题也愈加严重。加之,全球工业节能环保的发展需求,我国的化工企业不仅要面临产品研发的压力,同时还要在环保建设上下一番功夫。以上种种因素,最终导致我国的化工企业存在成本升高、利润下降、税务分担加重在国内等问题。因此,如何加速转型、探寻销售新出路,成为整个化工行业谋求发展的重中之重。
1.3 化工行业政策环境
如下表所示,针对化工产业增长放缓的问题,近些年,我国政府围绕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等方面出台众多相关扶持政策,为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推助力。
2 产业互联网成为化工行业的突破口
由于国民经济增长缓慢,化工产业发展形势严峻,因而产业互联网成为化工行业的突破口。“互联网+”“分享经济”成为了社会热点词汇。
2.1 产业互联网概念
产业互联网基于“互联网+”的理论基础之上,将传统企业的生产模式、交易类型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均采用独立经营的方式,使各个供应要素之间紧密衔接,构建端与端之间的供应管理模式,比如说在产品询价、信用信息、物流跟踪、资金支持、数据交换等模块实现协同运转,实现体系化、规模化管理模式,需求产业与企业之间新的发展方向。
从本质上来讲,产业互联网就是对传统产业的重塑改造,主要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可以这样说,产业互联网为大宗产品转型创造了无可替代的新机遇。化工产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大大加快了化工研发、生产、分销以及物流等领域的发展速度,形成了B2C、B2B、F2R、C2B、O2O、P2P等新型化工销售模式,为化工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发展提供有效推助力。本文将着重对B2B进行阐述分析。
2.2 B2B的定义和分类
所谓B2B,就是指企业之间利用互联网销售产品、服务以及信息的模式。B2B以信息交换为主要内容,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的B2B销售网站主要有行业垂直类以及水平型综合类两种。前者的精确性较强,通常会聘用资深专家,侧重于专业领域的进一步摸索。而后者的涵盖面比较广泛,几乎渗透各个领域。与行业垂直类B2B销售网站相比,其在用户量、行业跨度以及技术研发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精准度、深入服务以及与用户需求匹配度上存在一定缺陷。
2.3 化工B2B网站的发展现状
B2B电子商务属于互联网电商的一种,与传统化工行业相比,其具有信息传播快速的优势,当然也存在一定问题。化工产业是我国的基础工业产业之一,其产业组成部分与工业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石油、天然气、煤、橡胶等因素作为化工产业的上游产业,需要非常复杂的工艺才能产生化学制品。这些产品或是直接进行交易,或者作为其他子属产业的原材料。而环保、汽车、水利、医药、纺织等作为下游产业,其产业链繁杂,又具有限制性发展特点。
B2B网站与B2C不同,B2B以企业作为服务目标,因而其应该将重点放在企业激活上。而传统的化工企业,具有投资困难、信息传递不及时、产品销路狭窄、管理水平不高等特点,尤其是对于小规模企业而言,其散、弱特性突出,亟须新进技术的带动,提高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以及仓储服务能力。但是就目前而言,众多B2B网站的发展境况并不理想。有些平台因资金链供应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水平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以致B2B网站出现整体发展缓慢,无法使人眼前一亮。
3 化工品B2B的意义
第一,B2B电子商务平台为传统化工产业的转型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化工行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扩大了化工品的交易规模,丰富了产业链条形式,有利于企业进行资源分配。第二,B2B 电子商务平台打破了传统产业信息不透明的困境,为化工品的上、下游厂家提供了沟通环境。第三,B2B 电子商务平台的物流仓储水平明显要优于传统销售模式,在安全度以及速度上占有先天性优势。第四,B2B 网站的商品价格统一,有利于维护化工产业市场秩序,解决漫天要价的问题。
4 化工品B2B的发展趋势
4.1 自营业务与平台可以共赢
在业界一直有人认为B2B应该在企业自营业务与平台合作之间二者不可兼得,即存在“电商不能自营,自营只能进行传统业务”的误区。对于上述观点,网站自身与平台用户之间可以采用丰富贸易结构,扩大产品规模的方式,优化产业链,进行用户反哺,降低企业资本投入,提高利润。同时,也要将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纳入考虑范围,例如在优化网站的时候,应该以企业原有产品作为基础,进行互联网综合产业服务,坚持走科技带动行业发展的路线,促进传统化工产业的转型,实现企业与B2B网站的共赢。
4.2 以开放心态,激活企业活力
化工B2B网站是可行的,而如何激活企业的活力是其贯彻落实的关键。相关企业要以共享、开放的意识,加深平台合作力度,完善产业结构,促进产品升级。当下,化工B2B网站主要以促进交易、供应链金融、提供服务等作为主要类型,如果对其进行整合处理,就可以实现1+1>2的良好效果。具体来说,B2B网站最原先是作为采购以及销售的中间环节,企业在网站上的交易会遗留下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如果供应链金融机构对外开放的基础之上,这些数据将会是B2B网站信用评价以及拓展资金的有效途径,这对化工B2B网站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化工产业应该树立开放、融合、协作理念,在金融、技术、物流等领域实现合作,为化工B2B电子商务开辟另一片天地。
5 结 论
综上所述,因工业产能的飞速拓展,我国的GDP增长放缓,如何开发销售出路,已经成为各化工企业的头等大事。化工企业应该秉持降本增效、积极进取的态度,拓展销售出路,完善产业供应模式,充分融合互联网技术,通过B2B 电商平台简化交易流程,提高客户黏性,使产品信息更加透明化、公开化,进而促进化工产业稳健、可持续发展。
參考文献:
[1]中国新一代B2B化工电子商务网站商集网上线运营[J].互联网周刊,2014(2).
[2]卢彬,肖仰华,曹渠江.基于SOAP的即时消息在B2C化工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24(1).
[3]郭芳,李桂荣.Web数据挖掘在零售业化工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7(1).
[4]李莉.试论化工电子商务物流隐性成本控制[J].经济师,2007(4).
[5]刘捷.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三方化工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化工电子商务,2007(1).
[6]薛希希.破除制约我国化工电子商务发展的四大瓶颈[J].通信世界,2007(2A):16-17.
[7]叶军,李志蜀,殷锋.组建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化工电子商务集成系统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24(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