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中的问题
2018-04-09赵志明
赵志明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已经由以往的培养学生健康身体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方向转变。基于此,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分析,在分析田径课程运动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旨在为促进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步入改革、创新、发展的轨道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高职体育 田径课程 运动教学 教学创新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健康中国”理念。作为落实“健康中国”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应当将体育教学与“健康中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动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使体育教学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从当前我国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尽管随着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田径课程运动教学已经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健康中国”不仅要使人们身体更加健康,而且要使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得到显著提升,特别对于职业院校来说,体育教学应当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目标,这既是落实“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总体目标的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田径课程运动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的方面,往往重视对田径课程运动的实际技巧和动作要领进行教学,忽视学生主观接受能力的差异性与主观体验,机械地按照“填鸭式”教学模式对相关理论进行传授,学生长期在被动的教学环境中接受田径课程教育,导致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影响,田径课程运动教学质量不高,需要认真加以改进。
一、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来说,在新的背景条件下,不能只从技术层面进行教学,而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能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尽管从总体上看,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与过去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很多教师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到位的方面,导致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深入分析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时期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方向和趋势。尽管从总体来看,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能够完善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没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生主观感受的现象,比如个别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开展田径课程运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主观体验、能力差异、兴趣爱好、自身素质等诸多方面了解,教学活动主要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尽管向学生传授了很多理论知识,但由于理念与实践相脱节,而且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导致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出现了一些偏差,教学质量不高。
二是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从当前高职体育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在国家及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体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活动形式越来越多,对于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来说,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训练模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缺乏娱乐性、激励性、互动性、持续性的问题,导致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比如在个别高校开展田径课程运动教学的过程中,尽管认识到田径运动属于个人运动,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没有采取有效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体育游戏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是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开展田径课程运动教学存在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的问题,直接导致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比如一些体育教师更加重视实践运动技巧的教学,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不仅制约学生田径运动成绩,而且导致学生无法形成体育核心意识,终身体育意识同样无法得到强化,一些体育教师没有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法、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方法应用于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当中,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二、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的优化对策
在开展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广大体育教师,都应当把落实“健康中国”理念和“立德树人”目标作为重中之重,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树立符合形势发展需要、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着眼于解决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加大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改革和创新力度,努力推动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新的发展。具体而言,要想使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创新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理念。高职院校在开展田径课程运动教学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融入“生本理念”,重视学生的感受,推动田径课程运动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加强对学生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从田径运动属于个人运动的特殊性入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田径课程运动教学当中,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还应当将“分类教学”作为推动田径课程运动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策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案,使田径课程运动教学能够符合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
二是创新高职体育田径课程運动教学模式。要想使高职院校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一定要在创新教学模式方面下功夫,特别要把娱乐性与教育性有效融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长跑训练中,一些女孩子除了本身对跑步有抵触情绪外,其生理要求更促使其不愿参加到实际训练中。为此,教师可以在长跑课程设计时编排成“追逐游戏”,让学生能够在游戏化的学习环境中得到锻炼,从而增强课堂趣味性。
三是创新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方法。在开展田径课程运动教学的过程中,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一定要创新田径课程运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大力推进“互联网+体育教学”,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线上”应当更加重视理论教学,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线下”应当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对学生的专门训练。要高度重视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除了开展教学活动之外,还应当多开展一些拓展教学、体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田径运动中,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理念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大背景下,对高职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田径课程运动教学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积极探索更加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在创新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理念、创新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模式、创新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方法“三个创新”方面狠下功夫,从思想和教学模式两方面着手推进,让学生能够在更好的教学环境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学清.论高职体育田径课程运动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5):144-145.
[2]程建军.高职田径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分析[J].好家长,2017(41):227.
[3]钟林.论高职体育田径运动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6(24):60.
[4]彭夏林.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0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