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作文
2018-04-09尚霞
尚霞
摘 要: 写作水平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教学中除了传统的作文教学之外,作者尝试应用微作文的形式,加強对学生的作文训练。
关键词: 微作文 写作方法 阅读教学
作文一直都是令老师、学生头疼的事儿,一些学生没有素材可写,积累的东西少,而且即使有了一定的积累,又在写作方法、组织材料等方面有欠缺,作文写得不丰富、生动、有趣。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充分利用课文让学生通过写微作文的方法,为学生打开写作的心灵之窗、有趣之门。
一、学习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
《海上日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处美景,写自己生活的小区里的美景,也可以是校园一角的美景。通过学习,学生的表现令人惊奇。如这篇就应用各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樱花的美。
空气中带着湿润的气息,家门前有两棵樱花树,我也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发现它的。清晨,远远望去,朦朦胧胧,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穿着简约的粉色镶边的连衣裙,以及及腰的长发,真是一幅唯美的画呢!我不知道用什么苍白无力的语言去形容了,一切只是徒劳。我凝视着远处绽放的樱花,它礼貌似地露出脸对我微微一笑。漫步在萧条的小路上,一阵花香扑面而来,带着一丝香甜,带着一丝温暖。一棵棵樱花绽放花朵,粉的似霞,白的似云。这些樱花有的傲立枝头,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笑逐颜开。他们一层层一簇簇,相依相偎,在温暖的阳光下显现出一份独特的光彩。熏风轻抚着我的脸颊,花瓣如雪一般悄然落下,他们随风飘荡,翩翩起舞,我伸手去接住它们,它们笑笑,轻声说:“再见,我走了,明年我会再来的。”我垂下头,有些惋惜。我傻傻站在那里,过了不知道多久,地上便有了一层花地毯。如雪般的樱花,如棉花糖般的樱花,她问候了春季。虽说只绽放了半个月,但她也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二、通过学习课文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四自然段对孔隙“窄小”特点的描写具体生动,课文是怎样写的呢?先写船小——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接着写进出孔隙的方式——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再写乘船进出孔隙的感受——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请学生通过细节的描写,写一写同学某个体育活动的场景。怎么写?比如打篮球投篮,把投篮这个动作进行分解,再写出细节。就像王荣生教授在《作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举的李白坚老师跨橡皮筋这个观察作文的例子——他准备好,准备跨,但是他做的那个跨过橡皮筋的动作是慢动作。先准备,一个脚抬起来,然后跨过来,有动作,有表情。再跨过来,然后落下来,他用了慢动作。
三、学习应用词语的感情色彩,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性,写微作文。
如《卢沟桥烽火》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记事的脉络非常清晰,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写的: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这是最常见的记事方法。课文中还有一个鲜明的写作特点,褒义词用在下面人物身上,贬义词用在反面人物身上,比如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两个句子: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黯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配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我请学生写《日军偷偷“我”悄悄》,感受词语表达的准确性。读课文《卢沟桥烽火》的时候,我真的疑惑了:为什么我军和日军都是偷袭别人,而我军用的是悄悄进发,描写日军则是偷偷地摸来?原来,偷偷揭示了日军的邪恶用心、卑鄙行径,充分表现出日军的奸诈狡猾和狼子野心,表达出鄙视与不屑;“悄悄”则表现出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和英勇善战,表达了赞美之意。一个是褒义词,一个是贬义词,这就是不同的感情色彩。
写作文运用什么词语,要看用来写什么人,写正面人物就用褒义词,写反面人物就用贬义词,如果张冠李戴,那么难免闹出笑话。
四、抓住人物的心理描写,体现微作文的高妙之处。
《半截蜡烛》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军斗智斗勇,保护半截蜡烛内的秘密情报的故事,故事一波三折,悬念迭出。怎么办?课文第3、5、6自然段,分别写了伯诺德夫人、大儿子杰克、小女儿杰奎琳试图保护半截蜡烛的经过。我请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人物,以第一人称来改写,不但要写清保护半截蜡烛的经过,更要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篇习作不愧为上乘之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心想:只要蜡烛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这样一来,不仅我们一家的生命会结束,而且整个国家的战争都可能因为这个绝密情报的泄露而受到巨大影响,不行!我一定要想办法阻止它的发生!燃烧的蜡烛越来越短,我该怎么办呢?我能感觉到贴身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我该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但我强按住自己内心的狂喜。
在德国军官凶恶眼神的注视之下,我掩饰了内心的急切,慢慢地站起身: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我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就快要成功了,真是老天保佑啊!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祷着。正在我庆幸德国军官没有发现异常时,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那中尉一声厉喝,并快步上前,一把夺过我手里的烛台。天哪,怎么会这样?我的心都要碎了,我真想大声哭出来,但是,我不能!我无比沮丧,但我仍然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待着。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最后写道,40年后,已经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我想到,尝试任务写作,让学生化身美穗子,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则寻人启事,寻找当年的“活菩萨”聂将军。文中不要出现将军的姓和名,就以“将军”代之。
任务写作确实是非常重要、卓有成效的写作方法。要想提高写作教学成效,盡量多地尝试任务写作。其实,我们生活当中也有很多任务写作的例子,比如写请假条、写检查书、写情况说明、写举报信、写演讲稿、写情书……都是任务写作,正因为对象明确、目的鲜明,写作效果才好。
五、反复推敲,注重课文用词巧妙,体现人物特征,写阅读感受。
课文《三打白骨精》选自古典小说《西游记》。古典小说是十分重视炼字的,《三打白骨精》一文中就有很多字词用得非常高明,比如,白骨精第二次欺骗唐僧,变作老妇人而来——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拐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再如孙悟空第二次棒杀白古精后,唐僧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要赶孙悟空走,在唐僧最终答应留下孙悟空时——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前文中的闪,这里的扶,都尽见人物精神,正如王国维所说:着一字而境界全出。我请学生选择课文中觉得用得巧妙的文字,写一写阅读感受。闪得好,扶得妙。在《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里,有两个字用得特别传神:闪和扶。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即使是描写年轻人的动作,也很少用闪来描写,更何况是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由此可见,白骨精一计未成,又施一计,化成了老妇人前来蒙骗唐僧,也许是前一次的事情败露,让她有些急躁,也许是唐僧这个巨大的诱惑就在眼前,使她有些迫切,这第二次的出现连最起码的障眼法都不使了,就这么明目张胆地闪了出来。可偏偏八戒、沙僧、唐僧一个人也没察觉出不妥之处,只有细心的悟空看出了端倪,他可不只会用蛮力,也是一个会动脑子的人。在大家的心目中,悟空的形象一直是武力狂,但通过扶着唐僧上了马这一句,我们惊奇地发现,悟空不知何时变身成了贴心小暖男。细细回想一下,其实不难发现悟空的“贴心”。师父饿了,他去找吃的给师父充饥;师父累了,他去找休息的地方给师父睡觉;师父被妖怪抓走了,他第一时间去救……从课文中的“扶”,我们还可以看出悟空的忠诚,虽然唐僧一再错怪他,一再对他念紧箍咒,但他一直尊敬师父,从始至终都没有变。
课文学完了,但这两个字让我感受到吴承恩遣词造句之准确,文章一定是他反复推敲写成的。是聪明,还是奸诈?《西游记》里有许多反派,课文《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就是一只奸诈的妖精。其实,一开始说白骨精奸诈,我是否认的,你看白骨精先后变了三个形态:美貌的村姑、老婆婆、老翁,并懂得结合天时地利人和,一妖演三角,还能骗过唐僧师徒四个中的三个,这多聪明啊!可转念一想,他是来吃唐僧的,如此聪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是作恶多端啊,这能叫聪明吗?该叫奸诈狡猾!如果日本鬼子制作出毒气来残害我的同胞,我会认为他们聪明?果断是奸诈啊!哎,这么一想,白骨精果然是只奸诈的妖精,她是聪明反被聪明害了。
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写微作文,长期坚持,学生在遣词造句、结构布局、文章立意等方面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