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种中小径散生笋用竹出笋规律及营养分析

2018-04-09皮培尧顾李俭林新春汤定钦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雷竹竹种小径

皮培尧,顾李俭,陈 昂,林新春,汤定钦

(1.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临安 311300; 2.杭州临安太湖源观赏竹种园有限公司,浙江 临安 311300)

竹子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全球野生竹类共70多属1200多种,我国拥有竹类植物43属700余种,约占全世界木本竹子的1/2以上[1],是最大的竹产品生产和出口国。竹笋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人称“寒土山珍”。笋用竹是指主要靠竹笋产生经济效益的竹种,但各竹种有其特定的笋期,且多数持续时间较短,无法实现周年供应。研究竹子出笋时间以及生长节律,能够指导竹林培育,为调节鲜笋供应时间和促进竹林高产提供依据[2];通过比较竹笋营养物质,可以筛选风味优良的笋用竹种[3]。迄今对中小径散生笋用竹的相关研究大都针对单一或少数几个竹种[4-5],但由于出笋特性、竹笋风味受栽植地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6-7],将不同竹种引种到同一地点,在相同条件下培育管理才能反映不同笋用竹的特征。临安是竹子之乡,仅2015年竹笋产值就达10.5亿元,其笋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出口到日韩等国。本研究将多个竹种引种到临安,研究分析相同生长条件下各竹种的发笋规律及其竹笋营养成分,旨在丰富临安笋用竹资源,增加鲜笋口味,实现中小径鲜笋的周年生产供应,进一步为中小径笋用竹的引种扩繁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竹种园。临安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北纬29°56′—30°23′、东经118°51′—119°52′;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属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气温16.5 ℃,极端最高气温37.9 ℃,极端最低气温-5.7 ℃;全年日照时间1437.4 h,年均降水量1613.9 mm,年均无霜期为237 d[8]。土壤类型以红壤土为主,保水保肥性能较好,土壤pH 5.0~6.5。临安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竹类植物生长。

1.2 试验材料及处理

引种的中小径散生笋用竹种为石竹(Phyllostachysnuda)、甜笋竹(P.elegans)、雷竹(P.violascens)、红竹(P.iridescens)、黄甜竹(Acidosasaedulis)、高节竹(P.prominens)、角竹(P.fimbriligula)、白哺鸡竹(P.dulcis)、乌哺鸡竹(P.nigella)、水桂竹(P.pinyanensis)、黄皮刚竹(P.sulphurea)、桂竹(P.bambusoides)、四季竹(Oligostachyumlubricum)等13种,分别取材于浙江安吉、安徽宁国、江苏南京等地。每个竹种20株,皆选取枝叶繁茂、无病虫害、鞭芽饱满、竹鞭鲜嫩粗壮的1~2年生长势相近的母竹。

挖取母竹时要合理判断竹鞭走向,选择合适的起挖位置,不要用力摇晃或扳动竹杆以防破坏母竹与竹鞭的连接处(俗称“螺丝钉”),留来鞭15~20 cm、去鞭20~30 cm,适量保留宿土。统一对母竹钩稍,保留小枝5~7条。运输前进行包扎并遮挡,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外力伤害,提高成活率。

1.3 田间试验

1.3.1整地与移栽试验地位于园内竹林科研区,地形开阔,土壤湿润肥沃,分成面积均为50 m2的13个小区,每小区内种植一个竹种。相邻小区间留出道路,小区与道路间挖宽、深各30 cm的排水沟。将水泥预制板埋入小区四周的土中以防串鞭。

移栽前对试验地进行翻耕,拍碎土块,拣出杂物。采用穴植方式移栽母竹,栽植穴规格为60 cm×40 cm×40 cm,长边走向一致,行间距1.5~2 m,将腐熟的有机肥混合泥土放入穴底作为基肥。移栽时母竹竹鞭走向与栽植穴长边方向一致,尽量保持水平,去鞭朝向远离道路一侧,以利于生长行鞭。回填土以略高于母竹原入土一个拇指的深度为宜,呈中间高四周低的覆碗状以免积水。所有材料于2011年3月移栽至试验地。

1.3.2田间抚育管理移栽当天浇定根水,此后浇水次数视天气状况而定,定期清理排水沟,保持试验地湿润又不积水。春、夏、秋三季每月松土1次,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每年结合6月、9月中旬松土时施肥2次,每年施复合肥(NPK的比例为3∶1∶2)225~375 kg·hm-2。视雨水冲刷情况每年增加客土,及时将露出地表的竹鞭埋回地下。

1.4 观测项目与方法

从正常发笋后的2014年开始,对各竹种出笋时间、持续天数、昼夜生长节律等特征进行持续观察记录。

出笋时间及持续天数调查:采用全林调查法,以笋尖露出地面2~3 cm为标准,出笋期间隔天观察1次,用插地牌标记,统计各竹种新出土的竹笋数量,记录发笋起止时间。

昼夜生长节律调查:每个竹种随机选取10个出笋时间基本一致的竹笋进行标记,从出笋当天开始,每天6∶00、18∶00测量其高度,直至高度停止变化。测算竹笋昼夜平均高生长量和标准差。

竹笋营养物质含量测定:每个竹种随机多点采取5个正常生长无病虫害的竹笋,去除笋箨洗净后纵切成条状,粉碎后混合用于营养物质含量等分析。竹笋含水量测定用直接干燥法;灰分含量测定用灼烧法;蛋白质含量测定用凯氏定氮仪测定法;脂肪含量测定用索氏提取法;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蒽酮硫酸法;单宁含量测定用皮粉法;草酸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用日立L-8800氨基酸自动分析法[9-10]。

2 结果与分析

移栽的13种中小径笋用竹均有较高成活率,并在次年开始出笋。

2.1 出笋时间及持续天数分析

综合2014年、2015年的调查结果(表1)表明,不同竹种的笋期有差异,但同一竹种的不同年份相差不大。根据出笋时间早晚可将13种笋用竹分为3类:笋期较早、笋期居中和笋期较晚。雷竹和石竹属于笋期较早的一类,雷竹出笋时间为3月上旬,笋期持续30 d左右;黄甜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等笋期居中,从4月中上旬持续到5月;黄皮刚竹和桂竹的笋期最晚,为5月上旬,笋期持续约25 d。四季竹的笋期最长,从4月上旬持续到10月底,约200 d,在其他竹种笋期结束后,仍有约120 d可以提供鲜笋。结合3种笋期典型竹种的发笋情况(图1)可以看出,笋期较早的雷竹发笋后20 d内能够维持较高的出笋量,且达到产量高峰之后出笋量迅速下降直至停止。笋期居中的黄甜竹、乌哺鸡竹在样地大小相同且母竹数量差异不大的条件下,总体出笋量低于雷竹。笋期较晚的桂竹,其出笋速率有快速上升现象,出笋高峰过后(5月下旬)出笋量快速下降;黄皮刚竹出笋后,出笋速率维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没有明显的出笋高峰,5月下旬出笋量缓慢降低。可见不同笋期竹种的产笋高峰可以相互错开而又前后衔接。

从整体出笋时间上看,13种笋用竹的笋期可以从3月持续到10月。如果结合地表覆盖技术,可以将雷竹笋期提前至年前的12月[11],做好追肥与补水工作,可以将四季竹的笋期延长至11月[12],从而实现鲜笋的周年生产。

表1 各竹种出笋时间及持续时间

图1 2014年早、中、晚笋期典型竹种发笋情况

2.2 昼夜生长节律分析

与大多数竹种一样,引种后的中小径笋用竹也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表2)。出笋较早的竹种如雷竹、石竹、黄甜竹等,多表现出白天累计生长量大于夜间累计生长量的规律,高节竹的昼、夜累计生长量比值可以达到1.25;出笋时间居中的角竹和白哺鸡竹,以及笋期较晚的黄皮刚竹也表现出相同的生长节律;而甜笋竹、红竹、水桂竹及乌哺鸡竹的昼夜节律却与之相反,以乌哺鸡竹为例,昼、夜累计生长量比值为0.77,昼间累计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43.4%,而夜间累计生长量达到了56.6%。

2.3 竹笋营养成分及含量分析

竹笋营养成分方面,水分、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单宁、草酸、灰分等指标见表3,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见表4。

13种竹笋的水分含量都很高,每1 kg竹笋含水量皆为900 g左右,且相互之间含量相差不大,高水分含量使竹笋口感鲜嫩。蛋白质含量均相对较高,但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略高的为甜笋竹、桂竹、四季竹,四季竹含量最高,为32.8 g·kg-1;红竹含量最低,为26.5 g·kg-1。脂肪含量普遍较低,除黄皮刚竹为8.9 g·kg-1外,其余竹笋均未超过7.5 g·kg-1,黄甜竹含量最低,仅为2.5 g·kg-1;可溶性糖含量也有差异,相对较高的为雷竹、黄甜竹及红竹,雷竹含量最高,为18.0 g·kg-1,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甜脆的口感;白哺鸡竹含量最低,为11.5 g·kg-1。单宁含量最高的为角竹,达到2.2 g·kg-1;含量最低的水桂竹为0.7 g·kg-1;单宁味涩,对竹笋口味有一定影响。草酸含量差异也较大,水桂竹最高,为2.4 g·kg-1;乌哺鸡竹含量最低,为0.2 g·kg-1;过多的草酸会使口感苦涩。灰分含量四季竹最高,为12.0 g·kg-1;白哺鸡竹含量最低,为8.3 g·kg-1。

表2 各竹种生长情况

*:表中数据为2015年调查数据;高度及生长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

表3 各竹笋的营养成分含量 g·kg-1

表4 各竹笋的游离氨基酸含量

由表4可以看出,13种竹笋中游离氨基酸的种类丰富,共检测出常见氨基酸17种,其中包括7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不同竹笋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有差异。除桂竹外,其余竹笋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都在30%以上,在甜笋竹、石竹、白哺鸡竹、乌哺鸡竹等竹笋中其比值均超过了40%。对食品鲜味影响较大的氨基酸是Asp和Glu,含量最高的依次为石竹、雷竹、黄甜竹,在黄皮刚竹和桂竹中含量较低。影响食品甜味的氨基酸主要是Gly,其含量在不同竹笋中差异也较大,在雷竹、石竹、乌哺鸡竹等竹笋中含量较高,最高的雷竹每1 kg竹笋中Gly含量为0.178 g,而桂竹和黄皮刚竹中Gly含量相对较低。

总体上,13种竹笋均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蛋白质含量,而脂肪含量较低,氨基酸种类齐全,因此营养丰富、有益健康。同时由于可溶性糖、单宁、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具体含量因笋而异,可以产生鲜嫩或甜脆等不同的口感。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将13种中小径散生笋用竹引种到临安太湖源竹种园,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培育管理,所引竹种成活率均较高,引种成功率100%。在此基础上对出笋成竹规律及竹笋营养含量进行分析。引种的13种笋用竹,其正常笋期从3月初持续到10月底。借助已有的田间覆盖技术,可使雷竹等笋期提前,加强水肥管理,可将四季竹等笋期延长,从而基本实现中小径鲜笋的周年稳定供应,满足人们的长期需求。

同其它竹种一样,引种后的笋用竹也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雷竹、石竹、黄甜竹、高节竹、角竹、白哺鸡竹及黄皮刚竹表现为白天累计生长量大于夜间累计生长量,这与筇竹[13]和圣音竹[14]的研究结果相同。而甜笋竹、红竹以及乌哺鸡竹的昼夜节律却与之相反,与版纳甜龙竹[15]的研究结果相同。竹子高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温度和湿度,由于笋期和竹子对环境的反应程度不同,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昼夜节律。引种到临安的中小径散生笋用竹,3 a后可正常产笋。丰富的营养物质使竹笋营养价值较高,而营养成分含量的各不相同造成了13种竹笋口感各异而独特,从而能够增加同一地区鲜笋口味,丰富人们的选择。

竹子引种栽培是丰富竹类产品、促进竹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应用前景广阔。本研究对13个竹种的引种试验,可为中小径散生笋用竹的产业提升、引种扩繁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玲.竹类植物的工业利用途径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94-10296.

[2]成项托,赖信舟,陈明亮,等.毛竹发笋与幼竹生长规律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7,46(2):1-4,67.

[3]刘跃钧,王立平,傅冰,等.合江方竹和刺方竹13种不同种源方竹笋营养成分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2,32(4):37-42.

[4]王炳英.红哺鸡竹尤溪引种栽培生长效果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Z1):100-101,120.

[5]冯贻德.笋用竹引种试验[J].中国园艺文摘,2011,27(7):18-19.

[6]罗俊荣.不同立地条件对元竹生长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5(13):192,196.

[7]朱勇.气象因子与绿竹笋产量和质量的相关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5,35(2):79-83.

[8]临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临安年鉴(2016)[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53-181.

[9]苟光前,丁雨龙,杨柳,等.寒竹属3个种竹笋营养成分的分析[J].中国蔬菜,2010(16):79-81.

[10]王曙光,普晓兰,丁雨龙,等.云南箭竹2个变异类型竹笋营养成分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3):136-138.

[11]张柯柯,沈振明,何均潮,等.临安市雷竹林经营状况调查与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16,43(1):239-244.

[12]吴柏林,李建华,虞敏之,等.四季竹丰产栽培技术试验[J].竹子研究汇刊,2009,28(4):31-34.

[13]董文渊,黄宝龙,谢泽轩,等.筇竹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43-47.

[14]唐红,刘玮,黄滔,等.圣音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8):27-31.

[15]李荣,何明霞,刀定伟,等.版纳甜龙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0,29(4):735-739.

猜你喜欢

雷竹竹种小径
园林绿化竹种生态适应性评价①
开辟一条小径
聚类算法在竹种造纸适应性判定中的应用1)
广西干热河谷地带引种竹种适应性及其出笋特性
5 个观赏雷竹变型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小径
德兴市引种雷竹的气候可行性分析
雷竹10个种源 (类型)引种试验初报
簕竹属10个竹种净光合速率和固碳释氧能力分析
桂小径油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