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干热河谷地带引种竹种适应性及其出笋特性
2021-07-13莫明锋
莫明锋
(百色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百色 533021)
竹子是禾本科(Poaceae)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主要通过根茎萌发生长或开花结籽繁衍,正常的竹子开花结种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且开花结籽率低,因此无性繁殖是竹子比较便捷的繁殖方式。竹子具有生态、经济、文化、观赏等多方面价值[1]。全球有竹类植物88属,1 642种,主要分布范围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拥有竹类植物39属837种,有“竹子王国”之称[2-3]。广西有竹种100多个[4],但分布于干热河谷地区竹子种类目前了解较少。
竹子生长迅速,竹笋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绿色食品之一,合理选择竹种才能发挥高经济效益[5],且干旱地区有一定的季节气候性,竹种的生存性存在一定考验[6],开展引种竹类试验研究是弥补地区竹类种类数量与生态经济效益不高的有效途径,用绿色产业铸就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实现乡村经济振兴。通过引种试验,掌握各竹种适应性、出笋特性,从而筛选出适应干热河谷生长的理想竹种。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位于广西百色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竹藤区基地,地理位置为北纬23°58′51″、东经106°37′22″,海拔190 m;地处右江干热河谷地带,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为22 ℃,年均日照在1 600~1 900 h,年均降雨量为1 071 mm;立地土壤多为黄壤,遇雨则湿润粘性高,干旱则板结坚硬。
试验地为多年生长的粉单竹纯林砍伐迹地,原竹林为自然生长,郁闭度达0.98以上,枯枝落叶较多,土壤肥沃。引种试验林面积2.67 hm2,土壤为黄壤,海拔低于200 m,近水阳坡,坡度较缓。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引种竹种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共有55个竹种,竹苗以分篼苗为主。
2.2 试验设计
每个竹种种植30株,设计3个重复区,每个重复10株。
选择1年生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发达的母竹篼分离出单株,苗高保留1~2 m,截去上部分竹秆,栽植于大容器中(大杯苗),置于苗房中管护。于2020年开春前后种植大杯苗。按竹种成行成排种植随机分布,株行距为3 m × 3 m。采用挖机挖坑造林作业,坑规格为60 cm × 60 cm × 60 cm,每坑放入0.5~1.0 kg桐枯有机肥,坑底部将肥与泥土搅拌均匀至50 cm高度,栽植后回表土20 cm,使坑土略高于地表,定植后坑部中间凹四面高,围成窝状土盘,淋足定根水,保水保墒提高成活率。5月份进行第1次扩坑除草抚育,7月份进行第2次全铲除草抚育,10月份进行带状除草抚育。
2.3 数据调查与分析
种植1个月后调查竹种成活率,当年年末调查竹种保存率。筛选出成活率与保存率均较高的竹种(称为“优势竹种”),每个重复区每竹种抽测1丛,记录每丛出笋量;每丛测量3株笋的笋高和笋地径。
调查数据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各竹种出笋量、笋高、笋地径,根据地径、笋高指标综合分析竹种的生长状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引种竹种适应性
竹种之间的生物学特性、生活型存在差异,适合的温度、水分、光照下,竹子才能自然生长[7]。各竹种对生境需求不同,使得其对相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差异,在相同管理措施下,成活率和保存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竹种对试验区立地条件适应性。由表1可知,引种的55个竹种总体生长良好,均能适应右江干热河谷气候,平均成活率为97.5%,有44个竹种成活率达到100%,吊丝竹成活率最低,为80%;竹种平均保存率为97.5%;南丹唐竹、金镶竹、花眉竹、金秀甜竹、料慈竹、龙头竹、黄金间碧玉竹、妈竹、缅竹、大绿竹、紫线青皮竹、黄条竹、小叶琴丝竹、银丝竹、硬头黄竹等15个竹种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100%。
表1 试验区引种竹种的成活率与保存率Tab.1 The survival rate and preservation rate of introduced bamboo species in test area
3.2 优势竹种的出笋萌发能力
对于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为100%的15个竹种,分别调查其出笋数量,统计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各竹种总体出笋量为1.00~38.67个/丛,平均出笋量为10.09个/丛。银丝竹平均每丛出笋量最高,达38.67个/丛;其次是妈竹,出笋量为19.67个/丛;南丹唐竹、大绿竹平均出笋量最低,为1个/丛;花眉竹、料慈竹、妈竹、紫线青皮竹、黄条竹、小叶琴丝竹、银丝竹8个竹种出笋量相对较多,达到10.67~38.67个/丛。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优势竹种间的出笋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银丝竹出笋能力最强,其次是妈竹。
表2 不同优势竹种的出笋量Tab.2 The shoot-emergence number of different dominant bamboo species 个/丛
3.3 优势竹种的笋生长量
由表3可见,各优势竹种间平均地径为16.52 mm,平均笋高为2.39 m。对于笋地径指标,金秀甜竹平均地径最大、为28.11 mm,南丹唐竹平均地径最小、为6.5 mm,金秀甜竹、龙头竹、黄金间碧玉竹、缅竹、大绿竹、紫线青皮、硬头黄竹7个竹种笋径较大,达到18.57~28.11 mm。对于笋高指标,金秀甜竹平均笋高最高、达4.06 m,金镶竹平均笋高最小、为0.47 m,花眉竹、金秀甜竹、龙头竹、黄金间碧玉竹、大绿竹、紫线青皮竹、黄条竹、硬头黄竹8个竹种笋高较大,达到2.44~4.06 m。综合笋高与笋径指标,金秀甜竹生长表现最好,其次为龙头竹、大绿竹、硬头黄竹。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5个优势竹种的地径、笋高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表3 不同优势竹种的笋生长量Tab.3 The shoot growth of different dominant bamboo species
表3(续)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不同竹种因其遗传特性的差异,使其在相同环境中生长表现不同,出笋量、笋生长状况反映其生产经济价值,但有些竹种具有突出的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无法用笋生长指标来衡量,因此在引种的55个竹种中没有绝对的优势竹种。
金秀甜竹在笋径和笋高指标上均表现最好,但其出笋量为2.62个/丛,相对较低,产量不是最高,而在单竹用材上价值较高;各竹种在林地绿化、旅游观光中各具特色,应因竹而异,发挥每个竹种的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
4.2 结论
引种的55个竹种,总体成活率在80%以上,保存率在60%以上,均正常萌发出笋,初步表明这些竹种可适于右江干热河谷区域种植。
银丝竹出笋量最大,萌发能力最强;花眉竹、料慈竹、妈竹、紫线青皮竹、黄条竹、小叶琴丝竹、银丝竹8个竹种出笋量相对较高,可作为笋用林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金镶竹出笋少且生长量小,笋产量最低,经济效益不高。
龙头竹、金秀甜竹、黄金间碧玉竹、大绿竹4个竹种单株笋高和笋地径较大,而紫线青皮竹的出笋量、笋径、笋高均相对较大,可作为材用竹种进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