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185例回顾分析
2018-04-09康玉英何肖刘勇常慧玲邓起杨元文徐凯郭荣王丽
康玉英 何肖 刘勇 常慧玲 邓起 杨元文 徐凯 郭荣 王丽
030032太原,山西大医院皮肤性病科
急性荨麻疹(acute urticaria,AU)是皮肤黏膜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我们对185例A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AU的诱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
一、研究对象
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山西大医院皮肤性病科收住入院的185例AU患者,其中男63例,女122例;年龄3~79(32.87±14.18)岁,其中3~17岁21例(11.4%),18~40岁113例(61.8%),41~65岁48例(25.9%),>65岁3例(1.6%);病程2 h至30 d[(4.4± 5.85)d]。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相关诊断标准[1]。
二、临床资料
1.诱因:不明者107例(57.8%),能够准确告知诱因者78例,食物23例(12.4%),感染20例(10.8%),感染后用药13例(7.0%),药物9例(4.9%),环境因素(寒冷刺激6例、打扫卫生1例、油烟刺激1例)8例(4.3%),接触化学制剂5例(2.7%)。感染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咽痛、流涕、咳嗽、腹痛及腹泻(经消化科确诊为胃肠炎)。
2.伴随症状:185例患者均伴有剧烈瘙痒,143例(77.3%)伴随系统症状,包括发热82例(44.3%),胸闷56例(30.3%),恶心、腹痛55例(29.7%),咽痛12例(6.5%),晕厥6例(3.2%),咳嗽6例(3.2%),关节痛1例(0.5%),上述症状可单独或几种同时存在。
3.入院前治疗情况:165例(89.2%)患者住院前有治疗史,无系统用药者20例(10.8%)。
4.既往史:91例(49.2%)无系统疾病史及药物食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史,59例(31.9%)有系统疾病史或手术史,宫内妊娠2例(1.1%),荨麻疹12例(6.5%),过敏性鼻炎7例(3.8%),湿疹1例(0.5%),哮喘1例(0.5%),药物过敏史28例(15.1%),食物过敏史3例(1.6%),上述病史单独或几种同时存在。
5.其他:2例在皮疹发生前分别出现腹痛、咳嗽前驱症状,对症治疗后无好转,针对荨麻疹治疗后上述症状消失。
三、实验室检查
185例患者中,血细胞分析示132例(71.4%)白细胞计数升高,其中34例(25.8%)曾使用糖皮质激素;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128例(69.2%),其中33例(25.8%)曾使用糖皮质激素。171例检测C反应蛋白,118例(69%)升高。178例检测红细胞沉降率,51例(28.7%)偏高。49例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16例(32.7%)阳性,12例滴度偏低,4例(8.2%)滴度较高(1∶160、1∶160、1∶320、1∶640)者为肺炎支原体感染。185例患者中170例(91.9%)有感染指标升高(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中一项或多项升高),有感染征象者90例(48.6%)。
四、治疗及转归
185例患者均给予口服西替利嗪片或枸地氯雷他定胶囊、富马酸酮替芬片及静脉滴注维生素C、钙剂、复方甘草酸苷等抗过敏治疗。对147例伴随胸闷、恶心、腹痛、晕厥者或上述抗过敏治疗疗效不佳者给予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89例成人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 mg/d,22例症状不能完全缓解者剂量增至7.5 mg/d或10 mg/d,14例儿童用量2.5~5 mg/d;22例应用地塞米松3 d以上无效者改用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 mg/d。当系统症状消失及无新发皮疹时糖皮质激素开始减量,一般于5~10 d内停用。对173例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感染症状者和(或)有感染指标升高者,132例予口服或静脉滴注阿奇霉素0.5 g/d共5 d有效,儿童剂量5~10 mg/kg(最大剂量0.5 g/d),16例感染症状(或感染指标)无改善者换用其他类型抗生素,疗程多为1周。123例同时存在上述2种情况,则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8例有病毒感染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指标异常的患者,2例在一般抗过敏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6例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伐昔洛韦或更昔洛韦)及糖皮质激素、抗生素。
183例痊愈患者中应用抗生素153例(83.6%),单用抗生素26例(14.2%),24例所用抗生素为阿奇霉素(13.1%);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等治疗127(69.4%)例,111例(60.7%)所用抗生素为阿奇霉素,其他抗生素为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罗红霉素。183例痊愈患者中单用地塞米松17例、甲泼尼龙3例,占10.9%,联用地塞米松108例、甲泼尼龙19例,占69.4%。
44例患者因恶心、腹痛予以解痉、抑酸等治疗,2例因呼吸困难皮下注射肾上腺素。35例患者在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治疗后皮损或胸闷等症状仍不能完全缓解,加用白芍总苷胶囊、孟鲁司特片后症状完全缓解,其中23例应用白芍总苷胶囊,5例孟鲁司特片,7例白芍总苷胶囊+孟鲁司特片。
185例患者住院时间1~23(6.93±3.49)d,183例患者经治疗后无发热、不适,皮损完全消退(痊愈)后出院。1例经抗过敏、地塞米松、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雷公藤多苷等治疗后皮疹仍反复发生(无效),1例经抗过敏、地塞米松、青霉素、利巴韦林、头孢孟多治疗后皮疹减少(好转)。147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痊愈,其中118例出院后停用糖皮质激素,29例出院后逐渐减量至停药。随访1个月,183例痊愈患者中,3例皮疹反复,口服抗组胺药物后皮疹消退,180例患者未见复发。治疗过程中5例继发单纯疱疹,1例继发带状疱疹,1例继发体癣,其中1例单纯疱疹及1例带状疱疹患者D二聚体极高,治疗后明显下降。
五、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6例患者复查丙氨酸转氨酶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在126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过程中,有8例患者发生胃部不适或针刺部位疼痛感,予减慢滴速、稀释药物浓度给药后上述症状缓解。
六、有系统症状、感染征象患者的感染指标及使用药物情况
185例患者中,伴与不伴系统症状者比较,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71例检测C反应蛋白,其中,伴系统症状131例中98例(74.8%)C反应蛋白升高,不伴系统症状40例中20例(50.0%)C反应蛋白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P<0.05)。
183例痊愈患者中,伴与不伴系统症状组比较,应用糖皮质激素、阿奇霉素、糖皮质激素联用阿奇霉素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88例有感染征象组与95例无感染征象组之间有感染指标升高者比例和使用阿奇霉素者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七、讨论
AU由各种致敏因素刺激机体产生变态反应或非变态反应引起,病因复杂,常由感染、食物、药物诱发。黄伟等[2]报道,135例AU中63例(47%)为感染诱发,但感染的诊断标准不明。蔡玉玲等[3]报道,AU患者中13.43%有急性细菌性咽炎。本研究中,感染及感染后用药诱发者33例(17.8%),有感染指标升高者170例(91.9%),有感染征象者90例(48.6%),提示感染征象与实验室检查的感染指标不完全符合,判断是否有感染要结合实验室检查。本文中伴随系统症状者与不伴随系统症状者比较,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频率无差异,C反应蛋白升高频率有差异,提示伴随系统症状者更容易发生严重的炎症反应。
AU大多需要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尤其是合并有系统症状、皮疹泛发或血管性水肿的患者[1]。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不能控制病情,本文患者入院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90例,占48.6%;入院后单用地塞米松17例、甲泼尼龙3例痊愈,占10.9%;联用地塞米松108例、甲泼尼龙19例痊愈,占69.4%。对于有感染征象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全部或部分偏高者,可考虑加用抗感染治疗。Sakuria等[4]报道,急性感染性荨麻疹的治疗需要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有报道阿奇霉素可用于治疗感染性荨麻疹,且疗效好[5⁃7]。本研究中,183例痊愈患者中单用阿奇霉素24例、联用111例,占73.8%;其他抗生素单用2例,联用16例,占9.8%,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感染性AU的比例高于其他抗生素。
曹冰青和郝伟丽[8]对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荨麻疹患者行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部分患者加用抗生素治疗后效果显著。本研究中,有感染征象者感染指标升高及使用抗生素(阿奇霉素)的比例高于无感染征象者,提示有感染征象者易出现感染指标升高并需要联合抗感染治疗;当然,无感染征象组中也有87.4%的患者感染指标升高,且经阿奇霉素抗感染治愈者占64.2%,提示除感染征象外,实验室检查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还根据是否伴系统症状分组比较糖皮质激素、阿奇霉素、糖皮质激素联用阿奇霉素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系统症状不是应用以上药物的单一依据,治疗方案需结合有无感染征象、实验室检查及皮损的治疗反应。我们收治的AU患者为皮损严重或伴有系统症状或院外治疗疗效不佳者,属于严重类型或顽固性AU,183例痊愈患者联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治疗127(69.4%)例,其中所用抗生素111例(60.7%)为阿奇霉素,提示严重类型或顽固性AU患者常需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联合治疗。部分患者在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治疗后皮损或胸闷等症状仍不能完全缓解,加用白芍总苷、孟鲁司特后症状完全缓解,也给临床工作提供了好的治疗思路。
综上所述,感染是AU常见的病因,有感染征象或感染指标升高者需要联合抗感染治疗;痊愈患者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感染性AU的比例高于其他抗生素。除临床征象外,实验室检查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对判断AU患者有无感染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表1 伴与不伴系统症状急性荨麻疹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情况[例(%)]
表2 伴与不伴系统症状急性荨麻疹痊愈患者用药情况比较[例(%)]
表3 有无感染症状急性荨麻疹痊愈患者感染指标升高及应用阿奇霉素情况比较[例(%)]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 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7):514⁃516.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4.07.019.
[2]黄伟.135例急性荨麻疹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2008,21(1):188⁃189.doi:10.3969/j.issn.1008⁃2409.2008.01.110.
[3]蔡玉玲,李永双,张宗华.成人急性荨麻疹与急性细菌性咽炎的关系[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39⁃40.doi:10.3969/j.issn.1674⁃4721.2011.14.020.
[4]Sakurai M,Oba M,Matsumoto K,et al.Acute infectious urticaria:clinical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in nineteen patients[J].J Dermatol,2000,27(2):87⁃93.
[5]周峻,钟和添.95例急性荨麻疹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6):30⁃31.doi:10.3969/j.issn.1002⁃2600.2011.06.014.
[6]贾月琴,朱应玉,查翔远,等.感染性荨麻疹33例临床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2):159⁃161.doi:10.3969/j.issn.1002⁃0217.2014.02.022.
[7]刘彦群,张昕博,魏志平.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治疗感染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2,32(12):866⁃867.doi:10.3969/j.issn.1000⁃2065.2012.12.028.
[8]曹冰青,郝伟丽.荨麻疹患者168例血常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2):120⁃120.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0.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