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提升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效益探析
2018-04-08闫涛
闫涛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加快了脚步,但是部队装备保障管理却没有能够跟上军队建设的步伐,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以及现代化军队建设的需要,必须采取借鉴外军经验,实施系统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实施宏观调控、优化管理机制这些具体的措施,以提升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效益。
关键词:信息化;提升;战时装备; 维修保障
针对于我国目前军队建设中装备维修保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军委改变传统观念、优化部队管理模式、注重在科学管理中体现效益、在科学管理中产生战斗力的方针政策,认真审视我军在装备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积极探索研究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并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提升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效益,对国家的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战时装备维修保障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背景下,军队的新装备发展水平日新月异。面对实战状况,由于军队装备数量大而且作战频次高的特点,再加上我军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建设起步较晚,装备维修水平已经跟不上装备升级换代的步伐,这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军装备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诸多的问题:
(一)经费保障效益问题
我国在新型部队装备发展过程中,因为装备保障经费管理方面的原因,注重装备建设而忽略了装备维修配套保障建设,使维修保障设备和军队装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相关的一些技术资料也不完备,于是在过程中就出现了维修保障困难、设备不配套、使用不便等问题。而且在引进裝备建设过程中国产化率比较低,对重要部件的仿制与研究工作不到位,因此引进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在技术保障、设备改装、以及技术攻关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维修保障模式相对落后
由于我国现行的体制,受装备经费的计划以及预算制约,部队装备方向和重点装备地区的维修保障体系在联合化和区域化相结合方面还不完善,使得军队装备的维修保障不能形成有效的规模;再者,装备维修的定时计划不能够有效的实施,很难保证军队装备的技术规定状态,这样就造成装备的零打碎敲式维修。虽然维修频率在不断增加,可是装备的可靠性却越来越差,导致部队装备越修故障越多,质量却越来越没有保障 ,因此造成了恶性循环。
(三)维修保障力不从心
从目前我国国防建设水平来看,部队的装备维修队伍建设确实还有待提高:首先是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而且大多都表现为单一型,复合型的维修人才少之又少;其次是维修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善,使得部队的维修力量整体来看十分薄弱,还不能够达到理想的熟练的人装结合状态;再者这些维修人员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在实战情况下,很多维修人员都不能够适应那种剧烈紧张而又高强度的工作;还有就是维修保障设备体系不健全、维修设备不配套、信息化维修技术相对缺乏。这些问题的出现,使我国的部队装备维修保障明显落后于装备的发展,严重制约着当前部队装备信息化建设。
二、提升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效益措施
部队装备的保障必须要适应现代化信息战争的需求,只有通过对装备经费的宏观调控,以及对保障资源科学合理的分配,加快维修保障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装备保障的效益。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做好以下这些工作:
(一)借鉴外军经验,实施全系统管理,提高保障效益
外军全系统全寿命的系统管理过程,就是通过对部队装备前沿科技的设计和迅速的反馈改进,做到了各类装备的可靠性和维修保障性。它在设计之初,就围绕着各种装备的整体目标进行了统筹规划,保证了操作规范、配件标准、更新换代的标准。从而使维修保障、退役利用等各阶段的费用效益在成本上做到了最大程度的降低。以美军的经验为例,它首先是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保障总需求,重视对现役装备维修经费的直接投入。其次,是重视对全寿命费用的有效管理,在各种装备的设计环节,就考虑到为后期的维修保障节省经费,通过装备的优质制造,以及便捷的操作维护,制造出性能可靠的产品,这也就是装备的优生原则。
(二)加快装备信息化建设,提高保障效益
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装备保障能力。通过网络的互联性和渗透性,提高部队装备的精确保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关键要实现指挥系统的信息化和装备维修实施的信息化建设,从而达到指挥决策自动化、保障信息网络化、保障手段智能化和保障资源的一体化,进而实现部队装备平时的科学化管理,以及战时转换和战时保障的信息化全程可控。
(三)实施宏观调控,提高保障效益
结合现行的装备管理体制,对装备保障经费要做到有效的宏观调控。在装备使用和装备维修方面要做好切实有效的协调。部队装备维修总量有三个平衡指标,分别是装备维修所占总军费的比例、装备维修与装备购置费用比例、装备费用在装备总值中的比例,这三个方面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装备维修费增长率低于购置费增长率,就会产生维修要求大于维修经费的现象,从而导致部队装备的年久失修,这对装备维修保障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四)优化装备保障管理机制,提高保障效益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优化完善管理机构,使装备保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各个管理环节中采用先进的方法,进行科学的系统化管理,改变当前装备保障的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现象。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制定统一的维修器材耗损标准和库存标准,这样可以在维修保障上实现总量控制。建立前置性维修机制,实施预防维修,以实现延长装备大修时间间隔,体现绿色维修理念。
三、结语
现代化战争拼的是实力,打得是后勤保障和装备保障,因此部队装备的维修保障,对于部队现代化建设以及部队战斗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化国防的重要基础。现阶段,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加紧军队与国防的现代化建设,要通过装备维修保障的信息化,采取积极的措施,不断提高部队装备保障的效益,促进装备保障工作的高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宋建社,曹小平,曹耀钦.装备维修信息化工程[J].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籍长国.李爱军.杨佐.信息化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概论[M].蓝天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