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札记人生

2018-04-08王秀清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札记校长教育

王秀清

其实,无论哪一天,都可以作为一年的岁尾,哪一天都可以作为一年的源头,哪一天都适宜做总结,这是时间的特性决定的。

回首当校长的二十多个年头,无形的岁月,已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默默地陈列在这几本沉甸甸的工作札记里了,拿起来好像是擎着生命的节选,还不等你把它打开,那些风尘仆仆的往事,就开始在心底奔突,血液禁不住跟着潮起潮落。

打开札记,看到了一件趣事,是关于同事们叫我“推门校长”的事。那还是刚到东宁实验小学之后不久,自己到班级听课,这让教师很是不适应了一阵子。

说实话,这个年代不缺什么理念,每个当校长的都能背出几十条漂亮的教育格言。但是,一个校长有好的教育思想是一码事,把思想变成全校教师的行动是另一码事。也就是说,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重要,有良好的执行力更重要。粗茶淡饭最养人,拿到学校管理中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就在于抓住常规教育教学管理,而不是靠搞活动,也不能靠花架子。有的老师公开课上得风生水起,但是成绩却并不理想。我的推门课就是要改变他过于注重形式的做法。还有一些教师职业倦怠,备课、批改作业等各环节做得不够扎实,我的推门课就是一种不定期的检查督促。往往在推门课之后,我还要亲自和这个老师交流,对他的课提出我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推门课一开始让教师不适应,但是又是一个很明确的导向——这位校长不喜欢花架子,更不喜欢没有准备就上课的人。然而,我深深懂得,执行力不是靠校长亲力亲为听几节推门课就能培养出来的,要靠制度,靠机制。因此,我推行了分层管理,让推门课这样的做法以制度的方式固化下来,让管理层都去听推门课,这样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制度,真正塑造出了踏实的教风,朴素的学风。

札记往下翻,又看到了同事们给我起的另一个外号,他们叫我“节日校长”。

那还是2013年,我听到了社会上对现在孩子的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吃中国饭,喜欢吃洋餐,不过中国节,却对洋节津津乐道。听到这个感慨,我意识到,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误,归根结底是学生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对于这种现象如何解决,我有着自己的思考。对于学生已经形成的意识,不能靠讲大道理,应该靠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有句话说得好,不信东风唤不回!学生都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怎么可能改姓“洋”?这个想法一经形成,我就在学校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在硬件上抓好环境建设,达到了“让一草一木”都说话的要求,真正给了学生一个全方位的熏陶。在软件上抓课程安排,利用晨课集体诵读经典诗词,每周二下午为学生读书时间,每个学期都要搞一次经典诵读比赛。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学生真正补足了传统文化营养,有的学生获全省读书征文一等奖,作品刊登在《黑龙江日报》《提前读写报》上。我们还开展了二十四节气认知活动,举办了“粽叶飘香,品味端午”“迎中秋、话团圆”“清明时节怀先烈”“九九重阳尊老情”等活动。这些活动形式新颖,悄然增进了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

札记内容很多,每一页都是一段如歌的往事。比如, 每年新生到校的开學典礼,我都给家长讲课,讲完课后,被热情的家长拉住,长时间咨询交流,同事们又戏称我是“家长的校长”,社会学校家庭“三合一”教育活动的成功开展,让学生受益。我校被评为全国“双合格”优秀示范家长学校。

札记有的页码已经泛黄,每页都记得密密麻麻,有大事,也有小事。大事比如2010年“情系百年放飞希望”建校百年庆典,2017年通过国务院均衡教育发展验收等。但是我更愿意说一件小事。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一位班主任老师说,她班的一个留守儿童过冬棉衣单薄,非常可怜。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特别难过,暗暗责怪自己,忽略了那些需要温暖的学生。从那以后,我每学期都要组织党员教师与那些弱势群体学生结成帮扶对子,给他们送去温暖。这个传统至今仍在坚持。之所以坚持,是因为我始终坚信:“一位校长如果心中没有爱,就不配当校长,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激情,没有行动力,没有才华。”

(作者单位:东宁市实验小学)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札记校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护理札记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旅日札记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