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做中学 在实践中培养空间观念

2018-04-08王超韩海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个角顶点板书

王超 韩海

教材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8页~39页例1、例2。

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段特点与要求,使学生理解与掌握角的本质属性,不仅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奠定相应的知识基础,而且为学生积累学习经验。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平面图形的知识,包括:角的初步认识,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本节教学主要内容是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特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和会画角。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平面图形,而角是由整体图形细化出来的基本图形,角是组成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基本图形。角也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许多物体上都有角,学生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地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所以学生对角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初步认识角有表象基础。但现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构建角的概念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中抽象出角,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并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并且知道角有大有小。

2.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能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画角;会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课前与课后测试单、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导探究、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师:咱们玩儿个摸图小游戏。老师这里有个袋子,里面就装着这5个平面图形,如果你不用眼睛看,你能摸出其中的圆片吗?

师:谁愿意来摸?

师:摸到圆了吗?怎么摸出来的?摸到其他图形了吗,有什么感觉?

生1:圆圆的,其他图形有角,有平平的地方,圆没有。

生2:有3个角是个三角形。

生3:平平的有4个角是正方形。

师:拿出来给大家看看。你能说说它和圆片有什么区别吗?

师: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

生:都带角。

生:圆不扎手,其他的都有尖尖的部分,有扎手的感觉。

…………

师:老师从每个图形上取下一个角来。(教师点击屏幕:依次出现4个图形的一部分,原来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依次删除。)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齐读课题。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归纳总结角的基本特征,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观察这几个角,既然它们都叫角,说明它们一定有相同的地方,你能找到吗?有发现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交流略。)

生:都有角、有尖尖的地方……

师:这4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课件操作闪烁3次顶点)。老师相信提前预习的孩子一定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叫什么。

生:叫顶点。

师:预习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板书:顶点。)

师:再来看看每个角有几个这样尖尖的地方?(生:一个。)也就是说每个角都有——(生:一个顶点。)(板书:一个。)

师:我们仅仅知道角有一个顶点还不够,其实这几个角还有一处相同的地方。看看谁有火眼金睛,能发现这个秘密?

生:还有两条线。

师:你真善于观察,这两条线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叫边。

师:每个角都有几条边呢?(老师带领学生数边数。)(板书:两条边。)

师:细心的你们再來观察这些角的边,它们还有什么特点?可以用手画一下。

生:都是直的。

师:看来我们还要给边加上一个特点。(板书:直直的。)

师:所以一个图形是不是角需要具备这两个特点——(教师指着板书:1.一个顶点;2.两条直直的边。)

师:谁能来读一下?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角,谁能来指一指角的顶点在哪?摸一摸边。(学生边指边写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判断角,明确角的基本特征。

师:我们要用这两个特点判断一下,以下图形是不是角,并说明为什么?

(开火车回答并说理由。)

生:是角,它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师:你说得真完整,其他同学也要像他这样说。

生1:不是角,没有顶点。

生2:是角,因为它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生3:不是角,边是弯的。

生4:是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生5:不是角,顶点是弯的。(追问:有顶点吗?)没有顶点。

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这两个特点缺一不可。

师:(依次出示43页第三题的图形)它有几个角?不用举手直接回答。

生:4个、3个、4个。

师:(当出示第4个图形时学生说出2个和4个不同的答案。)老师听出你们说出了不同的答案,谁能来说一说你认为有几个,为什么?

生1:4个角,有4个顶点。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有2个角,因为上面那两个边不是直的。

…………

师:现在说说它有几个角。(生答2个角。)

师:看来只要是角就应该符合这两个特点。(教师指着板书。)

3.找图形或物体表面上的角,强化基本特征。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图形上的角。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周围的物体上找一找角。

生1:书上有角。

师:那你能摸一摸它的顶点和边吗?

生2:电视上有角。

师:你能指一指它的顶点,画一下它的边吗?

…………

4.找身体上的角。

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看调皮的角跑到我们身上来了,请大家伸伸胳膊,活动一下腿脚,找一找角在哪呢?谁愿意到前面来做一个有角的动作,让其他同学找一找。(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找。)

三、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1.画角。

师:看来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那我们现在来画一个角。课前老师测试同学们已经画过一个角啦,但是好多同学画得不规范,(课件出示学生没用尺子画的角)这样画角对吗?说说你的意见。

生:没有用尺子。(追问:为什么用尺子?)因为角的边是直直的。

师:你很认真,如果想画直直的边就应该用到尺子这个学具。

师:书中教了我们规范的画法。请你们打开书39页看一下例2,先自己读一读,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师:谁来总结一下书上是怎样画的?

生:(学生总结课件演示)从一个点起,(追问:这个点就是——)顶点,再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追问:这两条线就是——)角的边。(课件演示尺子向不同方向,问:这样画另一条边可以吗?)

师:那也就是先画了什么,再画什么?

生:先画顶点,再画边。

师:请你用这种方法再画一个角。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都画对了吗,如果画错了请你帮帮他。都画好了那我们就坐好。

2.比较角的大小。

师:同学们,老师也画了两个角,你能帮老师来比较一下吗?

生:蓝色的大。(为什么?)那个边长。(大部分学生是这种观点。)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一样大,因为要是把它们放在一起应该是一样的。

师:(课件操作将两个角重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蓝色的边长,红色的边短。(课件操作蓝色的角的边变短。)

师:这次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课件出示2个角张开的角度)这个地方没变,我们比较角的大小实际是就是比较两边张开的这个地方。所以现在这2个角怎么样?(生答一样大。)

师:那也就是说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没有。)谁能来读一下?同学们齐读一遍。

3.摆角。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准备好两支铅笔,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个角出来。增加难度啦,能让这个角变大吗,变小呢,怎么办到的?(找一个同学到展示台上摆,边操作边说。)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谁来总结一下,可以怎么样让这个角变大或者变小?

生:把角的两边拉开一些,这个角就变大啦。(变小呢?)收回去一些。

师:像这样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课件演示并出示: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学生读。)

师:看来摆角的过程中又让我们学到了角的许多知识。

师:难度又提升啦,还是用两支铅笔,要你摆出两个角来,行不行?摆出4个角来呢?(生演示略。)

4.折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准备的圆形卡纸,你能用它折出一个角来吗?折好的同学可以和同桌比一比,说一说怎样比。(一组学生到展台演示并说怎么比较。)(课件出示叠合法比较。)

四、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到这就快结束了,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知道了角的哪些知识?

师:老师这有一张对这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单,请你完成并写上学号。

师:我们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什么是初步认识?也就是说角还有很多更深、更复杂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去发现,去掌握。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非常不错,老师也期待你们以后更精彩的表现,下课。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1.注重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挖掘数学因素。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通过找角的设计,让学生找各种图形中的角,找周围物体上的角,找身体上的角。在找角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高深莫测的,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是真实的、有趣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同时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肯定学生内在潜能,鼓励大胆尝试。

每位学生都有潜能,教师的作用仅仅是激发这种潜能。因此,在课堂中,应凸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其内在的发展潜能,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把教学过程视为学生潜能开发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找角─画角─比角─摆角─折角,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发展,问题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过程,渐渐形成他们数学知识结构。在掌握角的基本知识过程中,不管多么枯燥的内容,学生学起来也会感到亲切、真实、有趣、有用。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才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才有课堂中积极向上的表现,使潜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这突出体现了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充分相信学生,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真正使学生活动成为师生互动交流,学生互动交流的多项交流场。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优化学习过程。

既重视教学效果,更重视教学过程,这是当代教师不可缺的教学能力之一。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学习过程的优劣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看学生是否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构建,要“以学论教”。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正是课堂教学真实意义所在。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探索的魅力。教师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画一画角,比一比角的大小,摆一摆角,折一折角。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想学、会学、而且善学;不僅让学生充分表现和展示,以主体参与的形式得到能力训练,而且真正以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调控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依其个性有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从而优化学习过程。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个角顶点板书
多种方法数角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一次“错误”引发的思考
数一数一共多少个角
关于顶点染色的一个猜想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认识平面图形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