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及其病机探讨

2018-04-08刘传勇

中外医疗 2018年3期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刘传勇

[摘要] 目的 分析高血压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及其病机。方法 方便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21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根据有无高血压作为分组标准分为试验组146例和对照组64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CCA-IMT情况、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以及病程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体重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左右侧CCA-IMT增厚检出率分别为39.06%、32.81%和60.96%、46.58%,试验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程与CCA-IMT增厚存在相关性,病程增加,内膜增厚比例增加(χ2=9.304,P<0.05)。高血压病程与颈动脉斑块检出存在一定关系,随着高血压病程增加,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增加(χ2=10.344,P<0.05)。结论 临床需加强脑卒中的筛查防治工作,特别是针对伴有高血压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将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关键词]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与病机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1(c)-0068-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ypertension o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its pathogenesis. Methods 210 cases of high-risk of stroke in this deparment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having hypertension or not, 146 cases in the trial group, and 64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with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CCA-IMT and the carotid plaque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age, gender, smoking history and body mass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y were comparable(P>0.05). The detection rates of CCA-IMT thickening i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control group and trial group were 39.06%, 32.81% and 60.96%, 46.58%, respectively. The detection rate of tri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Hyperten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CCA-IMT, with the longer hypertension duration, the rate of the CCA-IMT increased(χ2=9.304,P<0.05). Hyperten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carotid plaques, with the longer hypertension duration,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carotid plaques increased(χ2=10.344,P<0.05). Conclusion Clinical need to strengthen screening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troke, especially for high-risk stroke associated with hypertension crowd, and actively take effective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measures will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Key words] Hypertensio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fluence and pathogenesis

腦卒中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前者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后者。颈内动脉、椎动脉闭塞和狭窄会引发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发生在40多岁以上的男性患者。相关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素,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1],清晨血压每升高10 mmHg,卒中风险增加44%[2]。而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多研究证实,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3]。介于此,该文对2011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21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变化进行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收集分析210例腦卒中高危人群,根据有无高血压作为分组标准分为试验组146例和对照组64例,试验组纳入标准:(1)既往发生或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或具有以下3项或3项以上危险因素者:①吸烟;②血脂增高者;③血压≥140/90 mmHg;④糖尿病;⑤房颤和心瓣膜病;⑥很少进行体育活动;⑦脑卒中家族史;⑧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6.0)排除标准:既往糖尿病史和既往血脂异常病史者。试验组146例,其中男性88例,女性58例,年龄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62.46±7.89)岁。对照组64例,男性40例,女性24例,年龄在41~77岁之间,平均年龄(61.89±7.77)岁。

1.2 方法

对纳入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进行既往史(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生活方式(吸烟、喝酒、运动等)、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肥胖指数、颈动脉听诊等)、实验室检查以及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由专业的超声医师进行,观察并研究对象的血管形态、内膜中层厚度以及是否存在斑块。

1.3 观察指标

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增厚标准:IMT≥1.0 mm。

1.4 统计方法

应用 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一般资料

210例研究对象,男性128例(61.0%),女性82例(39.0%),有吸烟史98例(46.7%),无吸烟史112例(53.3%),体重指数15.8~38.8 kg/m2,平均(25.93±3.49)kg/m2,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吸烟史、体重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CCA-IMT情况对比分析

两组CCA-IMT增厚检出率对比,研究表明试验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对比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

对比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颈动脉窦为斑块好发部位,见表2。

2.4 分析试验组病程与CCA-IMT、颈动脉斑块检出的相关性

通过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程与CCA-IMT增厚存在相关性,病程增加,内膜增厚比例增加(χ2=9.304,P<0.05)。高血压病程与颈动脉斑块检出存在一定关系,随着高血压病程增加,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增加(χ2=10.344,P<0.05),见表3。

3 讨论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CCA-IMT增厚检出率对比,研究发现试验组检出率(60.9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李辉等[3]报道的合并高血压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59.8%略高;对比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颈动脉窦为斑块好发部位,且较李辉等[3]报道的合并高血压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检出率65.3%更高。该次研究还发现高血压病程与CCA-IMT增厚存在相关性,病程增加,内膜增厚比例增加(χ2=9.304,P<0.05)。高血压病程与颈动脉斑块检出存在一定关系,随着高血压病程增加,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增加(χ2=10.344,P<0.05)。

研究证实:颈动脉内膜厚度能够用来评估高血压对颈动脉壁的累积效应,与脑卒中的发生有非常直接的关系,通过了解高血压与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之间的关系,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高血压病导致颈动脉改变等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4]。

在该次研究中发现,脑卒中的高危人群中高血压者颈动脉内膜增厚情况与斑块检出情况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还发现随着病程的增加,颈动脉内膜的厚度与斑块检出情况也都随之增加。另外还有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的不同分级、动态血压的变异、收缩压、脉压等都会对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高血压引起脑卒中,当血压升高,脑部的小动脉收缩,其收缩程度与血压的增高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如果血压出现持续性的升高,就容易导致小动脉肌层玻璃样变和管腔狭窄。血压升高,静脉的灌注过度增高,就会导致充血、水肿或出血。如果血压下降则会引起脑部灌注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以往的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随访资料已经充分的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存在规律[5]。

另外,血管壁内膜增厚与粥样硬化斑块目前已经被公认为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项强有力的预后指标。血液的成分变化、血脂异常、血糖升高会影响到血液的粘滞度,血液粘滞度的增加会导致血管的切应力下降,一氧化氮释放的减少,从而更加容易形成易损斑块,使得血管内皮功能受到进一步的损害;加上血压的变化还会导致血流对血管壁切应力变异值增大,促使血管收缩与痉挛,触发不稳定斑块的破裂,从而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导致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与“眩晕”“中风”“胸痹”等有关[6],其病机复杂,风、火、痰、虚等病理因素的共同作用对疾病的进展产生影响。其中淤血、痰浊是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7]。因气虚为本,推动无力,导致血行不畅出现瘀堵,津液不运则聚湿生痰,痰瘀交阻,导致病发。

临床中针对脑卒中的预防,其中针对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还需要对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采取药物治疗,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并预防脑卒中。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控制血压对脑卒中的预防效果显著[8]。就算是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同样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由于颈动脉内膜增厚以及斑块的形成会早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出现,因此通过了解高血压与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之间的关系对减低脑卒中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 结论

高血压是脑卒中危险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导致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者颈动脉内膜增厚情况与斑块检出情况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病程与颈动脉斑块检出存在一定关系,随着高血压病程增加,颈动脉内膜的厚度与斑块检出情况也都随之增加。临床中需要尽早发现伴有血压升高的脑卒中危险人群,积极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颈动脉多普勒检查价廉无创,对于高血压患者应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以期更早地做出对脑卒中的预防措施。该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未对颈动脉内膜的厚度值、斑块数量、大小以及性质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因此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与完善,需要在临床中进行更多大样本、长时间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梁晓,张志辰,金香兰,等.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6(1):1-7.

[2] 申伟,张志辰,金香兰,等.腹围与女性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6(1):45-48.

[3] 李辉,赵胜利.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47-50.

[4] 黄红,周燕,李惠仙,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885-4887.

[5] 蔡仕伟.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3):96,98.

[6] 黄文锋,陈其凰.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现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 18(2):76-77.

[7] 王龙,胡晓,李玫,等.脑卒中高危人群氧化应激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1):1125-1128.

[8] 曹雪峰.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93-94.

(收稿日期:2017-10-24)

猜你喜欢

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检查意义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死的价值
前列地尔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