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设计小学数学教学
2018-04-08妥光辉
◎妥光辉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更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面对新的课程理念,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陶行知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因此,将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案例引入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课堂有生活,感受数学生活化的奥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深刻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利率”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储蓄有关。为了更好引入新课,笔者提出问题“生活中经常会有零钱,我们如何处理这些暂时用不到的零钱?”“先存起来,等多了再放到银行里”。笔者继续提问,“钱放到银行里,就产生了‘储蓄’,这对我们储户有什么好处呢?”“得利息啊,钱滚钱啊,钱生钱啊”。笔者接着就引出新课,“既然钱放到银行,可以钱滚钱,钱生钱,即得到利息。那么,一定的钱存入银行,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一年、二年、三年……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呢?这与‘利率’有关,本节课我们就学习‘利率’。”储蓄是学生听说过的,见到过的,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设计这样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体验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游戏化
小学数学内容是十分抽象的,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抽象思维几乎为零,如何化解抽象为形象,使小学数学的学习成为快乐学习的组成部分,这既需要高超的教学智慧,更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而游戏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符合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游戏化的教学有助于分解抽象的数学,有助于将数学教学形象化、趣味化,有助于学生趣味学习、快乐成长,从而达到学生想学数学、敢学数学、爱学数学、乐学数学的效果,并且学习数学的效率往往事半功倍。
例如,“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笔者让学生做“游戏实验”:先出示两个道具“一个未装满水的烧杯,几块大小不一的小石头”;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做实验:让一名学生往烧杯中放入一块小石头,其他学生观察烧杯里水的变化;得出结论:放入一个小石头,水位自动上升,放入的大石头比放入的小石头水位上升高一些,放入的小石头越多,水位上升越高;笔者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石头占了水的空间,致使水的空间发生了变化”;笔者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物体占空间的例子,高楼、汽车、彩电、冰箱、空调、手机,甚至人和其他动物……于是,笔者引导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这个类似“乌鸦喝水”的游戏实验,学生在玩中做、做中学,寓教于乐中理解并掌握了“体积的概念”,更化解了抽象的数学知识,解决了教学的难点。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体验化
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除了教师的讲授、引导之外,更重要的途径是让学生学会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通过体验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通过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体验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逐渐形成高效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例如,关于“体积和体积单位”中“物体占空间多,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大,物体占空间少,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小”的教学,笔者采用体验式教学,提前让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个鞋盒和一本新华字典。首先,让每个小组成员观一观、摸一摸鞋盒和字典的大小,感受一下它们的体积大小;其次,让体验过的小组成员用手比画鞋盒和字典的体积大小;第三,笔者提出问题,“请用打电话或谈话的方式告诉其他小组本组鞋盒和字典体积的大小”。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借助于观一观、摸一摸等直观形式,感受体积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是容易做到的,通过比画等方式来表示一个物体的大小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在第一个环节的基础上也会做出相应的体积比画,通过打电话或谈话的方式来表示物体的大小,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它必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和体验学习的欲望,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深入学习环节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学生学习方式得以转变,学生学习方法得以融合,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学效果非常不错。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践行基本理念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我们要敢于改革,促使教学生活化、游戏化、体验化,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从游戏中、从体验中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实现提升教学实效的目的。
[1]杨瑾.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1(13)
[2]张桂琴.培养有效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
[3]徐秀娟.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