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策略
2018-04-08蒙翔
◎蒙翔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中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
人地协调从更加通俗的角度分析就是指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追求一种平等、融洽的相处方式,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前提条件。
我国经济传统的发展方式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虽然在经济建设和自然改造中取得显著成果,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失衡问题也很严重,如果在以后社会发展中,依然采用这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那么地球资源枯竭的可能性便会随之增大。为了保证当下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和后代健康可持续发展,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就要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人地协调的观念,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人地矛盾和处理方法,促进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人地关系。例如我们在讲解环境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调查家乡的一片荒废土地(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人地协调的观念去探讨这片土地荒芜(或不合理利用)的原因,提出合理利用开发这片土地应采取的对策建议。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二、综合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地理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在讲解全球气候变暖时,就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温室效应现象产生原因、产生过程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学生分析出温室效应最主要影响的因素是二氧化碳后,再引导他们对温室效应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进行探析,让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环保意识,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讲解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时,课本是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例的。在本节课的讲课过程中要注意拓展延伸,不要把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问题一个个孤立地分别讲述,要引导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促进学生了解现代经济发展中对地理资源运用不合理的事实。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才能制定出更好的治理措施。
学生学会运用综合思维,可以透过事物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从挖掘内在联系的角度,对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教材知识,对产生这种联系的原因、经过、结果进行探究,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特征和发展规律,用辩证思维解释生活中各种地理问题。
三、区域认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矿产资源分布。在我国西部很多地区,矿产资源很丰富,如新疆、青海、贵州等地。很多地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地域特色,如东北地区的林业和冰雪产业、西藏的雪山、江南地区的园林等,只要学生对不同区域的地理特色有了基本的认知,再学习深奥的地理知识就会比较简单。因此教师应该传授学生区域认知的方法,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区分不同地域的地理现象,运用区域综合分析方法,认识当地地理环境与人们生存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理念。
四、地理实践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以应考为主要目的,以讲授为主,学生的思想不易体现,学生的素养不易提升,能力不易提高,往往形成“高分低能”的怪象。因此地理课堂应当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特色,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和知识特点,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地理教学。例如在讲解月相变化的时候,如果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大部分学生会搞不懂月相的变化,认为这部分内容太难太枯燥。教师可以采取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月相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鼓励学生自主分组合作,组织观察月相变化的实践活动。当然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也要起到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路,提示学生什么时候观察月相变化是最佳时期,并为学生准备充足的观察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月相观察实践活动中,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自身地理核心素养。对观察结果的评价也很重要。观察结果的评价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包括是否坚持每次记录和是否认真完成每一次任务;小组评价包括是否完成在组内承担的任务和是否积极与他人合作;教师评价包括记录是否真实、可信和能否查找资料并简单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学生通过观察月相的变化,绘制出月相变化图。这样学生对月相变化这一知识的掌握就比较轻松。对月相变化的观察是一种科学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活动,是能够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活动。
综上,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