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构建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课内高效性的思考和对策

2018-04-08李祥祥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学科教材信息化

◎李祥祥

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和学习都越来越依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这也使得现代社会对人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提升个人信息技术素养,满足时代对个人的要求,同时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相比热门和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由于受到来自不同层面的不利因素,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却显得“憔悴”了许多。这必然不利于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课堂的高效开展和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下面我将从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存在的不利因素出发,分析这些因素,结合目前我在宁波科学中学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现状,提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高效性的一些思路和对策。

一、目前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笔者上学时,信息技术还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电脑课。现在初中教育阶段明确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于课外的不利因素,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达不及预期。笔者总结不利因素如下:

1.学校信息化程度不同,教学硬件条件的不同 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和对教育的投入不同,学校信息化程度各异。往往经济发达地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沿海地区比内地、城市比乡村享受更多的教学资源,前者信息化程度也往往比后者要高,哪怕是同一个地区,不同学校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依托于学校完善的基础信息化设备,稳定和快速的校园网络。一些信息化程度较为落后的学校甚至没有一套完整的信息机房,网络带宽低、网络稳定性差、计算机比较老旧。

2.信息教材严重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教材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初中课本《信息技术》。

教材第一句内容表示根据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文件要求编写的。在教材尾页显示2009年7月第一版。信息技术是初中所有学科中发展和变化最快的一门学科,而教材的严重落伍,也给实际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笔者举例,目前使用最广泛的windows 7操作系统,教材介绍的却是微软2001年推出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最新版办公软件是Microsoft Office 2016,教材中介绍的却是虽然经典但目前被逐渐淘汰的2003版本。

3.缺乏真正的重视,传统观念和应试思维难以改变 笔者曾经做了一个小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学生的家长,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家长都认为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也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但当问卷问及课外是否引导孩子学习课内外信息技术时,选择有的家长寥寥无几,当问到是否愿意在补习班补习信息技术时,被调查的100位家长绝大部分选择了不会。

家长知道中考不考信息技术,学生也知道要考出好成绩就要把精力放在中考科目上,学校层面也着力于学生能够考进好的高中。尽管学生、家长和学校都知道信息技术的重要,传统的观念和应试思维使得没有人愿意真正去重视这门学科。

二、减少不利因素,提高学科课堂高校的思考和对策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新颖前沿,可延展性高,实践性特点突出,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可以让课堂更有趣,同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另一方面也要求信息技术老师,需要着手减少学科的外部不利因素,降低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1.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强基础弱点设施和网络建设 信息技术课堂是否能够高效开展,非常依赖学校的信息化设备设施建设,这是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一所学校的信息化好坏,往往离不开信息老师的建设和管理。从一所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能够充分表现一所学校信息老师的平均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信息老师重视信息化建设,为校园信息化献计献策,才能保障信息课内教学的长期顺利开展,为课内外延展创造更多条件,也是为课堂的高效创造必要条件。

2.基于课本,跳出课本 教材的严重落后,是信息技术学科常见的情况。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信息技术知识的更新速度快,知识的时效性较强,除了一些理论的常识,许多过时的信息知识早已缺乏学习的价值,这对信息技术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学科教师在基于教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能够跳出课本,并能结合信息前沿教授教学内容。教材是不变的,老师可以是活的教材。例如经常关注和学习信息技术前沿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抓住每次教师培训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保证教师自己是最新的“教材”。

3.积极开展校内外信息技术活动和比赛 受到传统观念和应试思维的影响,目前家长、学生和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普遍不够重视。其中学生是三者中最为关键但也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群体。学生在校期间,一星期往往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仅仅通过课堂四十分时间的学习,不太可能大幅度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加上课后不太会自主复习,遇到理论和有难度的内容,就会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对于教学而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和课外的结合,开展校本课程等课外活动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自主探究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学校开展过3D打印校本课程,而我发现,凡是报了3D打印的学生,信息技术的成绩和平日的表现都要普遍比班级其他同学要积极和主动。尤其是学习Flash时提到了3D动画制作软件3D-Max时,这部分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通过信息校本课,学生把信息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使用和延伸,甚至制作出作品向其他同学展示。当学生在校本课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时,同样会爱上信息技术学科,在课内也有助于促进课堂氛围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同时,适时组织参加校内外的信息技术比赛,所带来的正面效果将会更大。

总之,追求信息技术课堂高效是每一位信息老师共同的目标。要想实现课堂的高效性,还要注重课外与课内的结合,为信息学科教学高效性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猜你喜欢

学科教材信息化
【学科新书导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月“睹”教育信息化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