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研究

2018-04-08马寿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道德

◎马寿霞

我们所说的生活化教学,是指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的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风土人情,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需要把教材知识于时政热点问题于当地风土人情联系起来,来构架一个把生活作为基础,而用生活做支撑的教学,这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亮点,这也要求我们要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当我们刚开始教学时,要注重生活气息,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要学生们主动去学习,并且,我们需要从现实世界入手,把同学们身边的例子引入课堂,导入到教学中。比如:再讲“珍爱生命”时,此时上课铃声一落,教室里变得非常安静,多媒体放映着缆车坠落事故的过程,那哭声震天的画面,撼动着学生们单纯幼小的心灵。突然,一切都停止了,然后,教师开始新课导入。这个案例,让我胆战心惊,痛定思痛。这是我们今天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们的注意力被我们紧紧抓住,让同学们开始了对生活中自己和他人生命这个问题的深刻思考。为我们上号这节课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注重"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会更加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地位,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化教学方式是具有能动性的,是充满生活气息的,让学生完全置于社会的背景下,让学生们的学习源于生活并且实践于生活,所以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仔细筛选一些生活实例,并且注重挖掘生活实例的价值。比如:在讲解自我保护时,播放了一段视频,关于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演练共分两大步骤,一是紧急避震,二是紧急疏散。当第一声铃响起时,当节任课教师迅速组织学生躲避,并按照躲避姿势保护好自己。第二次铃声响起,老师带领学生迅速撤离,并按照躲避姿势保护好自己。这不仅增加了老师与同学的防震避震知识增强了协作精神,还能增强广大师生的团队协作。这样做让教学富有生活趣味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

三、以生活为源的延伸

不仅如此,我们还能根据教材的设计,把学生的学习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时间,从而达到以知导行的效果。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并且包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多关注学生们的生活,让他们把已有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我们还需要找到学生真正关心的话题,让学生在生活课堂中发展自我,锻炼自我。比如,在讲到《家的意味》时,我们可以多角度重现生活,在导入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基于同学的日常生活,做一个简单的调查。内容包括:在班上,有多少同学平时是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的?到了周末,你们最盼望什么呢?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导入。当讲解到家庭的内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家庭情况,谈一下家庭的构建方式,由此总结出构建家庭的几种不同情况,那么教学重点目标便顺理成章地达成了。深入学生的生活,将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共同融入到课堂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深切思考深入思考和探索。

四、以时事为例的拓展

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不能就仅仅局限于教材,还要让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思维,时事是这门课程的重要资源,新课本里的时事材料让他们进行学习与探究。但是教材也有一些不足,教材有滞后性,在现实的生活中的许多新鲜的事都未能在课本上及时体现,所以,我们老师要本着实用的原则,让同学们多关注新闻时事,从而更加了解我们这个社会。就像敬畏生命这个内容,教材中提供了2014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客机失踪的材料,虽然这也算是时事,但毕竟都已经过去了两年多,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材料的同时,再补充今年发生的几起恐怖袭击的事件,让学生了解到个体生命的珍贵以及不尊重生命将会受到舆论谴责。

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会更加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地位,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化教学方式是具有能动性的,是充满生活气息的,让学生完全置于社会的背景下,让学生们的学习源于生活并且实践于生活,所以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仔细筛选一些生活实例,并且注重挖掘生活实例的价值。学习空间的拓展,还可以向纵深发展。对于一名教师来讲,若想让课堂真正具有实用性,应本着对教材、对课程内容的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激发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在阅读和思考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比如学习生命价值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李开复创作的《向死而生》一书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此书,一方面了解李开复先生对于自己生命的重视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深刻认知,另一方面了解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

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许多生活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我们教师将社会的场景展现在课堂上,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扫清理解障碍,还能使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发现“自我”,丰富学生们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识。因此,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師要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入手,营造一种多方交织融合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生活化氛围、场景中扮演角色、进行想象、得到锻炼、受到启发,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道德和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认识和探索知识的实用性,关注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等核心目标,而不能将目标仅指向知识的获得。

[1]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陈开洲.西部素质教育.2017(03)

[2]《道德与法治》要适时渗透勤俭节约教育[J].安生旺.学周刊.2018(07)

[3]培养责任意识 提升核心素养[J].单君.基础教育研究.2018(01)

[4]浅析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自我生长”的真与假[J].邢艳聪.现代交际.2018(05)

[5]道德与法治问题导向式研究性学习——以“爱在家人间”为例[J].彭玉斌.中小学德育.2017(11)

[6]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感悟[J].杜晓华.学周刊.2018(07)

[7]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界定与误区分析——基于课程内容的思考[J].顾润生.中小学德育.2018(02)

[8]刍议运用游戏思维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J].吕毅峰.中国校外教育.2017(25)

[9]课堂因“我”而精彩——浅谈师生互换角色[J].闫秋.华夏教师.2016(11)

[10]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刘德东.中国校外教育.2017(13)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