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18-04-08福建省安溪县慈山学校王振国
福建省安溪县慈山学校 王振国
初中数学不仅要进行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还要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培养。教师教给学生更多应该是技巧、思维方式而不是单纯的公式与数据。每个学科都有着既定的学科特色与思维逻辑特色,而数学学科的思维特色是发散型的,这有利于学生对学科地深入了解与学习。既然,我们已经见识到了数学的魅力与数学的特色,所以我们应该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思维能力,并促使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
一、学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学科特点,语文的学科特点是人文化,语文的思维特色是想象、延伸;而数学的思维方式与语文不尽相同,数学的思维方式要更具有抽象性、拓展性与发散性。接下来,我将主要阐述数学知识学习中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某一种学科都有着既定的学科规律,我们掌握学科的既定规律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就数学学科而言,它看似抽象、复杂,但是如果你了解数学的思维方式,拥有了数学的思维能力,这样有助于你能够尽快解决数学问题。例如:通过函数的学习,我们知道数学的思维方式之一数形结合,我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如果拥有此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习亦是如此。我们需要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正确钥匙,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初中数学已经涉及了几何图形、空间重构、函数等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仅靠研读课文就可以解决的,这不是学习数学的正确方式。反之,思维能力的强化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正确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新世纪的社会成员,我们倡导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于每一门学科教学中。总之,应该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当前教学的重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拥有高效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中产生的问题
从古至今,中国一直较为重视数学教学,从祖冲之的圆周率到勾股定理的出现,显示出中国历史上的教育财富。现如今,中国的教育似乎陷入到一种绝境,教学方法不当、教学目标不确定,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少学习数学知识动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弄清楚现存的教学问题。
1.学生的学习方法死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均采用演绎法,将抽象的知识进行演绎并一一讲解,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惑点,但是这样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初中学生主要通过“题海战”来进行数学学习,这样的方式可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但是极其不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师忽视学生的能动性。
教师在课堂展示过程中忽视了应以学生为主体,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提问等),不利于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教师处于全知的角色与地位,“满堂灌”的方式使得学生无法发挥出个人性格优势的独特作用。
三、培养方式
通过第二部分,我们已经知道了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引起重视与反思,提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举措与方式。
1.教学案例的举一反三。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思维不固化、思维灵活、举一反三,要想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教师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以及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都要体现举一反三的数学思维。例如,华中师大数学课本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方程的求解。如:整理相同系数进行运算并求解或者等式两边的分别运算,最后移向并采取相应的运算。教师的多样化求解,学生会跟着模仿,从而形成数学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这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维能力。
2.模型应用。
初中数学会涉及集合图形、空间重构类型的题,这样的数学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要有想象力,但是学生缺乏对于抽象知识体系的想象,所以我们应该借助相应的一些数学教学用具与教学模型,让学生带着一定的兴趣进行抽象知识的学习,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华中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书中的《初步认识图形》,其中有三视图以及横截面的知识,有些教师在知识延展时还会画出三视图,让学生还原原图形,并得知原图形的正方体个数。这样的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于抽象,所以我们应该借助一定的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模型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新鲜感与吸引力,所以学生印象深刻,当学生在无法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借助模型,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数形结合。
初中数学虽然没有高中数学难,但是它已经涉及了函数等较为复杂的知识,学生有限的理解能力并不能满足学科的具体要求,所以教师在讲课以及习题演练的过程中多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这样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方式,学生在遇到较为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借助图形解决,图形相对于模型来说更为简单、操作起来也很容易。例如,华东师大七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便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如:3x+2>5的求解,教师可以画出3x-3=0的图像,并截取直线斜下方的部分,让学生明白该不等式的具体含义,这样也便于学生对于数学习题的检验。
4.注重学生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学习过程中不应该给予太重的学习负担与学习压力。不应鼓励学生进行无效率的“题海战”,而应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革新与改变。数学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学习方法,而学习方法必须要符合数学的学科逻辑与思维方式,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数学学科学习能力的强化。例如,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研读课本习题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题,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性的数学思维能力。
5.教学模式的革新。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有着绝对的发言权,而学生则是静悄悄地做笔记、听课,此种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所以近些年来,我们提倡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与转变,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与老师进行对话,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华东师大版的数学课本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他们会如何解题并鼓励学生上台演示,学生在思考老师问题以及演示的过程中会进行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课堂活跃度的提高。
特定的学科有着特定的思维规律,它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举一反三、数形结合等数学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与后天的培养与学习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数学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从而促使学生的高效、实质性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施建伟.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24):85-86.
[2]刘爱金.浅析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30(9):16-16.
[3]王晓峰.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7):39-39.
[4]卢金莲.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5(1):1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