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英语插图信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18-04-08江苏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王维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导图思维能力课文

江苏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  杨  芳  王维华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仅是语言学习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语言与思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的发展能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英语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以及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至关重要。

插图,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英语课程资源中最直观的视觉信息。现行的译林版英语教材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语言的规律出发,配有生动活泼的插图。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或认为插图过于简单,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而把很多精力投入到寻找、创设其他的教学资源中去。其实,合理开发、积极利用教材的插图资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以图激趣,在设疑中突破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与文字相比较,插图具有视觉形象性的特点,生动的视觉表象能够第一时间聚焦学生的视线,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入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使其利用插图中提供的线索,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的预测和想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启发式的设疑解惑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层次性和灵活性。

如三年级下册Unit 5 How are you?中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先以课文第一张图片展开。这是一张学生们特别喜欢的图片,有琳琅满目的玩具,还有可爱的引导员,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需要创设情景,也不需要丰富的游戏,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图片更直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知识的理解、记忆、掌握及运用。在对话操练结束后,教师可以追问:Why does the waitress always ask “How old are you?”这个问题的答案只听对话无法解答,此时,就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充分挖掘图片信息,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课文插图中可以发现细微的备注:Ages 2~5,Ages 6~10。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这一提示下茅塞顿开,知道了原来玩具是按照年龄段分类的,不同年龄适合的玩具不一样,也就能回答教师刚才所提的问题。就这样,学生在观察和思索中,发展了思维。

二、以图助听,在点拨中萌发

“听”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它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训练活动可以培养预测信息的能力、归纳信息的能力、快速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根据信息做出判断推理的能力、区分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能力等思维品质。由于语言学习的环境限制,小学生的英语听力在课外训练习得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平时的课堂积累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于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好奇心强,模仿力佳,可塑性强,所以,教师应抓住有利契机,利用插图的优势,在适时点拨中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激活并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准确性。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课文时,有这样的图片:图片一是又饿又渴的金发女孩走进小木屋,看到桌上的三碗汤狼吞虎咽起来;图片二是女孩看到三张小床迫不及待地躺下去,其中出现五个形容词,分别是:cold,hot,just right,hard,soft。新授单词是just right,hard,soft。每幅插图都蕴含着积极、有效的信息。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图片,通过金发女孩喝汤的表情和动作以及三张床的样子猜测图意。在这一基础上,有目的地播放录音,引导学生通过听来学习新单词和句型。

三、以图燃思,在发散中生长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仔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教师要善于凭借一张简单的插图,使片面的图画全面化,静止的画面动态化,善于抓住一处细节,挖掘思维训练的着力点,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的思维发散了,课堂就更灵动了,更有生命力了。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在思维的不断发散中找到一个个适切的生长点,开出一朵朵蓬勃的花。

1.学前聚焦,让思维动起来

四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中 Story time主要描述的是学生义卖的情景。在进入文本前,根据插图上“义卖”两字,教师可以设置欣赏贫困地区的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并且明白什么是义卖,为什么要义卖。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和文本的背景知识,这样的教学更完整,更有逻辑性,对后面课文的学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2.学中引导,让思维活起来

在教授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中 Story time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Wang Bing的网友名叫Peter,教师在继续引导学生探究Peter的相关信息时,展示一张Peter的图片,询问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Peter?You can ask questions.学生思考后询问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关于Peter的问题,如国籍、爱好、家人情况、喜欢的学科等。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问题一一出示在黑板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从Peter的发色(黄头发)、长相(大鼻子)推断出他不是中国人,再进一步观察到Peter穿的衣服上印着一面国旗,从国旗推断出Peter应该是英国人,从而顺势学习新单词UK,也对学生之前关于国籍的问题作了解答:He is from the UK.He lives in the UK.

3.学后延伸,让思维转起来

在六年级下册Unit 3 A healthy diet中 Story time的课文学习后,教师最后提了一个问题:Do you have a healthy diet?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在习得新知,初步掌握Story time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但是对于a healthy diet每个人的想法都会有所不同,而且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并不能清楚地区分食物的营养成分和人体所需。课文最后一张食物金字塔图片就是给学生传递知识的重要视觉符号,它能帮学生理清人体对食物的所需,清楚区分食物量,正确运用a lot of,some,a little,a few。在食物金字塔的启发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有理有据地发散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

四、以图导写,在探究中创生

英语写作是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能再现学生英语知识的状态,也能展现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依据课文插图,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续写。在这个延伸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充分调动大脑中的知识储备,将新旧知识加以融合,创造性地投入写作,从而促进思维的提升。随着文本难度的增加,有时单纯依靠简单的插图解决不了高年级学生对课文深入、透彻、系统的理解需求。这时,思维导图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思维导图能够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提取关键信息,直击重点,搭建文本的基本结构。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复述课文,更可以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让学生依托思维导图这一支架,尝试写作,强化对单词句型的综合运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发展思维的广阔性和独创性。

如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中 Story time中,学生学习了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介绍Peter的信息。在巩固写作的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照样子,提取自己网友的重要信息,完成思维导图,然后再尝试说一说、写一写。学生写完以后,亦可以把自己的文章与课文中Peter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找出有可能产生的语法结构错误。有了思维导图这一支架的支撑,语言信息图像化,学生记得牢、易提取,有图可依,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思维导图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猜你喜欢

导图思维能力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培养思维能力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背课文的小偷
培养思维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背课文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