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泽心灵 携手远行
——浅析幼儿道德教育

2018-04-08

好家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品德行为习惯

文 余 骊

一、树立正确的现代儿童观,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

幼儿的道德教育首先是道德情感的启蒙。情感是认知的动力,要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态度,必须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经验。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形象具体、情绪易受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要特别注意从道德情感启蒙入手,其中,移情训练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移情是人际交往的情感基础,没有移情,人就不会有彼此的情感共鸣、同情和分享。皮亚杰曾说过,没有情感上的沟通,智慧上的交流是无法达到的。而真正的道德交流也是如此,不是出于所敬爱的人的规则不是可爱的规则,而这些不可爱的规则是异己的、敌对的。因而不能顺利地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也不能从情感上自动地归顺于内在规则。因此,在道德教育中,要尊重幼儿,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与和谐的师幼关系。在德育方法上,要改变强制、封闭、僵化的灌输方法,提倡教师与幼儿平等交流,运用激励、引导、支持、帮助等积极方法,给幼儿主动参与的机会,从而使幼儿由道德教育的听众变为道德教育的主体。

我国的特殊国情培养了新一代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既有积极的个性品质,如自我意识强、自信、活泼开朗;也有不良倾向,如自私、任性、独立能力差等。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的个性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热爱幼儿是对幼师职业的前提要求,也是幼师的一种社会责任。教师应该爱幼儿,了解、关心、体贴幼儿,特别是不歧视那些有缺陷或接受能力差的幼儿。要给每个幼儿创造一个道德成长的良好环境。其次,作为跨世纪的幼儿教师,我们要体察幼儿的感受,尊重和信任幼儿,从而培养幼儿的自尊和自信,并且保护幼儿的同情心,培养他们的善良品质,还要保护幼儿的羞愧感和内疚感,让幼儿从小就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更何况是人,我们幼师应视每个幼儿为完整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与幼儿密切交往,倾听幼儿的心声,注重幼儿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可塑性强,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老师每天在门口迎接幼儿入园,见到他们面带微笑问好,这时幼儿也会微笑着向老师问好,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讲礼貌的行为习惯;老师每天进行随查,可以帮助幼儿养成精神饱满、情绪高涨、讲究个人卫生的行为习惯;每天点名,可以帮助幼儿养成按时入园、不随意旷课、有事向老师请假的习惯;要引导幼儿上课发言要先举手,与同伴交流时,讲悄悄话,不去影响他人,喝水、玩大型玩具不推不挤。遵守常规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现代人必需的品格,因此有了科学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还需要教师贯彻执行。幼儿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较差,让他们主动按一定的行为准则去做会有一定难度,还需要教师将严格的要求和耐心的管理相结合,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使幼儿的日常行为逐渐演变成习惯行为。

幼儿善于模仿,这是众所周知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品德行为习惯对幼儿起着表率和榜样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和修养,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文明行为的要求,要注意生活中的小事和细节。例如,自己的物品要摆放整齐;给幼儿拿杯子要先洗手;带幼儿活动时,教玩具物品的取放要井然有序;不大声喧哗,看到垃圾悄悄拾起;每天的表情要和蔼可亲等等。这些细小、不起眼的行为,都会对幼儿的品德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记得有一次,班级中间有一张空的小椅子,在幼儿自由活动时,很多幼儿都绕过小椅子,却没有人想到要将小椅子搬走,后来我走过去,把椅子搬到旁边,等再发生这样的情况时,就有幼儿像我那样把椅子搬走了,并且会对同伴说:“这张椅子放在这里碍事,搬走了就不会有人被绊倒了。”同时,幼儿的思维具有局限性,而品德教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用不同的故事、图书教育幼儿团结友爱,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辱感,通过规则游戏体验各种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区角活动使幼儿学会助人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学会正确的待人接物方式,逐步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加深与同伴的感情体验和认识上的共鸣,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教会幼儿相互谦让、互助、友好相处。教师还应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幼儿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指导、纠正,适时提醒幼儿按正确的规则去做,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开展系列化的德育活动,强化良好行为

3~6岁是幼儿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反复现象,所以,我们在制定品德教育内容时应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所谓教育内容的系列化,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品德特点,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

我园的品德教育工作以公益性的志愿者活动为基础,在各个节日中渗透开展。例如,在“雷锋日”引导幼儿要关心、热爱集体,为集体做好事。像帮助老师打扫卫生、布置环境,用家里带来的盆景布置自然角,给种植园地里的植物浇水、拔草等,都是幼儿关心、热爱集体的具体表现。在植树节时,带领幼儿寻找春天、观察各种各样的小树,让他们了解树的生长过程,通过户外踏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公益宣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在“各行各业”的主题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交警、消防员、理发师、教师、医生、护士等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的工作,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者的感情。在“民俗节”系列活动中,让幼儿在感受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同时,增进了幼儿对民俗习惯和节庆方式的了解,大大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在环境保护日带幼儿参加劳动,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还可以带幼儿走进社区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培养他们的卫生习惯和文明行为。

四、加强幼儿园、家庭、社会之间联系,实现道德教育的同步化

幼儿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家庭和社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完成幼儿道德教育,必须处理好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一方面也继续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是幼儿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对幼儿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幼儿的终身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俗话说,幼儿的行为表现就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起码遇到过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真正把性格传给我的老师是我的母亲。”可见父母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要给出正确的评价。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幼儿指明方向。

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的家长不仅重视教育,而且善于教育;二是部分家长虽然重视教育,却不懂得幼儿教育的方法,压抑了幼儿的发展;三是有些家长既不重视幼儿教育,也不善于教育幼儿。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要定期以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建立家园联系册的方式及时传递信息,如果幼儿园与家庭双方的教育不能和谐,甚至有截然对立的观点,可能就会使幼儿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稳固的道德标准。因此,我们要相互沟通,达成共识,充分发挥幼儿道德教育的整体功能,构建以幼儿园道德教育为主体、家庭道德教育为基础、社会道德教育为依托的立体化德育网络,做到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相互一致,实现道德教育同步化。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园利用素质教育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让我们树立新的德育观念,根据幼儿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培养出健康、活泼、品德优良的新世纪幼儿,让我们润泽他们的心灵,携手远行。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康盛分园)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品德行为习惯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武文宝:品德传承三晋文化 精心酿造善美智爱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