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立医院如何预防和控制资金营运环节风险

2018-04-07李毅

中国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风险

李毅

【摘 要】资金是医院各项活动得以持续进行的基本保证,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在国家新医改形式下,公立医院资金营运环节面临的风险也有了新的变化,资金预算管理不到位,医保资金占用逐步增大,这些原因造成医院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影响医院的经济活动。因此医院必须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资金营运环节风险,提高医保资金管理能力,才能保障医院的运营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医院资金营运环节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管理建议,为加强医院资金管理提供方向。

【关键词】公立医院;预防和控制;资金营运环节;风险

资金是医院各项经营活动得以持续进行的基本保证,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做好财务收支管理、预算管理、提升资金运营效率,控制财务风险,不仅是评价医院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更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进入实质性推进期,医院资金营运环节的风险也有了新的变化,防范和管理资金营运环节中的风险,才能保障医院资金的安全。

一、公立医院资金营业环节存在的风险

1.预算管理不到位,资金管理未按照预算执行,随意性大

目前多数医院的预算编制、执行都缺乏控制与监督,预算的考核也流于形式,资金活动管控不严格,可能导致医院资金营运不畅,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

2.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会造成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没有规范清晰,内容不详细,财务人员无法尽职尽责。

3.资金管理业务发生差错或舞弊

多数医院的领导对财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医院是事业单位,重点应抓医疗业务,财务管理并不重要,导致医院财务人员素质不一,容易使资金管理业务中出现重大差错、贪污、舞弊等行为,影响医院营运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4.发生未经适当授权的资金业务

由于医院内控制度不健全,大额资金业务未经医院管理层集体决策,有的资金业务发生未经适当授权的情况,将影响医院资金安全完整。

5.应收款账龄过长,导致坏账的产生

公立医院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责任和义务,突发事件发生后,医院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病人,医疗费用的欠费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医院的应收账款增大并发生坏账损失。

6.付款业务未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审批手续不齐全的情况发生,导致医院承受经济损失

医院的合同管理未受到重视,合同的审批、签订、执行过程未得到有效控制,财务人员未严格审查合同条款、未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执行、付款方式不合规,都会使医院受到经济损失。

7.医保资金管理风险增大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全民医保政策的实施,各医院医保费用超定额、医保资金结算延期等现象都对医院运营资金有着重要影响,导致医院的垫付的医保资金增多,影响医院资金周转。2017年起国家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正在逐步开展,对医院的医保资金产生了新的风险。

二、预防和控制公立医院资金管理风险的几点建议

1.开展医院全面预算管理

医院应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根据医院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对预算期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进行合理规划、预算和编制。同时,还应做好预算控制、执行、调整、核算、分析、报告、考核等管理活动,将预算考核指标纳入科室考核体系中。医院全面预算主要包括运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医院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从而达到增收节支,规避和化解资金风险。

2.加强内控体系建设,防范资金风险

内部控制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医院管理的始终,覆盖各种业务和事项。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明确经营责任,防范资金风险。

(1)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医院应制定《现金管理制度》《银行账户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其他货币资金核算与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资金审批程序》等资金管理制度,严格遵照制度执行资金管理。现金、银行存款做到日清月结,账实相符,保证医院资金安全。

(2)完善大额资金支出审批和通报制度。大额资金的管理决定了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因此应制定《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实施办法》,确定医院大额资金标准,规定审批流程和权限,结合有关财务开支审批管理制度对大额资金支出按规定的流程和审批权限进行管理。同时,还应对大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进行跟踪管理,降低资金使用风险。

(3)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确定各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出纳不得兼任会计岗位,不可兼管稽核、收入和支出、债权债务、会计档案保管等工作,票据保管岗位和印章保管岗位也要进行分离。资金支付所需使用的银行预留印鉴应按照财务人员岗位职责权限分别由专人保管,不得由一人保管办理资金业务的全部印鉴,杜绝一人办理货币资金全过程业务。严格实行钱、账分开管理,做到办理资金业务的人员定期轮岗。通过对财务人员定期轮岗、换岗,可以有效地降低因关键岗位长期固定造成的舞弊风险。

(4)事權与财权相分离。医院采购事项应由采购部门负责,资金运行由财务部负责,实现事权与财权分离。资金的收支结算由财务部按财务制度审核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对取得的增值税发票应在国家税务系统的发票查验平台进行发票真伪查验,同时还应防止虚假购销合同套取现金或票据欺诈。

(5)建立相应的回避制度。医院领导的直系亲属不能在本单位担任财务部门负责人职务。医院财务、审计部门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只有财务与审计部门做到权责分明、相互监督,才能有效促进医院货币资金管理的顺利进行,降低货币资金管理风险。

3.医保资金管理

医保资金目前占医院医疗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管理的难度也加大,医院需要加强对医保资金的管理,降低医保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1)醫院医保管理部门应研究政策,及时将政策调整变动情况及对医院造成的预计影响与应对思路汇报医院决策管理层;加强医保相关政策学习培训,医疗行为严格执行医保管理规范,全员培训医保农合政策,加大医保政策的培训力度和频度,加强日常医保监管工作力度。

(2)医保管理部门应制定医保、农合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制定科室月度考核指标并进行考核。同时,将因违规收费产生的医保、农合资金拒付情况通报各相关科室,并将考核指标纳入医院科室考核体系中。通过每月检查、考核来控制医保、合疗患者不合理费用,避免发生医院因违规治疗等原因被社保机构拒付费用的情况。

(3)医院出院结算部门应严格执行社保中心政策,按规定结算单病种、项目结算、家庭病床费用,避免因结算方式不当造成的医保拒付费用。

(4)面对新农合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而实施的总额预付制,作为医保、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医院需要持续监控、定期核算,一旦超过指标,及时查找原因,研究对策,降低医保超支金额由医院承担的风险。

(5)国家正在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医院应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由医教部、护理部对临床各科室的病种进行收集、梳理,逐步增加适合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的病种,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改进服务质量,应对医保资金风险。

(6)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应定期与各社保机构对账,及时催款。每月核对门诊刷卡金额、住院人次、各种结算方式对应的统筹支付金额、住院刷卡金额等,对各社保机构拨付的医保资金与医院财务之间的差额应找出原因,减少应收账款坏账损失。

4.加强财务管理,控制资金风险

(1)财务部门制定《现金清查制度》《银行存款对账制度》,每年不少于4次对出纳的现金库存进行不定期盘点,每年不少于1次进行出纳离岗现金清查,同时还应对收费人员进行不定期清查盘点。开展银行对账及往来款项核对,每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复核。对货币资金要及时和总账、银行对账单对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才能确保资金的安全。

(2)财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账户及支付手段和工具的管理,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开立银行账户并履行审批程序。目前信息化时代,医院的银行付款业务多通过网上银行办理,因此财务部门应制订《网上银行业务管理制度》,对网银密钥实行三级管理:具有基本权限的网银密钥、具有规定资金限额内的审核权限的网银密钥、具有大额资金审核权限的网银密钥,分别由专人负责。财务部门应依据该制度对网上银行、电子支付、密钥密码实施安全控制。

医院应建立收付信息即时通知通道,防范泄密、盗用等问题发生。资金业务的相关印章、票据和密钥应由2人或3人分管和操作,每日下班前,必须将网银密钥放入保险柜内存放。

(3)财务部门应对库存现金进行限额管理,出纳每日下午下班前清点现金库存,现金不得超过库存限额,并与现金日记账核对一致,填制《现金清查表》。

参考文献:

[1]孟华芳.浅析如何加强医院的资金管理[J].财经界, 2010,(12).

[2]朱晓丽.医院资金管理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6,(13).

[3]仲晓丽.医院资金管理风险防范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9).

[4]阳作松.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医保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9).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风险
公立医院文化对党建政工的有效促进
卫计委:鼓励地方探索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改革
公立医院总医疗费平均增幅须在10%以下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医药:3500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