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04-07乔芳
乔芳
【摘 要】内控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还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缺失等问题,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更好地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最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进行简要分析,并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对策等内容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对策和措施分析
一、引言
2012年,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将单位内部控制的客体界定为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为更好地规范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财政部2015年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要求单位全面建立、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范围,贯穿内部控制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规范单位内部控制各层面的全体人员。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试行)》实行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取得了初步发展。但是,在部分单位还存在着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等情况,甚至有些单位缺乏有章可循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就会严重地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1.能够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在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和业务环节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通过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确定具体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选择正确的风险应对策略和应对措施,规避违法违纪风险,可以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有序开展,同时也能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2.能够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财务信息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客观反映,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或不健全,财务信息不真实,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甚至出现漏报、错报,或瞒报的情况,加强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可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供合理保证。
3.能够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在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过程中,易造成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和极大浪费,甚至贪污和腐败。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可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发生。
三、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管理层重视不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缺失
财政部的内控制度指导意见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建立、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范围,贯穿内部控制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规范单位内部控制各层面的全体人员。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大多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擅长于搞行政管理,在经济和财务管理方面知识相对薄弱,内控意识相对淡薄,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制度上墙,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在具体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时敷衍行事,将内部控制建设的任务,转手交给分管财务的主管领导,分管财务的主管领导把这项任务转手传递给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全权办理,财务部门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也敷衍了事。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自上而下重视不够,业务部门也觉得是内控是束缚人和限事的框框,业务部门也不积极参与。同时,整个单位又不将内部控制制度学习纳入单位年度培训计划,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有效性就不能得到很好保证,也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有效性了。
2.财务内部控制仅仅关注内部控制的合法合规性,脱离自身管理实际
在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时,只注重内控制度建设的合法合规性,没有考虑到内部控制的全面性,重要性和适应性,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没有覆盖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没有重点关注单位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也忽略了自身管理提升的需求,没有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单位实际情况、业务特点和风险承受度相匹配。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流程不规范
流程是内控管理的重心,对内部控制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导致内部管理不规范。在内部控制组织架构方面:没有建立起各部门或岗位之间的沟通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在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方面:没有建立与本单位经济活动相适应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的机制;没有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关键岗位长期不轮岗。组织构架的设计和运行不科学,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漏洞百出,从而损害行政事业单位的利益,使国有资产流失或被不法侵占。
4.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责任倒查机制
在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的前提下,内部控制应按照设计的财务内部控制程序正确地执行,从而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但在财务内控制度执行过程中,财务人员没有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很多财务人员只是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核算上,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监管弱化或缺失,甚至有部分单位领导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很多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责任倒查机制来约束和杜绝滥用权力的发生。
5.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会计人员管理弱化
在行政事业单位体制内,单位没有把好人员入口关,没有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配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没有明确规定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輪岗制度。单位财务人员结构复杂,甚至不具备财务专业背景;有些财务人员墨守陈规、对新知识、新规定存在排斥心理,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薄弱。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对策和措施
1.强化全员对内控的认知,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单位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是内控管理的核心,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要把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当成实质上的“一把手工程”工程来抓,其次,内控制度建设是全员参与的工程,而不是财务部门和内控部门的工作,要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全员参与内控制度建设,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培训,将内控培训纳入单位年度培训计划,增强全员对内控的认知,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2.结合单位实际,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
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当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遵循内部控制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的原则,经过认真梳理各行政事业单位各类经济活动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
3.强化内部监督体系,建立长效的内部审计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体系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是确保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在内控制度运行中,强化内部监督体系,应当科学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还应当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检测、评价内控制度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并提出优化建议,建立长效的内部审计评价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外部监督体系,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作用,构建严密的外部监督系统。
4.通过内部控制,将集中的权力分散化,隐蔽的权力公开化
在内控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要强化内部控制的制衡性,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将集中的权力分散化;对“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项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将隐蔽的权力公开化。同时,还应将单位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流程和措施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尽量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
5.强化财务人员准入机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財务人员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内控的实施效果,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规定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各岗位职责。同时,还要强化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培训,增强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保证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运行的有效性,这样才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并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对策等内容进行具体阐述。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入,为更好地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水平,领导要重视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全员要参与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并且单位还要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
[2]《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
[3]安永红.论如何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山西科技,2014(5).
[4]姜丽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思考[J]广角镜,2016(5):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