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4-07陈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公式教学法知识点

◎陈赞

一般而言,初中数学教师都习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保证教师不会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但教学效果并不好,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由此可见,此种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实现现代初中教学的需要。数学是一门理论性相对较强的课程,学生主要通过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相应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在合适的时机提出合适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而提高其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1]。同时,教师可通过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学习的重难点,从而使得课堂效率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提高。

一、问题的设计应做到前后联系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初中的数学知识点时环环相扣的,后面的知识点必定要以前面的知识点为基础,如若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容易影响其后面的学习效果[2]。初中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时,应当将前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以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并能迅速理清各个知识点,尤其是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促使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并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更为顺利、流畅、高效,保证学生学有所获。

如学习到“两个数的和乘以两个数的差”这个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需要做到前后联系。一般而言,学生对a2-b2=(a+b)×(a-b)这个公式并不陌生,但其对这个公式的由来却心存疑惑。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提出问题:“上面这个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并让学生联系一些比较简单的式子进行思考,例如我们常见的(a+4)×(a-4),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这个式子,然后得到a×a-4a+4a-4×4,化简之后得到a×a-4×4,这也就是上面的那条公式。由此可见,多项式与小学的加减乘除有着密切的关联,教师在上到与多项式乘法相关的内容时,应当联系小学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从而加深学生对多项式的了解与认识,并深刻掌握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

一般而言,数学教材中的每一条公式的由来都是有理论依据的,学生对相关的公式进行推演或者探究后,必定能尽快找到其理论依据。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公式的时候,可通过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点来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找到公式的由来,从而不断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二、问题的设计应具有恰当性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效果。“问题”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但问题的设计必须要具有恰当性、合理性,不能够查出学生的学习范围,从而保证教学的整体效果,并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3]。

如学习到“有理数”这个单元的内容低,教师可通过设计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加深学生对有理数的认识与理解。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在自家的小卖部按批发价卖东西,结果你多找了顾客2块钱,请问你多赚了多少钱?”、“一棵树从地面开始测量有2米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埋在土里面树根有多少米呢?”这些问题贴近生活,而且易于理解教师通过此种问题来引入正数、负数等教学内容,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并尽快掌握有理数的相关知识点,知道正数是与负数具有对应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简而言之,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难度,尽量设计一些贴近生活、难度不大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题目,从而让数学教学不再枯燥无味,最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典型性

学科与学科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而数学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同样具有联系性。一般来说,教材中所举的例子或者提出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公式或者解题方法,然而,我们在考试中遇到的问题并不都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教材内容的变形或者延伸[4]。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时,应当通过设计一些典型的问题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并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不断巩固其学习效果,并在考试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如学习到与“单项式”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比较典型的例题进行教学,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卫星绕着地球转的速度大概是8×103m/s,如果这颗卫星飞了3×102秒,大概走了多少路程?”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题目,采用“路程=时间×速度”就可以算出来,但是例题中的数值相对较大,学生容易感到惶恐。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数值代入公式,得到“8×103×3×102”,并将其转化为(8×3)×(103×102),随后,学生可以通过同底数幂这个理论来求出最后的结果,从而使得看似复杂的问题能够实现简单化,并提高了做题的质量与效果。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出典型的问题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灵活运用各个知识点进行做题,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整体效果。

结语:总而言之,将问题教学法运用与初中数学教学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可通过增加问题的恰当性、合理性、典型性与联系性来增强提问的质量与效果,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更为流畅与顺利。此外,教师也可以对提问的方式与内容进行创新,使得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兴忠.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设问原则[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2(04):77-78.

[2]齐学强.试论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36):74-75.

[3]李新萍.关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146.

[4]王维.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11):95.

猜你喜欢

公式教学法知识点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