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的应用途径

2018-04-07甘虎菊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法语文

◎甘虎菊

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人们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发挥语文学习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故事教学法概述

1.内涵 故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且故事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小学阶段,对于故事更加感兴趣,故事远远比枯燥的课文更有吸引力。故事教学法主要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故事来引导学生完成全部的语文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故事会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全过程中,对吸引学生语文学习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意义

(1)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通过故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同时,故事教学法还能够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故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拓展学生语文学习思维,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更多的想象空间。第三,稳定学生语文学习注意力。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普遍不集中,通过故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进行语文知识的学習。

(3)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经常把教师视作自己的对立面。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避免做错事情被老师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既对教师有畏惧感,又有抵触感,师生之间很难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很难进行真诚地沟通。故事化教学的引入,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良好,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完成了知识的传授,而学生也在听故事的欢乐气氛中学习到了知识。这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亲切感,而且会对语文课充满更多地期待,很容易对语文教师产生好感,师生间的关系在不知不觉拉近了,这样非常有利于语文教学的进行,同时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故事化教学的特点

1.故事化教學中的知识点更加完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点都是死记硬背,而且知识点之间往往比较分散,没有连贯性。学生想要记住这些知识,付出很多精力。而在故事化教学中,一个故事中融合了很多个教学点,故事的描写过程就是体现基础语文素养的过程,故事中会有完善的脉络,比如,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果都会在一个故事中得到完整的体现,而且故事的用字、用词方式,比喻、拟人、类比等修辞方式,都是值得学生深入学习的。一个完整的故事就是一个模块化的知识点集合,非常有利于学习和技艺。

2.故事化教学以学生为出发点 刚刚走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知识往往是凭借着本能,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语文学习过程和生活严重脱节,学生学到的知识往往无法在生活中应用,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无法用语文解决,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惑,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在故事化教学中,很多故事都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我们用一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故事帮助他们学习语文,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语文知识,而且也能把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3.故事化教学以故事为教学载体 故事化教学中的故事是一种教学载体,本质上我们还是在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所以故事化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故事,甚至很多时候教师可以自己写作完成故事。使得学生能够在故事化教学中有所收获,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切忌学生只是记住了故事,却忘记了语文知识。

三、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应用故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通过引人入胜故事的选取和应用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你的参与性。应用故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完成:第一,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向学生呈现故事内容。第二,在故事讲解的过程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形象力,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故事内容进行猜测和想象。第三,提出问题。在基本了解故事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2.应用故事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有限,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在适当的阅读段落穿插相应故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应用故事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完成:第一,讲述故事。教师向学生讲解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第二,抓住故事内容和教学内容的联系。在讲解故事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和教学内容的关联,实现知识迁移。第三,获取启发。学生透过故事实现了对课文重难点内容的理解,拓展了个人语文学习思维。比如在小学课文《掌声》的学习中,在学生基本了解掌声给人以鼓励的含义之后,为了让学生理解掌声的深层次含义,教师向学生讲述了汶川大地震中消防人员的掌声给予小男孩生存勇气的故事,使得学生对掌声含义的理解不仅仅局限在语文课堂上,实现了语文内涵的拓展性理解。

3.应用故事丰富学生语文学习体验 体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良好的体验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通过体验能够让学生的个体感受和作者的创作思想增强联系,达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应用故事丰富学生语文学习体验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完成:第一,理解故事。体验故事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是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第二,分析角色。故事中会涉及很多人物角色,了解人物性格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第三,演绎故事。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故事,在角色扮演中进行身临其境的情感、思想感受。通过引入故事,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在故事讲解教学中增强了学生的情感感悟体验。

故事化教学非常适合小学语文课堂,它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兴趣,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故事化教学,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杰罗姆·布鲁纳.布鲁纳教育文化观[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曾琳.用小故事激活语文课堂[J].教研天地,2004(12).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法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