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2018-04-07吕开盛
◎吕开盛
一、改化学课的验证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之前,应让学生对要进行实验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和复习,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边看教材变做实验的状况。但是化学实验前,先不要告诉学生实验结果,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先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探究性实验来研究这些问题,并最终解决。课程中对实验的设置主要目的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以及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对有关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梳理,特别是实验操作步骤的讲解和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贯穿整个实验过程的始终。
例如:在进行置换反应实验教学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单体、化合物知识的回顾,对其中的概念要熟悉。在铁与硫酸铜进行置换反应过程中,应该出现哪些现象,实验操作步骤是什么样,这些都应该在实验教学之前就让学生掌握。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知识点进行设疑,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积极参与,其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二、变教师的演示实验为学生的随堂实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在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时,教师演示给学生不如学生自己做印象深刻,学生心情激动谈度积极,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大大增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学中有4个演示实验和10个学生分组实验以及探究性实验等。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调控,要求学生步调一致,实验后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帮助学生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充分运用眼、耳、鼻、手等器官观察、模仿仪器的装配、不同类药品的取用和加入、气体收集等操作,以及操作顺序,感知实验中发生的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并能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水平。实验教学中,对于实验装置、操作现象等内容不仅满足于学生知道是什么,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去分析、讨论得出为什么是这样,并能静心归纳总结。
三、创设一定的实验情景
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带动了包括对信息加工的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等的锻炼。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如在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中,让学生自己观察现象,让其发现问题,然后继续通过现象组织他们讨论,也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将实验的结论进行诱导性的告知。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所学知识的特征提出问题,利用他们对某些问题的争议和不同看法,创设导致学生认知冲突的化学情境,激化他们意识中的矛盾,驱使他们调动已有的经验,提成各种可能的假想,并作多方论证,积极思维,得到合理的结论。
四、鼓励学生自主实验
1.精心准备 实验前,教师应介绍预习的方法和内容,以后学生每次实验前都要写出简要的实验计划。上课前,教师准备好学生实验用品,检查仪器药品是否短缺。
2.随堂提问 实验开始前,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提问,判断学生是否明确本实验的目的要求、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对学生初次接触的仪器要介绍其用途、操作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
3、实验后耐心辅导 实验开始后,教师应该在室内走动观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既要照顾全班学生的实验正常进行,又要对两头学生做好重点辅导。使基础好的学生能更加熟练准确的进行操作,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完成任务。如果发现普遍性问题(如操作不当)或不安全问题(如把刚加热过的试管放入水中或用手拿),应立即停止实验,待问题解决后,再继续进行实验。
五、安排适当的化学实验习题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习题既是化学教学上的一种特殊习题,又是要求较高的特殊形式的学生实验,实验的原理,使用的仪器和药品,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都有学生自己设计,这对于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他们借助实验研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除了课本中的实验习题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的实际,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安排适当的实验习题来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例如用一种气体来鉴别几种不同的溶液;化学实验室中氧气,氢气,氯气的制取实验等。
当然,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也不是通过一、二次实验或活动就能培养起来的,它要求学校,各科老师,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努力,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教学,锻炼了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