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践方法

2018-04-07刘素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初中语文

◎刘素娟

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要重视到审美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意义重大。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审美素质提高方面,转变观念,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语文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蕴藏的人文精神比其他学科丰厚而广阔,这是别的学科所难以比拟的:她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变幻莫测的社会美、奥妙无穷的科学美、情真意切的情感美、隽永深邃的语言美,每一篇文章都有无数“美”的因素,无不给人以诱惑、启迪、急智、熏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渗透美育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充分展现语文课堂魅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具体内容

审美教育不仅要包括外在美,也要包括内在美,再具体细化,不仅包括自然美,也包括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所以,教师要通过审美教育,通过语文教材的课文安排,让学生得到不同的角度的,审美的教育和熏陶。一是表现自然美的课文,如《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荷塘月色》、《春》等等,均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受到美的熏陶。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领悟自然美的理性内容和深层含义等。二是表现艺术美的课文,如《米洛斯的维纳斯》、《黄山松》、《海燕》等,这类课文或表现人物美,或表现意境美,施教时可挖掘出其中的文学因素,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他们身上那些闪光的东西,激励学生向往和崇敬代表正义的、进步的、高尚的思想和行为;也可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入作家所创造的深邃的艺术境界感受其美,受到陶冶,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二、创设审美教学的情境,开展审美教育活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可以通过课堂情境的创设来实现。在情境创设方面,要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得环境和美的事物,让他们内在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出来。

当然,有的时候,教师也需要一些必要的道具来实现情境的打造。这些教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在一种立体化的全方位的环境中感受美。

创设美的课堂情境离不开美的教具,而多媒体就是最合适的教具。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突破了传统课堂中只能板书的情况,可以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古诗教学,传统教学光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去想象发挥,很难理会到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如果制作多媒体课件,效果就会好得多。

在环境建设方面,也要注重美的元素,首先从自身的穿衣打扮上教室,不能不修边幅,而是要注意自己的穿着,做到干净整洁,美观大方。在环境布置方面,在作业批改方面,文字书写方面等各个方面教师都要将审美元素融入其中。

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美,教师需要引入相应的审美情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它是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美常常在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的课文中表现较突出。

要是要作者思路,创新方法,让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充分的感受,美的不同,通过一些直观的手段将学生们引入情境。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更好的打造情景。用更加直观生动,互动性强的情境让学生可以感受美欣赏美。

例如,教学《一厘米》一文,先投影《亲情闹钟》,品味这篇文章中母亲的形象,说明这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它也可能正发生在我们身边,表现出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意。再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绘一下自己的亲人对自己关怀的细节,进而引入课文,作者也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平凡母亲的崇高品质,表现主人公陶影对人格和人的尊严的执著追求。这种手段能刺激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另外,可通过不同文章相同情景的联系进行对比来陶冶情操。

如学了《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课文,我们可以将两个生活于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进行对比:开始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同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但后来范进终于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而孔乙己却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都没捞到。对这两个人物进行性格内涵等方面的比较探究,我们就能更深一层地领略到两位文学大师在创作题材、主题基本相同情况下,表现出的各有千秋的艺术美。学生在内容上通过联系对比挖掘了文章体现的意境之美,而且又使学生对意境美的作用也有了更深的体会,思想情感也得到了陶冶。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情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去融入美的情景。

如《天上的街市》一文,诗人借助联想和想像,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接着,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展开想像:试想将来的某一天,假如你成了中国的宇航员,也登上了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吴刚和嫦娥,你会怎样说呢?学生都能绘声绘色地描绘人间的美好生活:景色优美,人们和谐相处。这说明他们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和作者产生了心理共鸣,取得了审美效应。所以,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有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的。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重视此项工作,并且结合语文学科进行有效的展开。学生的审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学科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初中语文这门学科的审美教育,要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开展审美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春苗.初中语文教学美育的实施研究[D].河北大学,2017

[2]向秀密.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美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6

[3]覃颖.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