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8-04-07黄香英
◎黄香英
引言:微课是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学当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它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出现,给数学的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通过微课的形式,可以将一些重点和难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着眼于微课的教学形式,探讨了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给出了有效的建议。
一、微课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微课的形式是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前提下诞生的,所谓微课,其特点就是这个“微”字,相比较正常的课程而言,微课的时间更短,知识点讲解的针对性也更高的,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非常有效的。微课可以以视频为播放媒介,将一些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初中数学中,辅助线的做法一直是一个难点,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晦涩的讲解不仅很混乱,而且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将需要做辅助线的多种情况,和常见的做辅助线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选择有代表性的例题,通过投影的讲解,以视频的形式录制下来,作为一个重点的知识突破微课的形式进行讲解,就比原来枯燥的课堂讲解模式要好上不少,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兴趣也高了不少,有了兴趣,自然就愿意学了,效率也提上去了。所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的把握好微课的教学形式,以此为有效的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提高数学能力。
二、微课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
微课是一种不受教学内容限制的形式,微课的教学可以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重点、难点的突破,数学公式、概念的讲解和复习,以及知识点的查漏补缺等等。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制作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第一,知识的重难点突破。这是数学教学中难度比较大的一个方面,教师可以把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以动画、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第二,是数学公式、概念的学习。公式和概念是数学教学中比较枯燥的部分,利用微课教学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课程的吸引力,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三,是知识点的查漏补缺。教师在一段时间的理论讲授课程后,可以制作一个微课视频来对近一段的知识进行总结,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查漏补缺,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贯穿于新课程的讲解,旧知识的回顾当中。通过微课教学的内容,可以将很多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有一个非常全面的认识,同时,也非常有针对性,对于数学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当中,学校和教师要不断重视微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此为抓手,做好数学教学。
三、利用微课来丰富教学手段,拓宽教学空间
微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当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教学。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我国对于教学手段的升级和革新是非常看重的,以往,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教学,往往是一次性的,而微课的形式,则实现了循环播放,让学生可以反复的学习知识点,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拓宽了教学的空间。同时,微课的形式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家中、室外,在任何他们可以学习的地方拿出微课视频,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微课教学方法可以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例如,使用微课和小组合作教学的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共同讨论微课中涉及到的知识,彼此分享自己学习的心得和体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此外,微课教学并不是老师的专利,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让学生也加入到制作微课的活动中来,让学生自己选择知识点,来制作微课,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和交流,一方面,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了解更加的深入,同时,学生的讲解比老师的讲解更加具有吸引力,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对于教学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说,微课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拓宽教学空间。
结语:微课是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产物,是我国近年来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微课的重要性,彻底的贯彻微课教学,还应综合考虑教材、学生等各方面等因素,科学应用微课,合理使用微课,从而使其真正助力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同时,通过微课还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雷英托.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5(04):95+60.
[2]徐宏斌.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06):36.
[3]陈龙.对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04):41.
[4]彭伟坚.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4(18):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