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2018-04-07陈宗义周文美
◎陈宗义 周文美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要求“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数学活动情境,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时,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鼓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全身心参与数学活动,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学习活动情境化,使学生乐于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学一开始,我就问:“有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大,可他到目前为止只过了三个生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还有在学习“能被2和5整除的数”时,我让学生出题考老师,不管数字有多大,老师都能一口报出答案。当学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时,对学生说:“只要大家用心学习本节课知识,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学生必将带着渴求的求知欲望去探求其中的规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新知。
二、学习过程活动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潜能。
数学活动化的学习方式能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中让学生联系生活环境,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
例如,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为了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台秤,并让每个学生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物品,以便课上亲自称一称。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在称量,通过动手操作激发了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三、注重课堂的互动交流,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学生探索性活动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的自由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都能在合作交流中得到不断提升。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我进行如下操作:课前每个学生都准备直尺等学具。上课时4个人一组进行操作。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然后指导学生量课桌面的周长,再量自带的图形周长。每操作一次都引导学生观察:所测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它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最后启发学生思考交流: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这样通过指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学生自然地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且在活动中学到了操作、观察等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情感的主体,学生的情感主导着他们的活动,决定着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良好的师生情感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才能主动地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只有建立在融洽的师生情感基础上的教学活动,学生才会大胆地提出疑问,寻求老师的帮助,学习才会轻松愉悦,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想、去问、去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运用激励性评价机制评价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活动,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意识。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用这样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1)老师也有个想法,可以说一说吗?(2)老师也听明白了,你的意思是……(3)你愿意告诉同学们你的想法吗?(4)老师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你愿意再说一遍吗?在这种状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自己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共鸣,形成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获得有效的课堂教学。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活动化的教学程序,在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式的学习,使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新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能力,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堂新评价:新课程小学教学评价案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小学数学),光明日报出版社。
[4]《优秀教师提升课堂实效的101个“问题”》,吉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