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选切入点,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8-04-07王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切入点重难点课文

◎王莉

教学的切入点是一篇文章中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效应的内容部位,是阅读教学中的突破口,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教学重点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一个体现。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选取切入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呢?

一、设置悬念,巧妙导入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依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爱探求根源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教学《植树的牧羊人》一文时,我问学生:牧羊人本该以牧羊为业,为什么要植树呢?他的成果如何?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课文由此切入,可以将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调动起来,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解答,很快可攻克这一课的重点、难点,使课堂学习事半功倍。教学《伟大的悲剧》一文时,一上课,我就直接问学生:“既然是悲剧,为何又说是伟大的?作者用‘伟大’一词来形容‘悲剧’恰当吗?”这一问题的抛出,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当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巧用插图,突破重难点

课文插图,有的是作品内容的精彩描绘,有的是作品重点难点的直观演示。抓住插图作为切入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突破文章的重难点。如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我用课文中的插图,问学生插图中总共有几个人,他们分别是谁?然后让学生在文章中找依据。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插图,认真阅读课文中的有关人物描写,在分析、对比、争论中更好地把握了人物性格特点,体会到作者高超的描写手法,突破了本文的重难点。教学《故宫博物院》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我直接借用课后习题中的图表,让学生默读课文,完成图中建筑物名称的填写,这样,不用教师多说,课文内容及写作顺序就一目了然,提高了课堂阅读效率。

三、抓关键句,提纲挈领

关键句就是一篇文章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是文章的灵魂。有时在文章开端开门见山,有时在文章结尾卒章显志,有时是议论性的句子,有时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它在文章中往往具有领起、概括和贯穿全文的作用。从关键句切入,就可以让学生的兴趣和精力集中在课文的要害处,突出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教《老王》这一课时,我就抓住文本中的一个关键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切入,提问学生:“幸运的人”指谁?“不幸者”又指谁?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里?“我”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感到“愧怍”?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很好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真正理解作者杨绛的思想情怀。教学《行道树》一文时,我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到关键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然后由此切入问道:“‘神圣的事业’指什么?为什么说是‘痛苦’的?‘深沉’又是指什么?”围绕这些问题,学生很快理解了作者的感情,把握了本课的主旨。

四、质疑释疑,“柳暗花明”

作者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往往在文章中设置疑难点、矛盾点。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就能化解矛盾,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如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我抓住“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一句设计问题:儿子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母亲要和儿子好好活,母亲能活得好吗?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的?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面对这种种的痛,母亲是怎么做的?一路追问下去,就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桃花源记》结尾写到,太守派人去寻找桃花源时,竟“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也是“未果”,这是作者构思上的失误,还是桃花源真的消失了?如果是作者的特意安排,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山重水复”中思考探究,启发学生解开一个个谜团,就能化解矛盾,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

五、再现情境,激发共鸣

抓住课文内容某一特定的情境进行再现,让学生融入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与作者感情上的共鸣。《土地的誓言》一文,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纪念日,作者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他经历了九?一八事变,是九?一八事变的受害者。教学时我抓住这一背景,利用多媒体再现九?一八事变前后东三省完全不同的情形,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愤慨之情,同时让学生很快地理解了作者炽痛的内心、复杂的感情、铿锵的誓言。教学时把文章独特的描写、出色的语言、灵活的技法都融在这一情境中,通过教师的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整节课中时时接受心灵的洗礼,与作者同憎同爱,同悲同乐。

当然,“教无定法”,阅读教学切入点的选择,方法很多很多,用哪一种,怎么选择,因课而异,因人而异。教师只有在备课时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尝试、不断探索,才能抓得住,抓得巧。巧选切入点,不但使教学思路清晰,教法灵活新颖,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对文章内容有所感悟,有所体会,促使阅读达到预期效果,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

猜你喜欢

切入点重难点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背课文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