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朗读书声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分析

2018-04-07邢广应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个性化文章

◎邢广应

前言:课堂上的朗朗读书声体现出了语文教学中的“浓浓语文味”,并且朗读作为一种有声的阅读方式,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1]。而伴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还特别强调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要求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2]。因此,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还语文课堂朗朗读书声,并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愉快、平等的朗读氛围,促进学生从朗读中体悟文章的内涵,以此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一、引导学生自主朗读预习

预习指的是在上课前引导学生提前对即将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课文进行了解,在上课时,对于课前已经掌握的知识,能够加深印象,而对于存在的疑问,则能够及时提问并解决。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朗读教学中,课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朗读预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打造高效朗读课堂。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珍珠鸟》(苏教版)这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按4—5人进行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而后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前朗读预习;让每个小组自行决定课前朗读预习的形式,可以采用小组集体朗读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两两对话朗读的方式,亦或者是采用接了朗读的方式。同时,在每个小组对文章进行初次朗读后,引导学生对于文中不懂的问题、生词等罗列或在文中画出来,在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后向教师主动提问。通过引导学生课前自主朗读预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朗读教学的效果。

二、合理运用多种朗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生理与心理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理解与感悟还不够深入,因此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很难实现将自己的领悟、情感与朗读文章相结合,从而将文章中抑扬顿挫的情感表达出来[3]。所以,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情感的体悟,并增强其感情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苏教版)这一课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方式,以此增加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直观感受。通过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动画或视频,从而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这一课的学习中。而学生通过眼睛看到的动画、结合耳朵听到的声音,再配合心灵的感受,通过多种感官的配合,仿佛置身于“黄果树瀑布”中,情感也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因此,学生在对该文章进行朗读时,自然就能够将自身的情感体悟融入到朗读中,并在朗读中发现、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示范朗读或者是表演朗读的方式,通过为学生构建一个情境,让其对文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表情等进行模仿、表演,以此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促进学生情感的表达。

三、鼓励学生进行个性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是个体进行阅读活动时的一种情感体验,其属于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更是情感的自然流露[4]。所谓的个性化朗读,其并无固定的效仿模式,可以说是一篇文章一个样、一个片段一个样,甚至同一句话,不同学生进行朗读也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读法。而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进行有感情的个性化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思维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不能过度强调朗读的技法,如哪个词轻读、哪个词重读,或是“用热闹语气读、用高兴语气读”等,这种生硬的情感灌输,不仅不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还破坏了语文的形象。

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除了从技巧上进行指导以外,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自我情感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文章,从自理行间中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富有个性色彩的朗读课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苏教版)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时,对于文章中所描述的情景“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就好像听了谁的命令似的,所有的天鹅都同时结束了工作。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着鱼虾……”通过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有些学生语气里满满的是惊讶,有些学生语气里则是充满感动,而有些学生则充满惊叹与赞赏。同一个朗读片段,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充分突出了学生的感受,赋予了语文朗读教学更多的生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悟与表达。

四、开展科学的朗读评价

科学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朗读评价尤为关键。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推动学生朗读能力向更高的水平迈进。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小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评价的标准不能仅仅局限于声音的大小、有无错别字或漏字、是否流利等,同时还应结合学生所朗读的文章,对其情感的掌握、表达等进行综合评估。

换言之,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应注重内涵,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针对性、全面的评价。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苏教版)的朗读教学中,当学生将“狼恶狠狠”说话的内容朗读得非常形象生动时,教师应给予学生真诚的夸奖,如:“老师听了你的朗读,仿佛真的看见了狼怒气冲冲、恶狠狠说话的样子”。

小结: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教学,通过营造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读出感情、读出思想、读出境界,进而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玉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培养探讨[J].环球市场,2017(18).

[2]叶弯.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17(45).

[3]隋柏君.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吉林教育:综合,2016(13).

[4]李德成.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思考[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12).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个性化文章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