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充溢琅琅书声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8-04-07殷凤侠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有效性效率文本

◎殷凤侠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朗读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言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在不断地朗读中深化认识,掌握文本的内容与语句,才能将其应用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过去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不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导致学生朗读单一枯燥,学习积极性下降,必然影响朗读的效率。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缺乏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朗读训练,但不少教师将这种训练作为学习文本了解的过渡性手段,作为进入教学活动前的一个跳板,朗读教学形式化严重,学生的朗读过程时间比较少,思考时间短,这说明不少教师对于朗读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不重视利用学生的朗读机会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导致学生的朗读教学效率低下[1]。

2.教师缺乏朗读教学有针对性的指导 过去传统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课堂上,很多教师都是带领学生进行朗读,或是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其回家进行预习式的朗读,或是熟读一遍,而进入正式的教学课堂上,往往不给学生朗读的时间,直接进入主题进行讲述,学生的朗读过程得不到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此同时低效的朗读预习又影响后续教师正式教学的效率。

3.朗读教学方法形式枯燥单一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求学生自行进行朗读,没有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是教学形式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无法确保文本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是被动式地完成朗读任务,基本掌握文章大意而已,这种方法必然无法保证朗读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进行有层次的朗读,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朗读环节对整个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考虑到朗读过程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功能,充分利用朗读的机会,进行分层次的朗读教学。那么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和基础能力,精心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朗读教学方法,在训练时坚持由少到多的原则安排朗读任务,以层次感的朗读方式来逐渐增强学生对朗读内容的适应能力,逐渐激发朗读学习兴趣,并更高效地把握朗读内容,最终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2]。

比如学习《少年闰土》一课,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将文本分成不同的层次,要求学生在层次的指导下对朗读的内容进行划分,一段一段地进行,确保在明确一段文字的含义后才能进行下一段的朗读,巩固深化。这样的层次性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分层和大意,把握文本的内容,符合小学生语文朗读和学习的节奏,进而提高有效性。

2.以合作的方式推进,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模式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应用较多,且得到诸多教师与学生认可的教学方法,在朗读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合作学习模式同样能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教师要积极推进学生进行朗读的学习合作,确保每一篇朗读文章的任务都由分组学生完成,在各个小组中,不同的组员有着不同的分工,按照角色的不同作一定的安排,那么这种合作的形式不但具有明确性,还能以竞争的效果提高学生积极性[3]。

比如学习《为人民服务》一课,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来推动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根据学生的座位情况或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分组,学生结合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进行小组成员的朗读任务分工,学生从合作分配任务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并逐渐产生各小组之间竞争的意识,齐心合力完成朗读任务,提高朗读效率来完成朗读目标,潜移默化地强化效果。

3.选择不同的文本朗读,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内容丰富,体裁较多,处于系统化学习语文知识的阶段,小学生需要学习并巩固基础性的语文知识,而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诗歌文本、叙事文本、说明文本以及童话文本的内容,让学生体会不同文本之间存在的朗读方法差异性,进行不同的训练,也让因此而丰富学生的朗读方法。

比如学习《一件小事》时,教师就要通过不同方式的讲解来让学生了解叙事文本朗读方法的特点,强调感情注入法的在朗读中的应用,潜移默化地渗透情感教育。随后,教师还可以选择《女娲补天》的教学内容,以童话文本的方式让学生同时进行朗读练习,在有针对性的启发中学生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掌握朗读技巧,并在技巧的运用中逐渐深入文本内涵的理解,提高朗读质量。

4.透过整体感知文本,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朗读教学必须把握整体性的原则,学生需要通过对文本整体内容的把握感知文本的内涵,从而真正提高朗读效率。比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一课,教师就需要明确朗读任务布置的目的,在引导学生初次朗读全文时,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身朗读后对文章的感受,有启发性地探索对全文的理解与把握性,探究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再对文章的情感进行总结,学生对比后再次进行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朗读,深化记忆,弥补初次阅读时内容和思想上的理解缺陷,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朗读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摒弃过去传统的教学观,提高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在丰富朗读教学方法和文本内涵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对文本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朗读环节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语文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小学生日后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红月.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11):119-120.

[2]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26(5):108-109.

[3]温莉.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基础教育,2016,11(12):168.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效率文本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