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究

2018-04-07甘盛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中生教学活动原则

◎甘盛芳

语文教学中承担着渗透德育教育的重任。本文从阅读、作文、语文实践等三个层面探索德育渗透路径,通过入情朗读,在语言品味中渗透德育,创设情境,在构建场景中渗透德育,感悟形象,在体悟触摸中渗透德育;于写作指导中强化德育体验,写作评价中突出德育效果;贴近文本深化德育实践,开辟网络德育实践平台等。

一、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是对传统教育的完善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畸形发展。德育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创新,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2.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德育教育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一个真正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勇于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德育教育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严格按照道德的要求约束自身的行为。不仅如此,还可以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在社会中形成一股正能量。

二、高中语文德育教育中需要遵守的原则

1.因人而异原则 因人而异原则也可以称为因材施教原则。德育教育需要遵守因人而异原则,这是由现实条件决定的。高中生之间具有差异性,并且这种差异性体现在很多领域,包括性别差异、逻辑思维差异以及记忆能力差异等,这些差异性的存在造成高中生对德育教育的需求不同。遵守因人而异原则需要教师从高中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对教育活动进行创新。在遵守因人而异原则时不仅需要语文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生的参与。这是由于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必然无法准确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将自身的想法告知教师,这样可以使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时更具有针对性和侧重点。

2.效果性原则 德育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德育教育的开展必须具有一定的效果,否则德育教育活动的实施则失去存在的价值。效果性原则要求高中语文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开展测评活动,了解德育教育的效果。测评活动开展时需要采用多种测评指标,这样能够避免测评结果的片面性,增强测评结果的参考价值。测评活动结束后,对测评结果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在进行测评时既可以采用访谈法,也可以利用问卷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问卷法的工作量比较大,但是可以准确地了解高中生对德育教育的态度。而访谈法的工作量比较小,但是由于师生之间具有一定的隔阂,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不愿与教师进行沟通,这样就导致教师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测评方式,保证测评结果的有效性。效果性原则还需要了解高中生对德育教育的建议,对于具有可行价值的建议应积极采纳,发挥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高中语文德育教学的具体途径探究

1.丰富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在教学时需要丰富教学活动,如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比如《建国大业》,视频的播放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还能够培养高中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形式比较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德育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出去领略风光,如田园风光以及自然风光。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组织学生出去游玩可以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作文素材。最后在丰富教育活动时可以开展竞赛活动,如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组织辩论活动,可以开展关于“老人倒地后扶不扶”的辩论赛。在辩论赛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辩论活动结束后,语文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在点评时着重表扬学生的优点,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

2.提升语文教师的素养 语文教师是德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语文教师的素养直接关系到德育教育活动的成败。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需要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教学手段,这样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更具有针对性。第二,开展内部交流活动。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交流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可以分享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自身在德育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向他人请教,做到取长补短,提升自我。第三,提升语文教师素养还可以通过聘任的形式。以招聘的形式吸引优秀的人才,充分利用人才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3.开展合作性学习 合作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高中语文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按照性别以及学习成绩等条件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小组划分完成后,小组成员内部之间可以进行探讨,在探讨时需要尊重其他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有助于增强高中生的合作意识。

结语: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德育教育开展中需要遵守因人而异原则和效果性原则,遵守这两个基本原则能够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高中语文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的途径:丰富教学活动、提升语文教师的素养以及开展合作性学习。通过采用这些途径能够提升高中语文德育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沙春菊.探寻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J].考试周刊,2014(A2).

[2]康启东.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08(18).

猜你喜欢

高中生教学活动原则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