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2018-04-07郭勋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德育教材语文

◎郭勋

小学语文是思想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重要学科,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渠道,当前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利用语文教学的平台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教师可以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应用,发挥优良品德的树立功能,融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1]。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弥补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中不可发挥的功能需求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不但要对其进行知识方面的灌输,还要加强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而小学语文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载体。但就当前的应用效果来看,还有很多的德育教育载体功能没有得到挖掘和发挥。首先不少教师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生的德育品质培养不够重视,也忽略了语文学科在德育教育发挥的作用。其次,一些教师对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挖掘不够深入,无法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效果。再者,一些教师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与水平不高,无法融合语文知识与德育内容,导致两者的教育失衡[2]。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还需教师的积极努力。

2.有助于完善小学德育内容,丰富德育手段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实施,我国教育部对学校学生德育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补充,其内容为: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由此可见,小学德育教育目标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有很高的契合性,通过小学语文开展德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手段。

3.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目标,促进德育工作开展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德育工作其目标包括“五爱”情感、“三种”意识和“五种”良好行为,要积极塑造学生的意志与品质,培养良好的性格。而小学语文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德育知识体现,利用小学语文教学来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符合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借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促进小学德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1.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来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才能确保课堂上有效互动活动的开展,为德育教育的渗透奠定基础。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和道德的引导者,要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思想态度,教师就要善于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以赞美和鼓励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以此来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那么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就要通过互动中的细节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如“你对文章的朗读很有感情,这样很好”、“你思考问题的角度很新颖,这样有助于你发现更多的问题”、“你这次考试有一定的进步,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等等,潜移默化地通过鼓励式互动给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将得到的表扬和鼓励作为学习的动力,潜移默化地树立信心,并善于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质。

2.从语文教材中挖掘有效的德育知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了非常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将德育教育与语文知识相结合,从语文知识中挖掘德育教育内容,实现德育教育的效果并由此来提高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不难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关乎学生审美观的形成与涵养的塑造,教师将这些资源挖掘并整理出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审美观与文化情趣,逐渐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3]。

比如学习《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教材讲述的是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认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在较短的相处时间中保罗被男孩的言行打动,心灵受到震撼,从而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真正的含义。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不少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贫穷以及快乐的感受,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充分调动回忆或发挥想象力,将给予和快乐区分开,让学生在回忆中分享给予的事和快乐的事,重新感受当时的心情,潜移默化地灌输爱的能量,进而进行人文关怀的教育。

3.利用情感熏陶法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时,要采用情感教育的形式与语文的语境相联系,通过模拟真实情境为学生营造现场氛围,学生才能身临其境,并在教师营造的德育氛围中进行德育知识与语文知识的学习。

比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讲桌上摆放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加上白花的点缀,让学生感受到庄重与肃穆,同时播放《葬礼进行曲》,学生从悲壮的氛围中感受对周总理的哀悼,实现情感的统一。此外教师还可以从情感熏陶下应用榜样的力量,为学生建立品德基础,比如从《我不能失信》的学习中为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在《赵州桥》的学习中渗透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等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需要经过长期的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学科特点,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善于寻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并采用多样化的趣味性教学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入到德育教育的氛围中,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学习语文知识,发展思想品德,形成高尚的素质,最终培养学生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兰.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6,11(10):44-45.

[2]高克贵.试论微课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亚太教育,2016,2(33):167-169.

[3]王艳平.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才智,2017,2(10):170.

猜你喜欢

德育教材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