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探讨

2018-04-07周诚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李清照古文内涵

◎周诚

语文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内容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好坏和文化素养的高低。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因此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基本状况

1.语文教师忽略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体系中,语文老师仅仅将古诗古文中的句式段落进行单一的翻译以及让学生背诵,并没有引领学生去深刻思考这些文学精粹背后所蕴含的古人哲思和精神感情,这是高校教育中的一大问题。老师忽略了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职阶段是学生思维形成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语文老师应当在这个过程中承担起引路人的职责[1]。在学习古诗和古文时,要重视起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文人古风,带领学生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2.对古文翻译书的过度依赖 由于老师单一的讲解古典作品中的字句翻译,并没有真正将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到平时的教学模式中去,导致了学生严重缺乏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过度的依赖于古文翻译书的帮助[2]。过渡依赖古文翻译书使得一大部分学生对于古典作品的理解仅仅停滞于文字的层面上,而没有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内涵和思想感情,这是我们传统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又一大误区。老师应当用中华文化之精华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人佳作,走进文人古韵飘香的思想世界中去。

二、如何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1.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 文学作品的形成往往是作者有感而发,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和情感内涵也与文人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环境密切相关[3]。语文老师可以在教授一篇文学经典之前,先给学生讲述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发生的故事背景和生活状况,可以促进学生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体会到作品中所蕴含的真情实感。

例如,宋词大家李清照,一生命运起伏跌宕,情感变化时而俏皮活泼,时而哀婉忧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李清照的文学作品时,可以先让学生自行查找李清照生平的资料和其他作品,从中去观摩并且总结出李清照个人的一些特色,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情感上的基础,更好地接受李清照写出来的作品。而后语文老师再用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为学生细讲李清照写文时的故事背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这样以后遇到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学生也能轻松应对。

2.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的语文教材都是由教育部经过认真挑选后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我国近千年来的文化精髓,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中华传统文化中美丽的内涵。因此,引导学生深刻挖掘语文课本中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韩愈的《师说》中多有对于尊师重教的解说,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重点抓住这一方面所蕴含的文化理念,加深学生对尊师重教的印象。按照类似的处理方式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再如司马迁的文章《鸿门宴》,出自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整篇文言文都是以精彩的故事情节为主线,老师可以在此之前为学生讲述故事中的历史人物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历程,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千年传承下来的古韵飘香,领悟中华文化的精气神。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想要学习好古诗古文,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汉语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捋顺思路,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内涵。

例如苏洵的《六国论》,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着重突出“弊在赂秦”的中心思想,学生以此为基础去学习文章,就能更好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拥有了这种思维方式后,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撰写的结构。又如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对偶句式,这种句式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老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知识教授给学生,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这也会有利于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内涵和思想。

4.将传统文化教学延伸到课外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仅在课堂上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后,就不再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我们需要打破现状,将语文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4]。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可以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结合相应的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播放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精品好节目,如《百家讲坛》《中华诗词大会》等等,让学生形成自觉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习惯。平日里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播放比较古风的一类歌曲,让学生陶醉在古韵飘香的氛围之中。很多学生都看过周星驰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里面有一副对联“名人宅畔五柳生辉,雅士门前三槐挺秀”,再联系对联“仄起平收”的准则,这副对联的格式显然是不对的。我们就可以将这个场景拿出来作为反面教材,提醒学生们注意不要犯类似的错误,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结语:将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教学中,对于能够传播和继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大作用,对于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也有着促进作用。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将传统文化延伸到课外等方式来将传统文化逐渐渗透进教学中。

参考文献:

[1]仲玲.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读与写,2017(35):101.

[2]景慧.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1):38.

[3]王进平.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考试周刊,2018(17):52.

[4]孙岩.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速读(上旬),2017(12):126.

猜你喜欢

李清照古文内涵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活出精致内涵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点绛唇
挖掘习题的内涵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