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培养与实践

2018-04-07朱日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新课改创新能力实验教学

◎朱日财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包含的实验较多,很大一部分教学都是通过实验教学完成的。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实验教学已经成为生物教师教学方式的首选,通过实验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式和技能,长时间如此还能使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得以提升,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就可利用生物实验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实验课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便可有效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1]。比如,在教学“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实验”中,教师便可进行教学引导,可采用提问教学法。比如:应该选用植物的哪部分作为叶绿体色素的提取部分呢?结合叶绿体色素溶解性特点应该选取哪种提取溶剂呢?怎样防止叶绿体色素被破坏呢?通过连续提问可以有效引发学生思考,接着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其中的原理和办法,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方式,并且想要急切的参与到实验环节当中,这样便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

新课改中指出学生应正确掌握实验器具的使用方式,能够采集和处理相关实验材料,具备生物实验操作的能力以及生物绘图的技能等。要想达到这种教学效果,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这就要求在实际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讲解实验器具的原理,使他们掌握基本技能[2]。比如,显微镜作为生物实验经常使用的仪器,很多学生并不知道显微镜的使用原理,甚至部分学生对于显微镜的使用存在问题,这便直接影响了实验质量,直至影响教学成果。另外,在生物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引进一些具有探究性意义的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生物基本原理。比如,在教学“酶活性的影响条件”时,采用生物实验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设计实验的常用方法,通常实验流程为提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还应让学生根据选择的实验材料了解生物实验的科学性、原则性,通过实验中温度与PH值的对比可以体现出生物实验的等量、变量原则。通过开展探究性实验,学生将会从中掌握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材料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在生物实验失败的原因中,有一部分就是由于选材不当造成的。因此在开展实验教学时,首先应考虑所选材料的合理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实验材料不充足或者材料不理想的状况,对此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对本地实际情况展开探究,改进实验方案,选用新的实验材料,争取完成实验且实验效果良好。比如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叶龄较大的鳞片作为洋葱鳞片表皮的临时装片材料;用石蒜的根尖作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对象[3];采用荷叶进行叶绿素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实验……通过此类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结合课本知识因地制宜选取生长旺盛的材料同样可以完成实验。此外为了促进生物实验顺利开展,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植物栽培、种植,以便随用随取。通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选取适宜的实验材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改变实验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本中很多实验都属于经典实验,依照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总体来说还是能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但是由于一些实验材料不易采集或者实验反应慢[5],此时教师便可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方法,改变教材中实验存在的弊端。以“水分渗透作用实验”为例,卵壳膜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实验材料,但是如果按照教材中讲解的方法提取,则存在较大的难度。此时,教师就可以和学生共同想办法,解决卵壳膜提取的困难:将已经去除蛋液的蛋壳用清水洗干净,置于100ml的小烧杯内,再将等量的盐酸和酒精进行混合,导入烧杯内,直至蛋壳被完全侵泡在混合液中,这样卵壳膜便被分离出来,再根据实验要求将其密封到漏斗口的位置,然后进行水分渗透作用实验。

五、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生物实验课的趣味性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是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比如糖类、脂肪以及蛋白质鉴定等实验,但是也有些实验是很难通过现实完成的,比如探究人体稳态的相关维持性实验[4]。对此,教师很难将生物涉及的实验和探究在实验室内全部完成,所以对于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危险的探究性实验,便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完成。通过使用计算机中的制作软件将实验制作成PPT等课件,为学生展示课内实验,这样也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也能感受到实验的乐趣,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国的教育体制还在不断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创新是一个国家根本,也是民族的灵魂。高中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对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应设法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不断优化教学方案,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江暖.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困难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93-93.

[2]孙辉.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J].新课程·下旬,2015(5):138-138.

[3]邓小燕.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策略[J].读与写,2017,14(23).

[4]温智敏.新课改后的高中生物实验创新教学[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4):00242-00242.

[5]顾涛,李亚军.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0):137-138.

猜你喜欢

新课改创新能力实验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