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物理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4-07吴曾仔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能力物理

◎吴曾仔

为了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高中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性的发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首先需要教师具备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用自己的创新表现去感染学生,其次也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接下来,关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要开展创新探索研究学习活动,学生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掌握扎实,同时教师也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才能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将思路放的更开。针对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已学的知识,结合相关学科知识,提出一些不同的主题,激发学生选题的兴趣,吸引学生申报不同主题下的相关内容,例如:“电在你家中”、“菜刀中的力学知识”、“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等,这既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讲完摩擦力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布置“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的课题,同时列举了10个小课题,许多学生能够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也有部分学生研究白行车的尾灯,有关光的反射、折射等知识的掌握早已超过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而且,交流之后大家提出的问题又成为下次研究的课题。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感兴趣就会不怕艰苦,积极主动去学习,遇到问题喜欢多问,甚至“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肯去钻研,才会有所创新。

二、高中物理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

借助高中物理这样一个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的大脑参与到物理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应用去。要扎实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理念的科学性,用科学的理念带动科学的做法,将理念创新,教法创新实践到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例如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牛顿三大定律,各种原子模型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等内容中突出科学创新思维的教育,并逐步渗透如理想化的方法、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等,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物理模型,学会根据现象或事实进行科学推理的方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创造能力。

教师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不是孤立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创造型人格品质的培养,只有具备相应的人格品质,具有健康的心理特质,才能够在创新工作中保持持久的动力,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勇往直前,表现出坚韧的品质。

三、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积极推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大多只是被动倾听教师的讲授学习成了一种被动服从安排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的天地里,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但难以创新。而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并让学生提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问题的本质展现来。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解决,把物理现象、物理命题用演绎和推理的方法揭示出来。由于学生思维活动的个体差异比较大,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如引导学生做物理实验、阅读教科书、帮助学生复习与新问题有关的概念规律、利用图示引导思路、提出问题研究的方法、个别回答问题等。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用,如果引出物理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把解决问题用思维的过程和演示方式讲给学生,并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通过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基本表现,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首先要注重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面对同样一个问题,可以开阔思路,有多种看法,有多种想法,鼓励学生勇敢的质疑。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其形式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它既需要一个熟到巧的过程,又要教师的不断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在已形成的定势思维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新奇感,多来几个假设,多问几个为什么,提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境界。如物理实验中测“金属电阻率”,要测金属导线的横截面积,除了书中方法之外可启发学生还有哪些方法可测。如电路的设计、黑盒子问题的处理等等。象这样利用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有些老师怕麻烦,往往避而远之。而开放的题型,恰好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总之,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学科教学中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龚逸尘.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创新能力物理
只因是物理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处处留心皆物理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