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责任感教育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2018-04-07包正祥王廷琴
◎包正祥 王廷琴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培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责任感”就是通过各种教育形式,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形成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为学生发展打下基础,使学生的主观思想和实践行动符合社会要求和社会规范。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最基础的道德,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德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由于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步形成了不良的习惯,值日生忘记打扫教室卫生和清洁区卫生,作业没有按时完成,衣服脏了佯装没事,不是按时到校,不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不认真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等等。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识,我校确定“中学生责任感教育探究”为研究课题,通过剖析学生责任感的现状及形成原因,确定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主要内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培养和提升学生责任感的措施和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剖析学生责任感的现状形成原因。
2.确定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主要内容。
3.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措施和途径。
三、课题研究采取的方法与具体措施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将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通过行动达到教育目的: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榜样激励,情境体验。
(2)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了解优秀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明确学习的目标,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3)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从最基础的对自己负责的“自我责任感”做起,逐步上升到高层次的对社会负责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题进程或阶段说明
课题时间:2017年4月—2018年6月。
准备阶段:2017年4月—2017年6月:制定方案,完善制度,完成评审书。
实施阶段:2017年7月—2017年10月:探索对学生责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总结阶段:2017年11月—2018年4月:整理和撰写实验总结或论文。
结题阶段:2018年5月—2018年6月:完成研究报告、研究成果。
五、研究的成果及教学的实际意义
1.就学生而言,培养负责任的学生 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责任感、对自己的学习责任感、对自己的家庭责任感,对自己集体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良好品德。针对学生的自我责任、家庭责任、集体责任、社会责任中的不良习惯,通过研究途径和方法进行了辅导,家长们反映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老师们通过研究,学生责任心增强了,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要求高了,同时促进了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班风、班貌有很大进步。
2.就教师而言,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了 在课题组规定的学习与交流时间,开阔了教师视野,提高研究的整体水平,教师们积极地投身于学生责任的培养。成员立足于责任意识的培养,撰写的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科研氛围带动了其他教师,通过研究活动,提高了教师的责任心,改变了教师中存在的管理无序等坏习惯,促进教师形成严以律己,满腔热情地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服务的美德,呈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3.就学校而言,将责任感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 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国情教育紧密融合,发挥教育整体育人的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责任感教育,学校常规管理的制度真正内化为师生的自我要求,引导师生学会负责、学会选择,从而创建和谐校园,提高了整体办学水平。
4.要使学生具有责任感,教师首先要具有坚定的责任感意识 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关注事业,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教师的高度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优秀品质,都会影响感染学生。
5.要循序渐进,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有意识地分配给学生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及时肯定每一个闪光点,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努力后的喜悦,不断树立其承担责任的自信心。
6.教师要言行一致,赏罚分明,绝不可朝令夕改 遵守或违反了规章制度,都要一视同仁地给予奖惩,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无所适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会使他们深刻体会到自己担任的社会角色,承担好每个角色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引导他们走好人生每一步。
六、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反思
1.教师的理论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成员以年轻教师为主,理论知识不够厚实,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因为不能站得高,所以就不能望得远。
2.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靠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的行动,如果稍有放松,学生的责任感及相应的行为习惯就会出现反复。
3.由于学校地处农村,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有限,我们应该调动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将责任心的培养融入社会教育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邢星:《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7、07。
[2]董荣森:《中学生责任感教育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