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影响探究
2018-04-07程祖丰
◎程祖丰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学活动不仅指教师从事教育的过程,还包括学生主动学习这一行为。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效率很低,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必须要探索创新更加新型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这门学科比较的抽象难懂,很多学生都存在着排斥心理,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其数学思维、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概述
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教学模式是重要影响因素,当前的教学改革大力倡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要注重分析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模式上的改革和创新。“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正式讲解之前设计导学案,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紧密连接,在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了实现导读、导学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做好优化教学目标、完善设计导学案、检测预习情况、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习、课后反思总结、作业设置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有着多方面的优势,首先,该教学模式的设计标准是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很大帮助,这是以往教学中所缺失的重点;其次,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可以大体上了解新的教学内容,找到了自己在课堂上需要重点关注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有助于课堂听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充分的交流互动,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有助于构建活跃高效的课堂。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影响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有着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导致很多学生不爱学习数学,但实际上数学知识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周围自然现象等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初中数学教师能够根据这些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主动的探索答疑,满足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比如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个知识点,就可以生活中的跨栏运动设计题目:“如果一名小学生身高1.5米,腿长0.65米,那么它能跨出2米的距离吗?”这个问题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通过解答来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再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个知识点时,可以知道学生在纸上随意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用剪刀把三个角剪下来,并且将这个三个内角拼接并观察,这样的活动式情境同样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以导促学,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通过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坚持以导促学的原则,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而是教师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氛围是和谐活跃的,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2]。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在正式课堂讲解时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比如教师提出问题:“一般函数与一次函数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区别呢?”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大家相互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适当的参与引导,让学生最终获得答案,这样的互动式教学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导学归纳,锻炼学生的总结提炼能力 在课堂结束阶段,还应该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内容,巩固教学成过,此时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导学归纳的方式,借助板书引导学生回忆叙述对应的知识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强调。比如学习了“一次函数”相关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次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是什么?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有什么特点,在四个象限上有什么分布规律?”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合提炼,逐渐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赞赏和鼓励,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学习自信心,更积极的主动思考学习。
4.转变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导学互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巨大转变,初中数学教师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比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讲解中,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都是怎样的?”让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答案,并且进行解释,当每个小组都发言完毕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参与思考的学习态度,使其明确这是小组成员共同的成果,然后引导学生根据d与r的不同,总结出相离、相切、相交这个三种位置关系,并且通过图形进行形象的说明,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知识能力、合作精神、发散思维等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有助于进一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结语:总之,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始终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师生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探究,全面增强教学效果,推动新课程改革取得更大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