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之我见
2018-04-04石红春
石红春
摘 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的培养始终贯穿在教学实践中。好方法形成好习惯,好习惯成就好的阅读能力,能让孩子受益终身。阅读批注是重要的阅读方法,一些基础的批注在课堂实践可以反复运用。在此基础上形成台阶式的课堂学习模式,在课堂的五个环节的反复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阅读;方法;批注;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2.17,A,B014,2,F120.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214-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但是,阅读教学,到底要给学生留下什么?思索虽然是很痛苦的,但很有意义。“阅读教学就是教人读书。教人读书,一是要读,从书中吸取精神营养;二是从读中学会读书。既要读书,又要学会读书的方法,才是完整的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必须以学习方法为基础。在五年级的语文课堂,笔者重点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加强各种阅读方法在实践中的有序运用。如制订学习目标的方法、独立阅读的步骤和方法、批注的方法、归纳的方法等等。批注是阅读活动中最重要的行为习惯,它贯穿了几乎全部阅读过程。在阅读时圈点、写话,是读者与文本思想的交流,古今名人几乎都善于做批注。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学生读得怎样,有没有效果,看看批注就知道了。那么,小学生在阅读时如何做批注呢?
初读阶段:认识生字词。发现有不认识的字要及时查字典,注上拼音,将解释注于生字词的旁边。
细读阶段:写出对句子意思的理解。站在自己的立场,联系上下文,对一些意义深刻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写出言外之意。用三角号、圆圈、波浪线、直线等符号将文中用得好的词与句子标示出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由(为什么用得好)。也可以对写作方法进行分析(修辞方法、说明方法等),也要写出理由。
精读阶段:在精彩句段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想。可以与文中人物对话,可以是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对人物、景物、事件的看法)。在重点段落旁或文章关键处写出受到的启发。联系生活实际、社会背景谈体会、讲道理,或在文章结尾处写出读完文章后的联想。对文章的内容、意义、写法提出疑问。可以是不理解的内容,可以是不赞成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文章的修改建议。另外,也可以提出一些较深刻的问题,不一定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
了解了主要阅读方法,还要形成能力。笔者将重点放在阅读方法的有序教学上,试图通过阅读方法的反复训练,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根据阅读规律及五年级学生的阅读基础,制订了台阶式课堂阅读学习模式:
一、预习
(一)检查学习用具:课本、字典、词典阅读笔记本、随堂作业本、黑色和红色笔各一支。(学习用具的准备也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之一,尤其是字典、词典的使用:阅读时准备字典、词典是习惯,会用字典、词典是能力。)
(二)把文章读通顺,将生字圈上,查字典注音。
(三)拟定本篇文章的学习目标,写在阅读笔记本或者附页上。中高年级一般会在课文中间增加附页。
二、初读
(一)以组为单位讨论并调整学习目标,将讨论好的学习目标写在黑板的右面。(全班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负责制订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小组统一学习目标后,派一位书写能力较强的同学板书学习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板书调整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以组为单位讨论生字的学习方法,将讨论后的生字板书在黑板的左面,并讲解学习生字的注意事项。此环节要避免安排展示过的小组讲解。
(三)汇报朗读情况,仅要求流利,而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文章主要内容并在听完后交流。
三、细读
(一)默读全文,概括出文章的提纲(写在阅读笔记本上)。
(二)交流提纲并板书关键内容(学生上黑板板书)。
(三)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文段,并做出批注。
四、精读
(一)讨论各自做的批注,教师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以读、议等多种形式与作者交流。
(二)根据批注要求质疑,可以存疑。
五、检测阶段:
(一)阅读自测。指导学生根据语文成绩持平的学生组成学习合作伙伴,每组伙伴总人数不能超过三人。由于伙伴间的成绩相当,彼此没有距离感或压抑感,不同于优生带差生的“强迫”合作方式。合作伙伴还有一个关系就是竞争,在每次阅读自测时都要对比测试结果,优者予以加分表扬。合作伙伴根据阅读目标拟定一至三道题互测(教师也补充一至两道提高性的公共题),做完后互查互评。组织两到三个同学谈谈自己认为出得或答得较满意的题目。
(二)随堂作业。随堂作业分三个部分,首先是生字带词听写,其次是要求积累的词汇,最后是小练笔,可以是精彩文段的仿写、补写、续写,也可以是将积累的词汇运用到一个小片段写作中。随堂作业由合作伙伴间互评后交给教师批阅。
在五年级第二学期的课堂阅读指导中,笔者以这种台阶式课堂阅读模式为基本框架,通过阅读模式的反复运用,以帮助学生固化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方志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