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论语》交友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启示

2018-04-04吴艳华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择友三友交友

胡 腾,吴艳华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6)

一、《论语》交友思想中的择友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好朋友就像一本好书,让你受益匪浅,一个好朋友就像一面镜子,让你真切地看到自己。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如何选择朋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择友标准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孔子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有三种。友直,指的就是正直、有朗朗人格的朋友;友谅,指的就是宽容的朋友,宽容的力量是更恒久的,是一种做人应该有的情怀;友多闻,指的就是要和博学的人交朋友,子曰:“无友不如己者。”《增广贤文》一书中也说道:“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其大意就是与不如自己的人结交朋友还不如不结交朋友。这两部经典在教导人们结交朋友时的观点基本一致,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进自我优化的过程。从受益的角度来说,结交优秀的朋友的交友原则自然是比较优的选择,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可行的,因为每个人都各有各的长处,而每个人注重的方面和想要提升的能力却是不尽相同的,这就为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成为可能提供了基础。

损者三友,友便辟,友便辟,指的就是那些性情脾气暴躁的朋友,遇到暴躁的朋友,当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容易引起愤怒,可能会出现永远无法追回的后果。友善柔,指的就是那些脾气过分优柔寡断的朋友。友便佞,古时有佞臣之说,指的就是那些心理阴暗的朋友,可以说是最坏的一种朋友的类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它告诉我们在这一生中,所做的所有事情,内心应该是以朋友作为坐标的,这种标准可能是防微杜渐的,虽然不见得朋友做出多么伤大雅的事情来,哪怕就是一个苗头,也得加以防范。

(二)如何择友

有了择友的标准才能更好地择友。《论语》中不主张选择那些富豪、有权势的人作为朋友,主张我们结交益友,“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幼学琼林》)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在种植芝兰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充满香气;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闻不到臭,因为他已经融入到环境里了。都说明了虽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但是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起到推进或阻碍的作用,朋友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所以择友需谨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交到朋友,兴趣想法相投,那便可能成为朋友。但是所交的朋友并非全都正直宽容博学,好人或坏人不会写在脸上,这就需要我们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孔子的损者三友,益者三友等原则作为交友的标准,除了损者三友,益者三友,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需要“智”,知人,了解他人就是智慧。能够交到好朋友,就需要我们既有“仁”又有“智”,意愿就是我们有仁,能力就是我们有智,这样才能交到有品质的好朋友。

1.“仁”是交友的基础

“仁”在中国古代的含义是比较广泛的道德观念,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仁,亲也;(《说文》)都总结了“仁”就是要爱人,要选择那些心中充满爱的朋友,意愿就是他有仁。孔子认为只要自身努力,想达到仁就不难了。要尊重他人,不能强加于人,尊重他人就是仁。孔子解释的不仁就是“巧言令色,鲜于仁”。他认为巧言令色就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取悦他人,掩盖真实的想法,赵高就是一个巧言令色的人,玩弄权术,最终导致了秦国的灭亡。

2.“智”是交友的保障

“智”就是智慧、知人。要选择那些有智慧的朋友,了解他人就是智慧。子贡问友,什么叫朋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论语·颜渊篇》)朋友之间不能说你必须这样做,我是为了你好,等等。这样的话,说了他也不一定要听取你的意见,要了解朋友喜欢听什么,不喜欢听什么,但这绝对不是投其所好,而是更好的相处,希望和朋友在一起更舒适。

要知人,所谓知人才能知智。就是了解他人。子曰:“侍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认为与人相处要慎言,要察言观色,不能随心所言,不急不躁,不要捡话说,不要一个人说个不停,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要尊重别人,有眼色,尽量虚心恭敬。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智慧。

二、《论语》交友思想中的待友

(一)有度

过犹不及,就是在告诉我们要把握一个度,使事物的变化保持在适当的量的范围内,既防止“过”,又要防止“不及”,坚持适度原则,交友亦如此。子游曰:“朋友数,斯疏乎。”大体意思就是朋友关系过于密集,你们离疏远也就不远了。豪猪法则也是在告诉人们要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讲的是一群豪猪,在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的寓言故事,它们的身上都长满了刺,每次在一起离得太远又不能取到彼此的温度,离得太近它们的刺又会伤害到彼此。经过多番的试验,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彼此不伤害到对方,又能相互取暖的方法,就是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彼此都舒服的距离。

(二)尊重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终身受益?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尊重别人的同时也就是尊重自己。在与朋友交往过程中,我们偶尔也会出现不尊重,要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有他所擅长的领域。总之,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生活就会多一份和谐,快乐的光芒就会不断地放大。

(三)宽恕

恕就是“如自己的心”,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恕,仁也。 (《说文》)大概讲的就是尽力按恕办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家对恕这个字都不陌生,但是真的要落实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宽恕自己就是对自己的宽容,多一些包容与理解,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如果一味地计较,跟耿于怀,会伤害到自己的身心。就既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俗话说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就是告诉我们要潇洒大度,不能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要学会释怀。但是要明确宽恕也不是没有底线没有原则的,必须守住底线,善待自己,用宽容的胸怀把苦化成了甘甜,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美好。

三、交友思想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实意义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交友现象,就这需要好好领会《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它为我们提供了处世法则。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他们缺乏成熟的思考和辨别能力,如果交友不慎,就容易被意图不轨的人所利用,误入歧途,浪费了青春年华,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多学习《论语》中朋友的交友之道,相处之道,把“损者三友”、“益者三友”作为向导,择友须谨慎,不交“损友”。

爱因斯坦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益友”对我们的一生都是有很大影响的。想要结交兰芝之友,首先自己得有较高的修养与内涵,自己有资本去结交,所谓的资本就是自己的品德修养。有利于自己更加积极向上,通过与朋友的交流产生心灵的碰撞,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不一样,学会隐忍,学会包容,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导师,对个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的影响。

四、《论语》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启示

对于大学生来说,一个好朋友就像春风拂面,让你感到希望。想要交到一个好的朋友,就应该不断提升自己。《论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不误入歧途,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地完善自己,交到能让彼此进步的朋友,为自己打开一个最友善的世界,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提高自身修养

在《论语》交友之道的观念中,也特别强调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说的就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不会被孤立,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他在一起。自身修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修己学问,二是修己道德。修己学问指的是在知识上与朋友相互切磋。大学校园是开明开放的,我们要敞开心扉,结交“道相同”的朋友,产生思想的碰撞,学习上的相互启发,从而有助于我们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我们千万不要固步自封,独自专研,拒绝和别人交流,这样会导致思维的不活跃。修己道德指的就是加强自身修养,包括内省和向别人学习,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怎样加强自我修养,随时都要自我反省,有没有尽心尽力替朋友谋划,和朋友交往的时候有没有做到诚心诚意,通过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多向别人学习才能取长补短,如《论语·述而》中指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颜渊》中指出:“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子路》中指出:“朋友切偲偲”。这些都告诉我们要向他人学习,自己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也源自于朋友的帮助,以友辅仁,共同提高品德素质,培养仁德修为,相互勉励,互相切磋,互相督促,取长补短。由此可见大学生交友对于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意义,在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共同学习,汲取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然后获得真正的友谊。

(二)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孔子提倡用善行恩德回报善行,用正直来对待恶行,直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而是公正合理,不偏不倚,用合法合理的方式处理,不能一味的纵容姑息忍让,把自己的底线亮出来。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他认为那样是不道德的行为,人生有限,不要把生命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而是应该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冤冤相报何时了,那我们就会失去社会的和谐。

我们在交友时注意坚持论语中的交友原则,大学生更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要听其言又要观其行,对朋友进行全面全方位的了解。拒绝“损友”,在当代大学生中经常发生一些痛心疾首的案例,就是由于交友不慎,严重的葬送了他们的美好青春年华,所以在交友时要擦亮眼睛,当朋友的行为有损国家、社会、他人的利益的时候。绝对不可以纵容包庇,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哥们义气,而害人害己。

(三)矫正交友的价值取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有些大学生交友出现了功利化现象,对朋友的态度就是多了利用,少了真诚。有些人趋向于与所谓的“土豪”交朋友,以便使他们生活的更好。之前很流行的一句网络词“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在大学校园里很流行,成为了网络热词,大家不以为耻,反而引以为荣。由此可见,少数大学生交友面临着利益的冲击,偏向于功利化,与孔子的交友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孔子主张结交益友,但并不是让你与有权有势的人交朋友,而应该是可以提高你的道德修养,促使你进步、成长的朋友。《论语》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者我们的价值取向,这种取向可以使我们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超越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结语:《论语》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可以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永葆活力,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其中关于交友之道的思想论述的非常深刻、丰富。“损者三友”、“益者三友”为我们交友提供了标准,对于当代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德育,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择友三友交友
益者三友
交友启事
《论语》中的择友之道摭探
闲谈“交友”
冬日争鸣——《三友百禽图》
关于诗界“三友”
交友如择居
交友之道
家庭的教育与引导是塑造子女心性的大学堂
论儒家的君子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