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儒家的君子之交

2017-03-17何斌

卷宗 2017年1期
关键词:儒家

摘 要:漫长的中华文化中流传着一个又一个关于君子之交的美丽故事——义结金兰、范张鸡黍、琴瑟之好、两肋插刀等等,无不令人神往。不可否认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怎样择友、怎样维持朋友关系却成为现代很多人面临的一个难题。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儒家文化深邃而博大,里面有着很多关于君子之交的论述,蕴涵了先贤们的人生智慧。

关键词:儒家;择友;处友

1 君子之交——择友

朋友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朋友是自由选择,自由组合的。“惟朋友者,举天下之人莫不相同,亦举天下之人莫不可异,同异在我。”[1]既然同异在我,每个人都是完全不同的两片树叶,交友的选择肯定千差万别。荀子说:不可以不慎取友[2],慎取就是告诉我们在择友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谨慎择友。

1、君子周而不比

《论语为政》里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也就是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3]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论语中所倡导的“周而不比”的意思了。就如同我们学习一样,不仅要学习自己专业的知识,而且要不断地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做到博古通今、触类旁通。我们交朋友除了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还要去结交那些不同领域,不同性格,不同人生观等等方面的人。与这些人交往,我们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否则,我们自己呆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好了,何必花精力和时间去交友呢?

《论语》里还有另外一句类似的话叫做“君子和而不同”。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择友的标准,那就是交朋友不用去在意思想的不同,观念的不同。一个积极向上的朋友圈一定是会有很多不同声音,不同观念和不同意见的圈子,而不是一个人说话,众人附和。只有不同的声音不断碰撞,才能使我们的思想从深度和广度上有一个质的提升。

儒家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念,确实归结了一些不可交的人,比如:不友异色人、不友兵子、不友僧道、男女不交、耻与商为伍等等。[4]这些忌讳有些是出于生活经验的体察,也有些是因其特定历史时期表现出来的历史偏见,但从中我们也看出了儒家对交友的慎重,这点现在还是具有警醒意義的。

2、朋友在精不在多

前面所讲“君子周而不比”,让我们结识不同类型的朋友,但这并不是说什么样的朋友都需要去结识,而仅仅是说要拓宽我们朋友圈,不要仅仅限于自己的领域内。《论语季氏》里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我们在生活中择友需要选择《论语》里面所讲的三种益友,而远离三种损友。

所谓的“益者三友”,第一种指“友直”,他们在我们犯错误的时候敢于直接批评,不会藏着掖着。第二种指“友谅”,这类人个性宽厚,有肚量,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直斤斤计较。第三种是指“友多闻”,他们知识渊博,见识广,正好与我们前面所讲的“君子周而不比”不谋而合。所谓的“损者三友”,第一种就是“友便辟”,就是有怪癖,有特别嗜好,或者也可以说软硬不吃,使人感觉动辄就会得罪的人。

唐代李德裕认为“士之择友,当以志气为先”[5],也就是强调交友应该结交志同道合之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确,朋友不是用数量来衡量的,就算我们有一堆朋友,而个个只是酒肉朋友,当你遇到困难时是不会有人愿意伸出援手的。在我们交友的时候,就要秉承现在很多人找男女朋友那种“宁缺毋滥”的原则,否则只会浪费精力,浪费金钱和感情。

2 君子之交——处友

1、久而敬之

《 论语公冶长》里说“子曰:‘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子不大容易与人交朋友,但是一旦交了一个朋友,就会善始善终。这里面的交友智慧值得大家好好去学习,我们很多人都是“相识满天下”,但是知心的没有几个。到处都是点头之交的熟人,却不能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从孔子对晏子交友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知道交朋友“久而敬之”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南怀瑾先生也认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敬字,他认为敬字就像是公共汽车后面的保持距离,以策安全八个字,[6]也就是说在交友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分寸,即使再好的朋友也不敢出言不逊。

朋友之间的关系就像是磁铁一样,有相互吸引的一面,也会有相互排斥的一面。两块磁铁靠得越近,排斥力就会越强;而拉开一定的距离之后就会产生吸引力。最和谐的朋友关系就是要保持这种距离,“君子之交淡如水”,没有必要每天黏在一起,在一起的时候也要时刻谨记这个“敬”字,这样朋友关系才会长长久久。

2、循序渐进

儒家主张交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徐视而审听。吕坤《呻吟语》里说“君子之交怕激”,也就是说朋友之间的交往最怕的就是盲动和激进,而应该循序渐进。

《王达笔畴》里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朋友之道也。世之人喜于目前,而不虑于日后。”[7]之所以要循序渐进,慢慢去交朋友是因为人心隔肚皮,知人太难,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给自己多一点时间,也给对方对一些时间去认识彼此。“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多给彼此一些时间,也为彼此留了一条后路,如果在由相识到相知,再到知心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彼此无法忍受的缺点,也可以避而远之,不至于撕破脸皮。历史上一见如故、义结金兰,最后变成仇敌的故事太多了。比如张耳和陈馀,他们两人刚刚相识就结为共患难、同生死的刎颈交。但是后来发生利益冲突,则反目为仇,互相残杀,令人唏嘘不已。

3、厚德载物

《周易坤卦》里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8]厚德载物是中华文化最高的学问,也就是做人要效法大地之厚,要学会包容、学会担当。古人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说法,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包容。宽容是一门做人的艺术,也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可以使彼此的友谊常新长久。

但是宽容这门艺术可谓博大精深,我们应该怎么去宽容自己的朋友呢?《论语·卫灵公》里说”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里明确地告诉我们宽容是一个可以使我们终身受益的一条准则,而要做到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是必不可少的。

《孟子梁惠王上》里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南怀瑾说“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乃至于齐桓公、晋文公这些人,他们在思想上、功业上,所以能够大大地超越别人,使他人望尘莫及,并没有什么其他特别的本领,他们不过善于推广他们的仁心,也就是孔子所说的 那种推己及人的恕道。”[9]通俗地讲,推己及人就是将心比心,自己想吃好的,穿好的,也让别人吃好的,穿好的。相反,自己不愿意去做的,当然就不要去苛求别人去做了。

交友不易,处友更是不易,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一份不易而选择委屈求全,在违背我们价值选择的时候,当断则断才是君子的作风,才会交到更真的朋友。儒家中关于择友、处友的智慧远远还不止这些,需要我们一起去从经典中挖掘,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去不断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回:《告友文》

[2]《荀子大略》

[3]南怀瑾:《论语别裁》

[4]《儒家朋友伦理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

[5]李德裕《臣友论》

[6]《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

[7]王达《王达笔畴》

[8]《周易》

[9]南怀瑾《孟子旁通》

作者简介

何斌(1991-),汉,安徽池州,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

猜你喜欢

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儒家仁爱思想与中华民族之抟成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论儒家治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儒家之“仁”对道德健康内涵的影响
民主抑或王道:儒家与现代秩序的追问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