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研究
2018-04-04木扎帕尔买合木提肖伟梅建孙俊刚
木扎帕尔·买合木提,肖伟,梅建,孙俊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跟骨骨折为常见足部骨折,发生率较高,占跗骨骨折60%左右,占人体全身骨折1.3%~3.4%;多因高处下坠,使足跟部遭受剧烈垂直撞击致病[1],患者多以足跟部剧烈疼痛、无法行走为主要症状,大多患者因跌坠,会伴有腹伤、脊椎骨折等症状[2],加之人体跟骨及周围组织解剖结构复杂,当发生骨折移位后,其跟骨软组织覆盖效果较差,临床治疗难度相对较大,目前多使用内固定方式予以治疗,而固定方式及固定材料不同也将对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造成较大影响[3],该院为寻找跟骨骨折治疗中更加科学、有效的固定方式,以2016年9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11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特行此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116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20.3~64.5岁,平均年龄(33.47±8.31)岁,新生跟骨骨折 35例,陈旧跟骨骨折23例,其中伴糖尿病13例,冠心病11例;研究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20.5~65.8岁,平均年龄(34.29±8.65)岁,陈旧跟骨骨折 34例,新生跟骨骨折24例,其中伴糖尿病14例,冠心病10例,患者均行足跟部CT及X线检查,符合跟骨骨折诊断标准,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扫描及X线片等常规检查,予以消毒、消肿处理,待患者足部完全消肿后,予以患者硬膜外麻醉处理,取健侧侧卧位或仰卧位,借助气囊止血带后处理后,给予手术治疗;在患足背部或足底皮肤做切口,直至抵达患足跟腱部附近后停止,将患足跟骨损伤部位外侧皮质打开2~3 cm,建立骨窗,通过小骨剥离器由下往上将凹陷骨折块挑起,对于出现严重骨缺损患者,可通过人工骨或取患者自身髂骨块予以填充;随后将2 mm克氏针置于外踝、距骨颈等处,通过无张力法使皮瓣充分裸露,借助嵌打器,纠正内翻增宽畸形,复位关节面;通过撬拔法纠正跟骨高度、跟骨交叉较(Gissanr角)及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并借助X线检查,确定骨折复位满意后,进行跟骨内固定。对照组行常规钢板固定,根据患者复位部位大小,将人工骨头置入,使用普通钢板予以内固定治疗;研究组行锁定钢板固定,固定时需将钢板固定于跟骨内侧平整骨面,随后置入引流管,并逐层缝合切口,进行加压包扎;术后可不使用石膏固定患肢,可予以患者静脉抗炎处理1 d,镇痛治疗3 d,1~2 d后去除引流管;并及早指导患者适度活动踝关节,加速康复。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及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r角恢复情况,其中Gissanr角正常范围 120°~145°,Bohler角正常范围 25°~40°;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骨折复发、切口感染、螺钉松动);并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足踝骨功能及临床疗效,其主要包括足踝功能、疼痛等评定项目,共100分。评定标准:将 90~100分视为显效,80~90分视为有效,<80分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疗效
研究组(n=58)中显效 27 例(46.55%),有效 28(58.33%),无效 3例(5.17%),有效率 94.83%(55/58);对照组 (n=58) 中无效9例 (15.52%), 有效27例(79.31%),显效 22 例(37.93%),有效率 84.48%(49/58),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8,P=0.009;P<0.05)。
2.2 对比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n=58)出现切口感染 1例(1.72%),螺钉松动1例(1.72%),未见骨折复发情况,共出现并发症2例,发生率 3.45%(2/58);对照组(n=58)2 例(3.45%)出现骨折复发,4例(6.90%)螺钉松动,1例(1.72%)切口感染,并发症出现7例,发生率12.07%(7/58),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5,P=0.013;P<0.05),所有患者予以对症换药、伤口治疗后,未见骨髓炎、严重感染的情况出现。
2.3 对比康复情况
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59.27±3.38)d,明显短于对照组(68.39±4.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7,P=0.000;P<0.05);研究组治疗前 Bohler角(8.36±2.62)°,与对照组(7.93±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研究组 Bohler角(27.43±2.94)°,大于对照组(23.57±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7,P=0.000;P<0.05); 治疗前, 研究组 Gissanr角 (102.37±10.12)°,与对照组(103.41±10.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 Gissanr角(131.26±8.35)°,明显高于对照组(120.48±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2,P=0.000;P<0.05)。
3 讨论
跟骨为人体足部最大跗骨,为一块由较薄皮质骨包裹的松质骨,是一种形态不规则立方结构,需承受超过人体一半以上体重[4];而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常见形式,主要因通过距骨传至跟骨的垂直应力过大,超过跟骨承受上限,造成损伤,临床中76%以上跟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主要受应力持续影响,跟骨损伤也将进一步扩大,最终造成多关节面损伤[5],对患者正常运动、行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在跟骨骨折临床治疗中,若使用非手术方式,很难纠正跟骨病变损伤,使得受损跟骨畸形愈合,因此目前主要通过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在其实际手术治疗中,需尽可能减小对患者踝足部的生理创伤,促进骨折血液循环,并加强内固定及骨折断端稳定,减小固定材料与骨膜摩擦,最大限度地保证临床治疗效果[6];普通钢板为传统常见固定材料,其主要是通过钢板与骨壁的摩擦力实现固定稳定,因此,为保证产生足够摩擦力,需将钢板紧紧固定于骨面,而跟骨为松质骨,对钢板稳定控制力有限,很难实现加强固定效果,并且受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等影响,很难维持跟骨正常外形[7],极易对跟骨造成损伤,影响术后康复速度;而锁定钢板多使用锁定钉,拥有较强的稳定性,对于患者自体骨及人工义体骨等支撑作用明显更强,且手术无须外固定处理,可及早帮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可促使患者踝关节功能快速康复[8];此外,锁定钢板号拥有较强内支架作用,在螺钉直接锁进骨板后,可对骨折附近软组织起到良好保护作用,已降低其损伤程度,并能有效降低钢板及骨面间的摩擦力,以此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提升骨折愈合速度。
综上所述,对跟骨骨折患者行解剖锁定钢板内骨定治疗,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情况,提升康复速度,保证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正常水平,临床效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