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临床分析
2018-04-04赖明丽
赖明丽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ECT科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心理康复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最佳治疗结局。优秀的心理状态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防止疾病复发的重要性因素。而乐观积极的态度为病患主观幸福感强而有力的预测性因素。积极化情感体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精神分裂症病患幸福感,加强其心理健康水平[1]。所以说,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康复护理过程中,医院内的护理人员应当积极关注精神分裂症病患心理健康状况。有文献指出,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康复护理时,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能够取得满意效果[2]。为了证实该理论的真实性,结合实际情况,该文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开展了积极心理学理论康复护理,得出心得,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50例精神分裂症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以及相关检查,受试者确诊,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DD-III)内关于该疾病的诊断标准。纳入对象:合并下述症状中一类或者几类 。显著性思维破裂、松弛、内容频贫乏。反复性言语幻听。思想虚妄。思维混乱。情感淡漠。精神异常紧张,存在怪异行为。排除对象:继发性意识障碍,情绪低落、高涨,智能障碍者。依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男患者41例,女患者 35例,年龄区间为32.58~76.39岁 ,平均年龄为(51.24±1.27)岁。 观察组男患者42例,女患者 33例,年龄区间为 33.28~77.51岁 ,平均年龄为(52.85±1.25)岁。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使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对照组接受常规化健康教育护理,在此其中包含药物护理、基础性护理等。同时医护人员也应当鼓励病患多读书、下棋、太极拳以及看报等文娱活动。目的在于为患者创建起积极的乐观心态,以降低疾病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引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加以护理详细如下。
第一,感恩。医护人员帮助病患树立起感恩心态。同时,让患者多阅读与感恩相关的文章,学习演唱和感恩有关的歌曲。另外,也可以通过举办小型讲座以及写作会等方式,鼓励患者对周围事物、整个社会以及家属表达自身的感恩之心。全面加强患者的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患者能够做到珍爱生命[3]。
第二,自我认知。院的医护人员对患者发放相关健康宣教资料,对患者讲述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知识,在此其中包含:疾病的临床症状、形成因素以及危害等。另外,也要对患者讲述有害健康的行为,其中包含生活懒散以及私藏药物等。告知患者遵循医嘱服用药物,养成良好的用药以及生活习惯。对于周围事物要保持积极和乐观的心态,护理人员可以利用口头表扬或者物质奖励的方式,肯定患者的正确行为。
第三,家庭。医护人员鼓舞病患多和亲属以及朋友联系。例如,写信、打电话、聊微信等。增加观看有关于亲情电影的次数,目的在于全面强化家庭支持。
第四,控制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多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沟通,为其讲述有关管理情绪的方式。例如,运动、音乐、深呼吸以及肌肉放松等。告知患者选择一类或者多类方式长期坚持,目的在于控制情绪。
第五,树立希望。院内医护人员要对患者树立起希望。多多播放与励志相关的电影。同时告知患者,多说些有关理想和心愿的文章。创建病患自身理想中的家庭和生活,进而激发患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护理前后幸福进取评分和健康评定量表评分。上述两种评分分别使用HEIQ以及SRHMS量表进行评价。
HEIQ评分目的在于对患者的积极心理品质加以评估,其中包含幸福感、目标管理、自我肯定、人际关系以及学习成长等几个项目。总分数为10分,分数越高,证实患者的幸福感越强。SRHMS分数主要包含心理、社会、生理几个方面,共48条目,分数越高,证实患者的健康情况越好。另外使用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对患者的病情加以评估。利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分),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加以评价。BPRS评分以及SDSS评分越高,证实患者病情和社会功能缺陷越为严重。
1.4 统计方法
该实验使用SPSS 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内的计量资料开展 t检验用(±s)表示,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患干预前后BPRS分数比较情况
护理前,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BPRS分数分别为(22.26±3.53)分以及(22.25±3.45)分。 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上述分数为(16.44±3.54)分以及(10.26±2.05)分。
和护理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BPRS分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分数比较情况
护理前,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SDSS分数为(3.50±1.27)分以及(3.53±1.33)分。护理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 SDSS 分数为(1.30±0.54)分以及(2.44±1.03)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的SDSS分数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受试者护理前后SRHMS以及HEIQ分数比较情况
护理前,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SRHMS分数为(265.36±12.44)分以及(264.28±12.3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分数分别为(323.25±44.15)分以及(291.22±40.23)分。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的SRHMS分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前,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HEIQ分数为(3.39±0.33)分以及(3.44±0.3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分数分别为(4.66±0.99)分以及(3.88±0.16)分。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的HEQI分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马斯洛证实,人类的需要是一个从低到高发展的过程,其为人类一生发展的过程与轨迹。就某个角度而言,各个层次的需求为发展的必然。
精神分裂症者迫切需要认同与接纳,医务人员应当深入患者的内心世界,全面体验出人文护理的内涵。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基本诉求为自我实现需要。其也为患者们的基本化需求。有文献证实[4],在对患者开展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能够全面改善病患的心理状态,有效提升患者的心理积极性,加强其认知水平。
应用心理康复在降低慢性精神分裂症病患临床症状以及提升其社交能力方面有着良好的效用。使用此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品质,减少疾病复发率。所以说,应用积极主动的心理干预方式开展护理,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其能够帮助病患积极消除以及宣泄内心不良情绪,建立起良好的生活观念,树立康复精神,提升幸福感,改善生活品质。
精神分裂症病患利用Rehaom程序开展神经认知康复功能的效果已经被临床所认可。其对于促进患者疾病转归来讲,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回归家庭为对患者开展有效工作沟通的必要条件,其对于防止病患不良情绪发生有着积极的效用[5]。积极心理学理论能够将疾病治疗中的重点放置于自身资源和保护因素之中,完成患者们从缺陷取向朝向资源取消的转换。全面关注患者们的心理发展进程。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开展多元化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社会功能,改善不良症状,加强生活品质。从研究成效方面来看,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有助于调节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社会行为水平,改善患者认知,加强患者的幸福感提升护理满意度,促进其早日转归。
本实验相关研究结果证实:和护理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BPRS分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的SDSS分数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RHMS分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HEQI分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项结果进一步说明,以常规药物治疗为基础,与康复护理中开展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能够全面改善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树立起康复希望,激发其内心潜在能力,提升患者的健康状态和幸福感。由此可见,此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