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固定小团体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
2018-04-04张俊毅
张俊毅
(淮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校要“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从国家的纲领性文件中可以看出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新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高校作为人力资本的培养源,同时也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健美操是高校体育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程,作为培养健美操教师、俱乐部健身教练、社区健身指导员的主阵地,高校的健美操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健美操人才的需求,这就对高校健美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的健美操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1 传统健美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健美操教学仍然是传统的模式,即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中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指导纠错的流程,学期末统一的评价.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在健美操教学中长期存在,是因为有其自身的优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把控全局,有利于教学大纲的顺利完成.但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下其弊端也凸显出来.
1.1 教学目标统一,不能体现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及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将导致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不能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阻碍学生的发展.
1.2 教学内容统一,不能体现培优补差
一个班的学生,无论男女,无论身体素质的强弱,无论学生的健美操基础如何,都是一样的教学内容,导致能力较强的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身体素质较差、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掌握不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教学评价单一,不能体现个体差异
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单一的评价标准,具有片面性,只注重运动成绩的评定,这就导致了能力强的学生“学不学都能优秀”,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即使很努力了也无法达到优秀,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固定小团体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概念
(1)“固定小团体”是指全班同学遵循一定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小组,这个原则可以是“水平相当”、可以是“自愿组合”、也可以是“强带弱”,每组设一个组长,从分好组到课结束保持不变[2].
(2)“固定小团体分层递进”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依据“固定小团体”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对不同“固定小团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评价提出分层逐级递进的要求,并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固定小团体”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从而使每个学生均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与提高[3].
“固定小团体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教师要根据每个“固定小团体”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差异的教学目标,在这个教学目标下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固定小团体”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每个小团体内的个体差异,在分工上扬长避短,体现出每个学生的价值,让他们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3 实施“固定小团体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意义
3.1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团队的合作过程中,如果大家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团队的力量将是无比强大的.“固定小团体”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的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的是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需要的是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固定小团体”的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受益终身.
3.2 有利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了因材施教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对培养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在健美操分层递进教学中,分层次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感受到成功的乐趣,“递进”让学生体会到超越自我的成就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对健美操的学习产生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4 “固定小团体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应用
4.1 “固定小团体”的组建
上课之前,教师很难对学生的整体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不建议在第一次课前就对学生进行分组.以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4级健美操副项课为例,选修健美操副项课的学生已经上过健美操普修课,有一定的健美操基础.该副项班共有25名学生,18名女生,7名男生.第一次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师教授4*8拍的动作组合,并配合音乐加上节奏和方向的变化,有23名学生在只学习4个8拍动作时可以独立完成,加入方向变化后有18名学生能很快掌握,在继续加入快慢节奏的变化后就剩下13名学生能跟上了,在这13名学生中有8名对节奏的感觉比较强烈,动作和音乐的配合度较高,有3名学生动作力度感和身体姿态较好.通过4*8拍的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健美操素养有了基本的了解.课的第二部分教师安排了身体素质的练习,包括力量、柔韧和跳跃,教师在获得相关数据后对每名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二次课对学生进行分组,形成“固定小团体”.分组时遵循“水平相当”、“自愿组合”、也可以是“强带弱”,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分组.在“水平相当”的条件下分组应避免最低水平的“水平相当“,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组完成后每组选出一位组长,并为“固定小团体”命名,一直到课结束保持不变.副项班25名学生共分为4组,分别是梦想队6人、风采队6人、flower队6人、轻扬队7人.
4.2 制定“固定小团体”教学目标
适当的教学目标是分层递进教学的关键因素.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分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但对他们来说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根据不同“固定小团体”学生的特点,分别制定各组教学目标,分为A、B、C、D四个层次,A为最低层次,D为最高层次.教师为A层次的梦想队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能够完成大众健身操四级的成套动作;B层次的风采队教学目标是能够熟练掌握大众健身操四级成套动作并进行简单队形的创编;C级层次的flower队教学目标是能够熟练掌握大众健身操四级成套动作,能改编所学的健美操动作,创编新的队形,创编新的健美操套路.D层次的轻扬队除了能够熟练掌握大众健身操四级成套动作,能改编所学的健美操动作,创编新的队形,创编新的健美操套路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健美操教学能力.
4.3 “固定小团体”分层递进教学
在“固定小团体”不同的教学目标下设计、组织健美操教学活动是分层递进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难操作的环节.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授课形式包括班级集体教学和“固定小团体”分层教学.在课前的有氧操热身及成套动作的学习时采用集体教学,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教师纠错;进入到练习环节,以各“固定小团体”为主进行分组练习,教师要清楚不同“固定小团体”的教学目标,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巡回观察每个“固定小团体”的情况,对于同一“固定小团体”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分析原因并集中指导,实施分层教学;当某个“固定小团体”完成了课前的教学目标后可以“递进”到下一个目标继续练习.
4.4 分层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教学具有导向性,激励师生不断努力.评价可分为阶段性评价和期末评价.阶段性评价是一节课或是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完成后的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在某个阶段的学习状况,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期末评价主要是为了衡量学生对各层次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期末评价应采用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是对学生各层次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绝对评价,其次是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做出相对评价,强调个体的进步幅度,关注学生的努力过程,让不同层次“固定小团体”在达到目标后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不断“递进”.对未达标的学生以鼓励为主,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学习热情.
副项班通过一学期的“固定小团体”分层递进教学,4个“固定小团体”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A层的梦想队有3名学生通过努力拿到了优秀,整个梦想队更是达到了B层的教学目标,D层有4名学生可以进行有氧操教学.通过考核,同学们不光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在她们的脸上洋溢的是发自内心的自信.“固定小团体”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5 结束语
“固定小团体”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转变了学生学习健美操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提高了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整体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探索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