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科院校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满意度调查
——以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8-04-04周海林

淄博师专论丛 2018年1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周海林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系,福建 福州350007)

在高等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模式深化改革的今天,大学生导师作为全员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育人价值已日益突显。“大学生导师”这一育人新概念已成为当今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陶行知先生在1923年通过论著《小先生与民众教育》等提出和运用“小先生制”。1938年,竺可桢在浙江大学将导师制应用于本科生教育中。2000年后,在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引领下,国内高校再次将导师制适用于本科生教育中。近十几年来,国内学者们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如上海交通大学吕忆松的《国内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理论基础和内涵进行了分析[1](吕忆松,2013),四川农业大学丁林的《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和出路》对当前大学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有借鉴意义的对策[2](丁林,2009),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刘国福的《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本科导师制特点及启示》[3](刘国福,2011),太原师范学院杜智萍的《牛津大学导师制的传播意义》详细介绍了国外导师制运行的情况[4](杜智萍,2011)。

国外的导师制由来已久,从西方教育史上看,导师制”概念的产生可追溯到14世纪的英国,英国的牛津大学等高校在19世纪末开始将原来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推广到本科生的培养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众多高校纷纷仿照英国牛津、剑桥等高校的经验建立导师制,导师制现已成为欧美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导师制研究时间较短,各高校对导师制的定义千差万别,采用的类型和样式呈多元化的特点。研究的焦点更多集中在当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国外导师制运行情况等方面。本研究拟从师范专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出发,以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以期获得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相关研究数据,为提升大学生导师工作实效性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组以福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初等教育、计算机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四个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195份,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97.5%,有效率95.38%。

表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变量分布情况(n=186)

(二)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所用问卷参照《教师情感支持及其对中学生自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中的教师情感支持问卷[5](贾娟,2012)和《本科生导师支持行为对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中的本科生导师支持行为问卷[6](任炀,2009),自编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问卷。

本问卷分为关注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五个维度,共18个因子。关注学生包含“关注我的个人成长”“关注我的学业进步”等4个因子,理解学生包含“理解我的情绪问题”“理解我成长的困惑”等4个因子,鼓励学生包含“当我沮丧时,我的导师会鼓励我”“经常讲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激励我们”等4个因子,尊重学生包含“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等3个因子,信任学生包含“把导师组的活动交给我们策划”“信任我们能把事情做好”等3个因子。对18个因子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KMO=0.684(P=0.000)Bartle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说明效度良好。

表2 《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问卷》的信度分析

信度通常介于0和1之间,其值越大,说明测验越稳定,越可信。一般认为,信度在0.9以上时,信度很高;在0.75-0.9之间时,信度较高;在0.65-0.75之间时,信度中等[7](温忠麟,2006)。从表2可以看出,本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均大于0.65,关心学生和信任学生两个维度信度大于0.75,说明本问卷信度较高。

二、研究结果

(一)师范专科院校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满意度总体特点描述

本课题组通过对师范专科院校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进行统计分析,其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总体特点描述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感知到的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各维度满意度接近均值,只有鼓励学生和尊重学生略高于均值(4.08420),其余三项都低于均值,如关注学生(4.05645<4.08420),理解学生(4.05108<4.08420),信任学生(4<4.08420),整体来看,学生感知到的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接近平均水平,都大于比较满意。说明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满意度并不是很高,大学生导师给予学生的情感支持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满意度在各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为了更细致地分析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满意度状况,我们从性别、生源地、年级、家庭类型、专业类型5个维度进行比较,并对各维度上的差异进行多元方差分析。

1.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满意度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表4 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各维度满意度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感知到的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总分男生均高于女生,但差异不显著。在关注学生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4.279,p=0.002];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维度上,男生也都高于女生,但差异不显著。究其原因在于男生和女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男生情感不如女生细腻,对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相对较容易满足。

2.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满意度在生源所在地上的差异检验

表5 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各维度满意度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检验

从表5可以看出,来自城市学生感知到的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均高于农村学生,但差异不显著。在关注学生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3.339,p=0.04];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维度上,男生也都高于女生,但差异不显著。究其原因在于,城市学校教学条件好于农村学校,特别是城市学校的教学理念更贴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目标更多元。来自城市的学生对导师给与的关心关注、鼓励信任更容易从多角度、多方位来理解。

3.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各维度满意度在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表6 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各维度满意度在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从表6可以看出,在感知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各维度上进行的差异分析,F检验以及事后检验,都呈现出大三学生高于大二学生,大三学生高于大一学生的特点,差异不显著。具体来看,在理解学生维度上大三显著高于大二、大三显著高于大一。究其原因在于,三年级学生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加成熟,对导师在情感上的依赖更少,且专科院校三年级学生基本处于顶岗实习中,与导师的联系渠道更多的来自网络,相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与导师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更少,对导师情感支持的要求也就低。因此,三年级学生更加容易感知到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

4.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各维度满意度在家庭类型上的差异检验

表7 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各维度满意度在家庭类型上的差异检验

从表7可以看出,在感知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各维度上进行的差异分析,F检验以及事后检验,来自普通完整家庭学生高于离异单亲家庭学生,同时高于离异再婚家庭,且差异显著。在感知大学生导师关注学生、理解学生维度差异均显著。在鼓励学生维度,来自普通完整家庭学生显著高于离异单亲家庭,但与离异再婚家庭学生差异不显著。在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维度,来自不同家庭学生感知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的差异不显著。究其原因来看,在完整家庭成长的学生获得的爱和理解更多,相对来自单亲或再婚家庭的学生,他们更容易感知导师给与的情感支持。

5.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各维度满意度在专业类型上的差异检验

从表8可以看出,对各专业学生在感知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进行的差异分析,F检验以及事后检验,各维度差异不显著。在理解学生维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显著高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同时显著高于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显著高于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同时显著高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究其原因在于,艺术类的学生思维方式更开放,情感更丰富,理解事物的角度也更多元,因此他们更善于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他人,更容易理解导师给与的情感支持。

表8 大学生导师情感支持各维度满意度在专业类型上的差异检验

三、讨论

(一)大学生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总体状况

研究表明,学生感知到的大学生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满意度接近比较满意,各维度上的差距不大。大学生已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解感知能力相对成熟稳定,因此在感知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各维度上的差距不大,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家庭的学生对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也显示出一定的差异。同时,这也说明情感支持是双向的,在学生感知理解能力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导师的情感付出也是提升情感支持满意度的关键。

(二)大学生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在性别上的差异

研究表明,男生在感知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水平均高于女生,在关注学生维度显著高于女生。究其原因在于,相对于女生来说,男生个性较随意,对细节要求较女生低,对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较容易满足。

(三)大学生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在生源所在地上的差异

研究表明,来自城市学生更容易感知到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在关注学生维度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相对农村学生来说,城市学生享有更加优越的教育环境,更容易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受到的人文和艺术熏陶更加浓厚,展示自我的机会更多,受关注的程度也更高,成绩虽说重要但并不是衡量成长的唯一因素,个性和特长受到的保护和尊重更多。因此,相对农村学生来说,城市学生更容易感知导师给予的关注。

(四)大学生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在年级上的差异

研究表明,大三学生在“理解学生”维度感知到的导师情感支持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师范专科院校大三学生没有大一学生时新环境适应的焦虑,没有大二学生对学业压力的担忧,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顶岗实习中,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已成定局”的教师招聘考试更多的也是来自自身的奋斗和拼搏,因此在大三学生相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对导师的要求也更少,更容易理解导师,对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也更容易满足。

(五)大学生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在家庭类型上的差异

研究表明,在“关注学生”和“理解学生”维度,来自完整家庭学生显著高于离异单亲家庭学生,同时离异单亲家庭也显著高于离异再婚家庭,其他维度则不显著。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潜意识领域内的心理冲突在损害个体心理健康和造成心理异常中的作用[8](况成泉,2010)。对处于不完整家庭的学生来说,他们容易受到各种心理冲突和压力的影响,更容易被忽视。因此,完整家庭学生在关注和理解维度更容易接收到导师的情感支持。

(六)大学生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在专业类型上的差异

研究表明,艺术专业学生理解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高于初等教育和计算机教育专业学生。受专业思维的影响和长期的专业熏陶,艺术专业学生情感丰富,思维敏锐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执著追求生活的情趣与艺术化。相对于初等教育和计算机教育学生来说,艺术专业学生对情感的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就更多元、丰富,也就更容易理解来自导师的情感支持。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大学生感知到的导师情感支持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感知到的大学生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满意度接近比较满意,各维度上的差距不大;男生在感知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水平均高于女生;来自城市学生更容易感知到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大三学生相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对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也更容易满足;完整家庭学生在关注和理解维度更容易接收到导师的情感支持;艺术专业学生理解导师给予的情感支持高于初等教育和计算机教育专业学生。

(二)建议

大学生导师是高校人才培育培养的重要力量,在大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导师如何结合学生特点,特别是师范专科院校人才特点,发挥育人作用,已成为高校研究的重点课题。

1.大学生导师的情感付出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撑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导师制的运行各行其法,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统一的类型,特别是大学生导师的保障机制没有健全,导师工作变成教师的额外工作,导师工作的推进成为看教师人品看奉献的试金石。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稳定,进一步成熟的阶段,此时导师的情感付出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2.大学生导师应针不同学生制定不同育人策略

相对男生来说,女生情感更加细腻;相对城市学生来说,农村学生接到的教育理念更单一;相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一、二年级学生都面临更多环境和学业的压力;相对完整家庭学生来说,不完整家庭学生缺失爱的可能性更大;相对艺术专业学生来说,非艺术专业学生专业思维更狭窄。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都需要导师制定针对性的育人策略,工作安排需要更细致、交流需要更耐心。在针对性的育人策略下,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感知导师的情感支持,才能在导师的指引下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吕忆松.国内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3,(8).

[2]丁林.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

[3]刘国福.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本科导师制特点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1).

[4]杜智萍.牛津大学导师制的传播意义[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5).

[5]贾娟.教师情感支持及其对中学生自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

[6]任炀.本科生导师支持行为对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

[7]温忠麟.心理与教育统计[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况成泉.试论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情感教育问题[J].教育探索,2010,(5).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V eraW an g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