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解民难 热线聚民心
2018-04-03徐学春马玲
徐学春 马玲
【摘 要】各地各级电台开办的行风热线类节目,实际上是各级党委政府利用广播媒体建立的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这类节目的开办,架起了各级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密切沟通的桥梁,对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走出了一条活跃广播宣传的新路子。
【关键词】广播政风;行风热线;改革创新
萧县人民广播电台的《政风行风热线》是从 2013 年开始创办的直播节目,到 2018 年 2 月, 5 年累计播出节目 1624 期。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不断丰富和发展热线的节目形式,在深化与创新上下功夫,使《政风行风热线》坚持常新常热,帮助群众解决了大量问题,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栏目连续四年荣获宿州市广播电视系统品牌栏目。对此我们感触颇深:作为传统媒体的县级广播电台,要想在百花竞放、自媒体蒸蒸日上的大环境下谋得一席之地,分到难得的一杯羹,必须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和毅力,对广播新闻宣传进行大胆改革,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务必坚持“三贴近”原则,努力在打造名牌欄目上耗心血,让群众满意,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结合萧县台《政风行风热线》的实践,就如何深化新闻改革,活跃广播宣传,推动广播事业向纵深发展,谈谈该栏目开播5年来的几点感悟和思考。
一、精益求精,打造栏目品牌效应
2013 年 2 月 28 日,萧县整合萧县广播电台、萧县电视台、《萧县信息报》三家新闻媒体的优势资源,推出了皖北地区县级广播电台第一档政风行风类节目 《政风行风热线》。邀请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走进电台直播室,接受访谈。节目播出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7:10 至8:00 直播,下午5:30至 6:20 重播。主要子栏目包括“记者追踪”、“回音壁”、“直通12345——热线综述” 等。为扩大宣传效果,萧县广播、电视、《萧县信息报》统一《政风行风热线》栏目风格,始终坚持以“三贴近”为根本、以“反映百姓心声、传递政府回音”为宗旨。 2015 年10 月,联合萧县纠风办,萧县人民广播电台、萧县电视台两台并机直播推出了理政访谈类节目 《问政萧县》,对《政风行风热线》进行了全新改版,重磅包装,靓丽升级。特别是将直播间由原来县广播电台的不足10平米的小屋转移到了面积2000平米的演播大厅,升级后的《政风行风热线》一推出就令社会各界刮目相看。
除了投资200万元添置、改造硬件设施,我们还邀兄弟县市广播电视台的资深编辑记者对《政风行风热线》进行“望、闻、问、切”,慎重号脉,仔细开单,对症下药。在改版后的《问政萧县》节目设置了 “ 热线交流、现场问答、嘉宾点评、追踪反馈 ” 等板块。这档节目既让政府部门主动站到前台、直接面向社会、接受群众监督、解答群众咨询、解决群众问题,又让群众增进对各政府部门工作的了解,为政府工作献言献策。开通以来,《政风行风热线》以其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及时分析群众反映问题,推动政府部门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成为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好参谋”、普通百姓的“传声筒”,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也赢得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普遍认同。
二、精心策划,构建服务民生平台
5 年来,围绕县级文明城市创建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政风行风热线》推出了“影响萧县经济发展十大问题评选、我身边的榜样、萧县十大杰出青年、十佳孝顺儿媳”等系列报道。还先后针对镇村道路损坏严重管护不到位问题、城区居民如厕难、户口难补办、自来水不来水、城区河道疏浚、路灯不亮、农村低保乱、违章建筑问题等民生热点问题进行了集中播报,这些都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14年3月,我们联合县妇联发起的“十佳孝顺儿媳”活动,在萧县引发了抢购收音机收听萧县广播电台节目的热潮。
改版升级后的第一期《问政萧县》栏目,上线单位是县城市管理局,邀请该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走进直播间,现场解答听众和观众提出的一大焦点问题——城区公厕太少而且都是旱厕,不仅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让萧县对外形象大打折扣。面对这个问题,特别是现场200多名观众的迫切目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城管局局长当场表态:节目结束之后要立即会同城关镇政府协调解决此事。节目结束后的一个月时间内,我们栏目对城管局改造旱厕的具体行动进行了跟踪报道,在半年之内,有关部门解决了困扰城区居民几十年的老大难问题。
除了关注报道民生,《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内容不断延伸,由以前主要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咨询、投诉,发展到向群众解疑释惑、宣传政策、法规等方面延伸。
三、精密配合,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
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问题和困难,是《政风行风热线》保持生命活力的必然要求。我们注意发挥新闻监督的优势,与行政监督紧密配合,形成监督合力,努力推动解决问题。
媒体联动,发挥新闻监督优势。2015年8月,萧县人民政府制订下发了《政风行风热线“四位一体” 媒体联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媒体 “四位一体”联动机制。针对事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和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由县政府纠风办牵头,确定重大专题,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根据各自特点,从不同视角策划节目刊播的内容和形式,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加大问题成因剖析深度。特别对一些重大题材和受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还在广播电视台自主办的发行量达3万份的《萧县信息报》上刊发编者按和评论,以扩大宣传效果,提升影响力度。如针对城区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的现象,交警部门除了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外,《萧县信息报》的头版设置了“红绿灯下看文明”专栏,拍下不遵守交通秩序的行人的照片,有单位的在照片下注明单位,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大篇幅、重磅式的报道,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也受到县领导的认可,一个半个月后,城区交通秩序明显改善,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的现象大大减少。
网络问政,发挥舆论监督优势。萧县人民广播电台联合萧县人民政府门户网、萧县在线新闻网等同步开设政风行风热线专 栏,征集每期节目的观众问题和意见,搭建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信息平台,进一步拓展了群众诉求的渠道,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了百姓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2015年12月8日,针对听众反映“公安局楼后的小巷何时才能修铺水泥路、城区3条河道垃圾遍地影响行洪”等一系列问题,当天的热线节目一结束,我们就在县政府网站上的县长信箱里投送了这2个问题。次日上午,县住建局就会同县城关镇政府、县城管局对丰收沟、龙潭沟、龙河3条河道上漂浮的垃圾进行打捞,县住建局还回信承诺:“争取在春节前对小巷进行水泥硬化,修铺一条长300米的水泥路。”这个诺言终于在离春节还有8天的时间兑现了。小巷内的20多名老人联合为我们电台送来了一面写有“广播传心意 真情解民忧”的锦旗,感谢我们为他们办了10多年没有人过问的老大难问题。
纠风督办,发挥行政监督优势。《政风行风热线》 2015 年改版以来,萧县纠风办共电话督办 55 次,督促 12 个部门解决具体问题 36个,其中督办公安部门12个,民政部门10个,教育部门7个,问题解决率 100% 。
四、精准务实,客观分析热线所处困境
《政风行风热线》开办5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效果的空间还很大,必须不断改革创新、规范提高和深化发展。从数据看, 2017 年 1 至 12 月份,《政风行风热线》受理的咨询、投诉、求助热线数量逐月减少,由年初每档节目现场接听热线 25 个左右下降到6 个左右,就是一些大的职能部门,如教育、民政、卫生、公安、残联等单位,热线打进来的数量也明显下降,内容也由投诉转变为咨询,甚至招商局、发改委等个别单位上线时,几乎无热线接听,传统政风行风热线运作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对此,务必认识到开办《政风行风热线》是新闻改革的一种创举。提高新闻报道的透明度是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敢于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政府部门负责人通过接听热线电话,有针对性地做好一些解疑释惑工作,这不仅改进了行业作风,也拓宽了媒体报道的领域,增强了群众的参与度,同时提高了新闻单位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要认识到开办《政风行风热线》是实施监督的有效形式。开办《政风行风热线》能把舆论监督、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使各种监督形式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既拓宽了民主监督渠道,又强化了监督力度,达到了多赢的效果。
五、精细创新,努力促成热线常新常热
一是处理好开门办台与严格管理的关系。开门《政风行风热线》是广播这个传统媒体实行开门办台而采取的重要举措,目的是在群众和政府之间搭建一条相互沟通、双向交流的桥梁,然而开门办台决不能放松管理,《政风行风热线》更不能搞成单纯的传声筒,而应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新闻宣传原则,恪守职业道德,遵守宣传纪律,更好地发挥党的舆论工具和喉舌作用。要建立领导分工制度、导播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节目创优制度,确保播出前精心准备,播出时活而有序,播出后无副作用。
二是处理好讲清道理与多办实事的关系。上线单位既要讲道理,又要办实事。单位负责人在接听电话回答问题时,首先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本部门的工作职能,态度要诚恳,不能官味十足;其次要热情对待每一位听众,耐心回答每一个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公开做出承諾,主动寻求群众的谅解,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使他们能通过《政风行风热线》这一便民渠道,在第一时间感受到职能部门的主动作为以及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是处理好媒体联动与重点突破的关系。保持《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的鲜明特色和独特风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参与,更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5年来,《政风行风热线》每举行一次大型户外直播,电视、报纸、网站等萧县主流媒体都派出记者跟踪采访报道,做到电视有图像,报纸有版面,广播有声音,网络有连线。
(作者单位:萧县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