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推进十九大精神“三进”之探索*

2018-04-03陈宝云焦娅敏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三进理论课思政

陈宝云,焦娅敏

(上海电力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0)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掀开了新时代的序幕。如何深刻把握新时代新思想的理论内涵,如何学习好、宣传好十九大精神是当前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如何让十九大精神走进大学教材、走进大学课堂、走进大学生头脑(即“三进”),则是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当前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探索“三进”路径,期待方家指正。

一、十九大精神“三进”之背景

党的十九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世界处于大发展变革调整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凝聚了全党的智慧,提出了新的战略思想、新的战略目标、新的战略判断、新的战略安排和新的战略举措,规划了国家三十年乃至更长时间跨度的发展。这些都与广大大学生的生活、工作、发展息息相关。解读和宣传十九大精神是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也是当代青年必须了解和学习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按照“学起来、教起来、传起来、研起来、干起来、实起来”的要求,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高校要加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示范课堂”[1]。

二、高校有效推动十九大精神“三进”之路径

十九大精神内涵丰富而深刻,影响也必将极其深远。要切实做好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引导广大学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投身新时代,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就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多方努力。

(一)思政课教师必须先学懂学通十九大精神内涵

在认识立场上,思政课教师要勇于承担起十九大精神进课堂之重任。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思政课教师必须先学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课战线要带头树立“四个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学深悟透,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历史地位、实践要求。

在学习方法上,思政课教师需要在对比和关联中深刻把握十九大报告的丰富内容。十九大不仅听取和审查了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还审查了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并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等。而紧接着召开了十九届一中全会,形成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新思想的历史地位,制定了顺应时代要求、符合人民生活向往的行动纲领,增强了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提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所以,要深刻把握十九大报告的主要内容,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思政课教师需要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仔细看,应当将两大报告与党章一起认真学,将理论与实践关联起来想,在思想与行动中同步深化,才能真正掌握十九大报告的丰富内涵。

在思想理解上,思政课教师需要在“变”与“不变”中深刻把握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六个突出变化,即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方略、新任务和新征程,三个基本不变,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党的基本路线不变。这六个“变”和三个“不变”,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继承,更是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和飞跃,既科学概括了过去五年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深刻分析了当前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和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不变,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规划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略与任务、提出了新的发展阶段方略,开辟了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只有在“变”与“不变”的逻辑关系中,我们才能深刻把握十九大报告与十九大精神的基础性与飞跃性本质。

(二)思政课教师需要深刻把握当前新生代大学生的特点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寄语:“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2]让十九大精神走进大学课堂、走进大学生头脑,更需要深刻把握作为需求方的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才能真正提高“三进”的有效性。

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著民,拥有不同前人的认识与需求的特点。我们面对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5后,是一群自认帅、呆萌、宅的超自信的新生代,也是坚守目标、疯狂有创意的乐观青年。他们喜欢从QQ空间、同学聊天、贴吧中获取新资讯,喜欢在网上吐槽、卖萌、涂鸦,喜爱二次元的音乐、游戏动漫,是完完整整地伴随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并且同移动互联网最亲的一代。这一代人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多样化,传统的课堂并不能满足他们创意百出的新需求,传统的教学思维同样也不能激发他们兴趣。所以,思政课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跟上他们的步伐,学会运用青年人喜爱并接受的话语和活动方式,思政课堂才能真正感染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正是担负着实现现代化重任的一代。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未来两步走的战略,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5—10年后,这批95后青年们将成长为中国社会的消费中坚。到2035年95后新生代刚刚30—40岁左右,到2050年时95后的新生代还未退休,正是担负实现现代化重任的中坚力量,也是享受祖国发展现代化福利的核心群体。因此,思政课教师更需要有针对性地俯身去“洞察”、凝神去“唤醒”、聚力去“激发”。如此,才能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化解矛盾的切入点[3];如此,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原动力与活力。

(三)“三进”方式上需要师生都能动起来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感染青年,就要运用青年喜爱并接受的话语和活动方式。只有学生认可和接受活动,才有可能进一步去接受活动背后的价值观念。把我们要讲的道理、情理,要讲的现实、事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师生都能真正动起来,教学才能真正有效果。

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前,全国学习十九大热潮不减,结合当代大学生亲近互联网的特点,可以借助各种网络资源和渠道来优化课堂教学。如借助视频资源,学生集体观看视频,再分组讨论谈感想;教师也可以调动若干学生根据十九大内容编辑知识题库,在课堂进行知识抢答或者做成电子问卷,最后统计成绩进行相应的评比奖励;还可以根据学生班级和专业特点,组织部分学生进行相关的辩论赛,辩论主题可以设置成中外制度比较,以验证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的巨大成就与优越性;也可以设置成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来验证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等。

课后延伸教学进一步拓宽思维与视野,激发学生动手动脑。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同时又有空间限制,因此,可以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教学。如进行相关的征文或演讲活动,题目可以设置成“我眼中的十九大”“我眼中的中国五年变化”“我的中国梦”等等,这一类活动可以很好地满足当代大学生积极表达自我、表现自我的自然诉求。还可以创设情境,进行实地现场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验证真理。如可以根据本地特色,组织学生赴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会址纪念馆、南湖红船等红色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与老师及讲解员现场的讲解互动,把有形的教育语意化为无形的感染情境,让学生深刻感悟今天的深刻变化来之不易,让他们体会并认识到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传承好红色基因。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把自信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领会科学理论的实践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力量、中国发展的时代意义。

三、推动十九大精神“三进”任重而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2]广大的青年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认识自身在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中肩负的重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教师更要坚持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广大的思政课教师更要不断学习,深入探索十九大精神“三进”的有效渠道和途径,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知识和精神真正活起来。所谓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把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方法。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才是真正有趣有味的课,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是真正有理有效的教育。

猜你喜欢

三进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棋乐
藏垢纳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三进”为载体 学知做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