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文学英译出版“走出去”策略研究

2018-04-03吕铁金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出版发行当代文学走出去

吕铁金 刘 丹

(1.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2.绥化市第十中学 黑龙江绥化 152000)

中国当代文学的英译出版发行面临着诸如很难找到合适的译者、出版市场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困境。译者的角色定位很重要,一个优秀的译者应具备丰富的中国语言文学底蕴、灵活扎实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翻译能力等。然而由于中国国内的文学文艺出版社或翻译出版公司与国外同领域代理、赞助商等接触交流的机会较少,想要找到能够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英译把握得精准到位的译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国内像葛浩文这样的能够将莫言的作品翻译得惟妙惟肖并将之有效宣传出版发行的译者为数不多。英语是世界通用性语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英语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译者是否考虑到英语本族语者的思维习惯和汉英语言文化的内涵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国外出版合同签约是文学作品海外发行的重要一环,作品翻译是海外宣传传播的重要环节[1]。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当代文学的英译出版面临着代理人和赞助人机制不健全、英译版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出版周期过长、英译质量下降、主流出版机构偏少、与国外同行交流渠道受限等诸多困境。

一、英译作品质量为先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繁荣了中国当代文学出版发行市场,同时也衍生了英译水平良莠不齐、翻译资源缺乏必要的监管等问题。袁晓玲认为,出版社必须坚持“一流作家、一流作品、一流译者”的原则[2]。出版社应建立比较合理的文学作品出版机制,在挑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作英译时应尽量选择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获奖作品,紧跟中国发展的时代脉搏,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翻译的准则是“信、达、雅”,实际上翻译是一项深加工再创作的系统复杂工程。中国语言和文化博大精深,如何既体现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原汁原味又能让西方英语读者理解和认同是英译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出版社应将质量为先视为首要原则,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葛浩文式的优秀译者。这种创作式的翻译取决于中国当代文学作家、译者和出版社以及西方英语读者的多重作用[3]。译者同时也是一个创造者,从中国文学沃土中汲取养分以跨文化交际的独特视角使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更接近于西方读者的社会文化心理,舒尔曼提出的文化适应模式很好地支撑和解释了译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能否在以英语为本族语者的西方异质文化中有效传播和延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翻译境界和水平以及对翻译原则的把握。

二、加强传播方式和途径

中国当代文学要在国外传播,就要熟悉国外文学作品出版的惯例,习惯其中的操作流程[4]。英译出版传播渠道受限,一部分原因是中国文学出版界与国外同行交流过少,导致信息传播滞后。正是因为信息传播不及时有效才导致了中国国内的文学文艺出版社很难找到既熟悉中国语言文化又具备一定翻译功底的国外译者。我们应努力拓宽译介渠道,因为译介渠道是否畅通有效会直接影响到译介效果。不同的译介渠道建构起中国当代文学的赞助人机制,该机制决定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英译本是被边缘化还是成为经典作品。另外,中国国内的出版社应充分发挥职业经纪人的作用,如果该类群体能主动出面联系使各方协商达成一致并物色到各方面能力均过硬的合适译者,相信会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传播出版的渠道受限的症结。

我们应努力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版权代理业,建立双向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版权代理机构在中国当代文学英译出版中应有的作用,余华、莫言等中国当代知名作家在英语国家均有属于自己的版权代理人。

三、遵循并利用市场行情

我们应遵循市场行情,以市场行情为风向标,当然政府的引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因势利导地鼓励国内出版社与国外知名同行协商合作联合出版深入人心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充分发挥对方翻译出版发行的良好信誉和影响力,通过图书销售网络宣传和销售。面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外同行的图书市场运营经验,遵循西方翻译出版发行的原则和规律,更新市场观念,优化图书出版的运作方式,改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市场应急机制、监管能力和运营能力。

四、充分运用媒介手段

《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中国当代经典文学作品被搬上银幕后获得了一致好评,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一举夺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与此同时也成就了作家莫言。我们应充分发挥电影、电视、自媒体等传播媒介对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推动作用,影视传媒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获得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对影视剧的认可和追捧能够积极促进国外读者阅读更多优秀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结语

最后还是要再次强调翻译的重要性。国外出版合同签约时文学作品海外传播的重要一环,作品英译是海外传播过程的重要环节[5]。我们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出版的先进经验,搭建起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对出版市场进行有效监管,加强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出版的媒介宣传力度,拓宽中西出版合作的新渠道,建立卓越的翻译团队,发展海外版权代理机构和赞助人,积极探索文学翻译出版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营方式。相信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不断深化落实过程中,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将指日可待,届时中国当代文学将以新的姿态面向世界读者,更好地融入到世界文学的大潮中去,世界也将更加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

参考文献:

[1]夏仲翼.著名翻译家倾谈“文化走出去”[J].海风,2010(3):27-29.

[2]袁晓玲.浅谈如何做好西方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作[J].出版广角,2014(10):72-73.

[3]韩辉.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模式与出版宣传-以莫言作品英译为例[J].出版广角,2015(8):36-37.

[4]曹文刚.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出版探讨[J].中国出版,2015(11):77-79.

[5]吕敏宏.从《狼图腾》版权输出看如何构建中国当代文学海外出版发行的新模式[J].出版发行研究,2012(7):35-38.

猜你喜欢

出版发行当代文学走出去
《Cryogenic Heat Management: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for Science & Industry》出版发行
《Cryogenic Heat Management: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for Science&Industry》出版发行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
《中华战创伤学》出版发行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